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處直率軍進入沁水縣後,駐軍竇莊西北二十裡的端氏鎮,家眷輜重也同樣在此。
因為並不知道竇莊的具體實力,所以沒將他們當回事。
隻認為他們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官紳家族。李狗才探查的重點也隻是北方來的官軍。
今天天氣還算晴朗,劉處直舉行了一個小小的閱兵儀式。
這次劉處直把所有家當都拿出來了,鐵甲映日,看著很有那麼一股子氣勢。
克營五千多正兵披甲率已經過半,雖還是比不上陝西的鎮兵和標營精銳,卻比山西的這些鎮戍營兵強上許多。
現在營中有棉甲一千套,布麵甲八百套,紮甲六百多套,鳥銃五百多支,虎蹲炮、佛郎機炮二十餘門,就是現在編製有些混亂,各營不斷有戰死補充。
李茂指揮謹慎,中營曆來傷亡就少,目前有一千三百人。
高櫟作戰就不太計較這些,隻要能贏,他不在乎死人,前營現在人換了好幾茬了,目前有八百人。
後營一直充當輸血機,有點好兵就往前兩營塞,目前有一千人。
親兵營編製到現在也很大了,有兵九百,這也是整個克營最強戰力。
另外還有郭世征指揮的騎兵營,騎射手和騎兵參半,共七百人。
孩兒營一直是前營的左部千總任勇在兼任營官,他有事的時候,陳石頭負責日常訓練,有六百多人。
偵察營現在有三百多人。
至於土木營這些不參與直接作戰的,就不算進去了。
現下正兵已經有五千六百多人,其中兩千人都是進入山西後擴編的,成分有流民和兩年前入衛京師嘩變跑回山西落草的勤王兵。
五千六百多正兵,一半是官軍出身,一半是流民出身。
檢閱完後,劉處直讓士卒們都解散休整,今晚加餐,讓各營營官千總都來劉處直這裡開會。
占領端氏鎮後,附近的財主們都跑路了,鎮上最大的一處院子就作為劉處直的住處,還有開會的地方。
開會主要是商量要不要拿下沁水縣城。
此時的沁水,除了尚不知情況的張家團練,三日前在外麵捉到了縣城裡麵的巡檢司官兵,得知了正經的官軍隻有縣城裡麵的一個叫猛忠的守備率軍駐守。
為了後路安全,劉處直決定將沁水縣城打下來。
對此所有人都沒有意見。李茂較為謹慎,他建議讓李狗才安排人進城轉轉,看看這個猛忠是什麼來頭,軍隊的具體戰力如何。
不過李狗才聽說後,直接告訴李茂,沁水縣城裡麵的虛實他已經知曉,前幾天他就派了三個人進城打探了,得知了裡麵的具體情況。
守備營兵不過一千,都是山西的衛所募的,從來沒有打仗。
指揮是守備猛忠,他是猛如虎的兄弟,崇禎親自接見過的猛虎三將,隻不過沒有他哥出名,戰功也不如他哥,猛如虎都是遊擊了,他還隻是個守備。
城內糧草很充足,但軍心不穩。猛忠此人剛愎自用,仗著皇帝陛下接見過自己,親自授予官職,在城內比較跋扈,知縣也拿他沒辦法。
聽李狗才說完,高櫟不解地說道:"這沁水隻是一個縣城,啥時候也有營兵了?"
"喔,這是宋統殷專門用來防備我們義軍南下的,畢竟旁邊就是河南了,若是我們跑到河南他少不了被人彈劾以鄰為壑。
不過他可能高估自己的戰力,低估義軍人數了。"
"這就沒問題了,沁水既然沒多少官軍,那就打。
至於張家團練啥的,我猜應該就是些鄉勇,不值一提,那就是塊肥肉,我們有空再吃下去。"
"好,既然是攻城戰,那就還是老辦法,圍三闕一。不對,應該是圍二闕一,縣城的南門靠著沁水那邊不方便進攻,留北門不圍,誘敵突圍,於城外設伏殲之。"
郭世征說道:"若官軍堅守不出呢?"
"那就逼他出來。傳令,明日拔營,兵圍沁水!"
次日黎明,五千多義軍如潮水般湧向沁水縣城,城頭守軍見狀慌忙鳴鑼示警。
知縣王文煥聞訊趕來,見城外黑壓壓的義軍,雙腿一軟,幾乎癱坐在地。
"縣尊不必驚慌。"猛忠扶住知縣,冷笑道,"區區流寇,何足掛齒?我猛忠麾下不少都是敢戰的蒙古男兒,還怕這些烏合之眾?"
王文煥勉強站穩:"猛守備,城中兵少,不如咱們跑了吧,你看看外麵這些流寇,不是啥烏合之眾啊,氣勢很足。"
"投降?"猛忠豹眼圓睜,"我猛忠受皇恩,寧可戰死,絕不逃跑。
你們這些文官受陛下提拔,想來應該比我們蒙古人更忠心,沒想到如此不堪!"說罷甩袖而去,留下知縣麵色慘白地站在城頭。
城外,劉處直命人組裝起十餘架雲梯,卻不急於進攻。他親自策馬繞城轉了一圈,仔細觀察城牆防禦。
沁水城牆高約三丈,不過不像陝西那邊的夯土牆,這裡居然是磚石結構。
東門有一段明顯修補過的痕跡,之前應該是很久沒有修補過,是知縣得知義軍入境後重新修繕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