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已經解圍竇莊十餘天了,這些日子大夥好像都忘了屁股後麵還有個沁水張家和他們的澤州營,還有四千多裝備精良的團練兵。
經過一個多月和流寇的攻守作戰,張家澤州營團練兵有了蛻變。
見過血了加之裝備精良,是目前山西僅次於曹文詔部的勁旅了。
在流寇撤離後,張道浚為了提升戰鬥力,在竇莊內將四千多團練按《練兵實記》的營部司重新編隊,編成了三個營。
中營是張道浚親自統率,有張家費力搞來的馬匹組成的騎兵,裝備就學的北軍騎兵用的三眼銃和馬刀,還有一些鈍器,還有刀牌手五百,裝備都是一半紮甲一半布麵甲。
左右營有刀牌手八百、長槍手一千、火銃手一千二百,鳥銃、佛朗機炮俱全。
右營統領官是堂弟張道源,左營統領官是族弟張道澄。
營中的各部千總、各司把總都是張家人,團練兵也是沁水附近的老鄉或者佃戶,都知根知底。
張道浚還弄了一個輜重輔兵營,用來運輸裝備給養。
張家家主住宅內,一大群張家人正在商討要事。
前麵十幾天張道浚一直在忙著重新編伍,現在編伍完成,他打算找流寇試試張家團練編伍後的戰力。
這一兩天竇莊裡麵的探馬進進出出打探消息。
"老爺,探馬回來了!"一個家丁快步上前,遞上一封塘報,"流寇主力已移師高平,城內有孫總鎮和王兵憲。
十幾萬流寇圍困高平,城內糧草已經不足了。
解圍的幾路官軍,平陽方向的許國福已經撤回了臨汾,曹部官兵北上長子縣補充給養糧餉了,宋撫院的撫標不知道在哪裡。"
他合上塘報,轉身對身旁的弟弟張道源說道:"竇莊之圍已解,但官軍都是為了我竇莊才南下支援的,於情於理我們都應該去。
流寇沒有防備,我們正是一舉破敵的好機會。"
張道源握緊刀柄:"好的將爺,咱們團練四千多人皆是精壯,趁此機會一舉擊潰流寇!"
張道浚沉思片刻,猛地抬頭:"傳令!全軍在校場集結,待我訓話後即刻開赴高平!"
校場之上,張道浚一身戎裝,對著下麵的人說道:"鄉親們,張家家人們,流寇肆虐無道。
以前我們沁水生活富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自從這些陝西流寇來了,我們的生活被打亂了。
沁水的士紳百姓們被流寇殺害,放眼望去那些個莊子都被流寇禍害的乾乾淨淨。"
"我們竇莊因為堅固得以幸免於難,但是我們能一直躲在裡麵嗎?
為了我們的安寧生活,所有人都跟我去殺流寇,你們願意嗎?"
"願意!願意!殺流寇!保衛鄉親!保衛沁水!"
"好!我們沁水爺們都是好樣的!我在這裡說明,要是戰死在戰場上的,我張家撫恤二十兩白銀,父母雙親我張家月月給糧米;傷了殘了的也會有一口飯吃。
但是誰也不準臨陣脫逃!若是佃戶逃跑,除了斬了逃跑者,還要直接收回土地全家趕出去;要是我張家族人逃跑了,也是軍法從事!更多的話我也不多講了,全體出發!"
隊伍沿丹水疾行,兩日後,前鋒已抵高平城外十裡,探馬回報:"流寇連營十餘裡,高平縣城最外麵是大天王、四天王兩部駐紮,其餘各營散處四方,戒備鬆懈。"
張道浚冷笑:"流寇驕狂,以為高平已是囊中之物。"
他看向張道源,"張遊擊,你率左營突襲流寇大天王營地,務必一擊潰敵!"
張道源抱拳:"將爺放心,必取賊渠首級!"
黎明時分,大天王營中尚在酣睡。哨兵打著哈欠,忽聽遠處傳來悶雷般的馬蹄聲。
"官……官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