第二天,天還沒亮,李狗才就帶著小五子和另外三名偵察營士卒出發了,到了地方他們換上了普通農民的裝束,背著柴捆做掩護。
這次他們要靠近官道,混入沿途村鎮,獲取更詳細的情報。
"記住,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能暴露身份。"出發前,李狗才嚴厲地告誡手下,"一旦被抓,絕不能連累其他弟兄,不然你們營裡的家人都會因為你受牽連。"
五人分成兩組,李狗才和小五子扮作兄弟,另外三人扮作結伴的樵夫。他們在山腳下分開,約定傍晚在預定的地點彙合。
李狗才和小五子沿著小路走向三交鎮。路上偶爾遇到行人,他們都低頭快步走過,不與任何人搭話。三交鎮是官軍運糧的必經之路,平常的時候鎮上駐紮著十餘官兵,負責維護治安。
"大哥,我餓。"接近鎮子時,小五子突然大聲說,活脫脫一個吃不飽的農家少年。
李狗才會意,歎了口氣:"忍忍吧,到鎮上看看能不能討點吃的。"
鎮口的官兵懶洋洋地靠在牆邊,見他們過來,隻是隨意掃了一眼就放行了。鎮上比往日熱鬨,多了不少官兵和運糧的民夫。李狗才拉著小五子在街上慢慢走著,耳朵豎得老高,捕捉著一切有用的信息。
"聽說了嗎?後天又有一批糧要運往永寧州。"一個民夫打扮的人對同伴說。
"噓,小聲點!這事能隨便說嗎?"同伴緊張地左右張望。
李狗才裝作沒聽見,帶著小五子走向一個賣燒餅的攤子。他給了老板五文錢買了一兩個燒餅,和小五子蹲在路邊慢慢啃著,繼續聽周圍的談話。
"這批糧特彆多,聽說糧道大人親自點了三百精兵護送。"一個穿著體麵的商人模樣的人說。
"有那麼多兵?看來那些山裡的流寇就快完蛋了。來了我們山西還想離開,簡直不知死活,要讓他們知道山西不是這些泥腿子想來就來的地方。"
李狗才心裡一動。如果真有大批糧食要運送,而且護衛兵力增加,那很可能是一次重要補給。若能截下,不但能殲滅不少官軍,還能繳獲大批糧食武器裝備。
他們在鎮上逗留到午後,收集了不少零散信息。離開時,李狗才注意到鎮外軍營確實比前幾天熱鬨,不斷有騎兵進出。這進一步印證了這批糧食數量很多。
"看來官軍是真準備好了,估計這批糧食到位後就要進山搜剿了。如果沒有家眷還好說,帶著家眷實在不好隱蔽轉移。"
傍晚,兩組人在彙合點碰頭。另一組也打探到了類似消息。
他們連夜趕回營地,向劉處直彙報最新情報。劉處直聽完,眼中精光閃爍:"好機會!若真如你們所說,這批糧對官軍至關重要。狗才你的任務完成了,去休息吧。"
穀積山入口確實險要,官道在陡峭的山壁和深不見底的山澗之間蜿蜒,最窄處僅有兩丈寬。李茂和高櫟仔細勘察了地形,最終選定了三處最佳伏擊點:一處在上坡的拐角,可以滾石阻斷退路;一處在最窄的路段,適合弓箭手居高臨下射擊;最後一處在下坡處,可以切斷退路。
按照官軍的腳程,劉處直算了一下後天正午就能到。於是開始製作滾木、搜尋石頭。火藥已經消耗殆儘了,最近作戰要以冷兵器為主了。
崇禎三年四月二十日,自從戰敗後,克營已經休整了十日。這次全體出動伏擊官軍糧隊。
未時,官軍的糧車如劉處直所想已經來到了伏擊點。這次糧食很多,至少兩百輛車。領頭的是一個遊擊,不再是之前的把總,而是一個姓趙的遊擊。官軍有五百多人。
這次伏擊是兩側埋伏,高櫟率人去堵住他們退路。
李茂看完說道:"掌盤子,這人數比之前的消息多不少啊。"
"天下事哪有十全十美,照打不誤。讓弟兄們準備。"劉處直親手推下一塊石頭,代表著戰鬥開始。
一時間,山穀中箭矢破空聲、滾石轟鳴聲、官軍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震得人耳疼。
官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在狹窄的山道上根本施展不開。那些從糧車中鑽出的鳥銃手還沒來得及點燃火繩,就被兩側山崖上克營弓箭手射成了刺蝟。
"傳令下去,弓箭手集中射殺騎兵,彆讓他們跑了,咱們也需要騎兵的裝備"劉處直沉穩有力的聲音傳來。幾個親兵接令後去通知幾個掌盤子。
不多時,準備的滾木石頭丟完了。劉處直一敲鑼,命令除了射箭的所有人都衝鋒,收攏包圍圈準備吃掉殘餘官軍了。
克營雖然人數占優,但相比較官軍來說裝備簡陋。麵對官軍精良的鎧甲和眾多的火器,必須依靠地形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