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胤稱王建製的儀式結束後,義軍就放棄了沁水縣。
雖說大元帥準備當坐寇了,不過目前在沒有聚殲官軍前還做不到。
而放棄沁水後,橫營又來到了陽城窺伺澤州,想著一有機會就拿下澤州。
劉處直帶著克營從沁水離開後,又一路殺到竇莊。
這會張道浚正帶著自己團練往陵川進發和宋統殷彙合,原本竇莊堡內兵力很少。
隻不過高平戰後,張道浚覺得自己隊伍人數太多了太招搖了,就將隊伍裁到了三千人,和官軍一個總兵帶的人數一樣,將剩餘的團練調回竇莊。
劉處直到竇莊時,這批被裁汰的人馬正好回到了竇莊。
在張道浚母親霍夫人的指揮下,劉處直的兩次佯攻都被打退了,損兵五十多人。
見無機可乘,他帶著隊伍掉頭就往潞安府走,他打算去嚇唬一下沈王。
高平大捷後,張道浚率領澤州營抵達陵川,拜見巡撫宋統殷。
剛到的時候,宋統殷穿著一身緋紅官袍,竟然親自出城迎接,讓他受寵若驚。
雖說他家世很好,但他本人隻是一個武職指揮使,還是待罪之身。
宋統殷親自迎接他,給足了他的麵子。他決定在後麵好好報答他。
宋統殷看著這位三十來歲的正二品武官。他沒有外放巡撫時,曾經與張道浚父親張銓同朝為官,兩人關係也不錯。
張道浚也是自己子侄輩,而且他麾下的人馬還不用花錢發軍餉,更讓他歡喜。
這年頭官軍無論能不能打,都必須要給錢。
尤其是開拔時,更會威脅朝廷得補全以前欠餉,不然出征他們就劃水。
像澤州營自己不用花一分錢就能驅使,甚至還靠著賣裝備讓衙門有了一筆辦公資金。
他看到張道浚時,就沒把他當武官屬下,而是當成了侄子。
"來來來,世侄,衙門裡麵說話。"宋統殷熱情的將他帶進陵川縣衙門的巡撫臨時行轅。
衙門的簽押房內,炭盆燒得正旺,親隨奉上熱茶後悄然退下,隻留宋統殷、張道浚二人對坐。
"世侄可知,"宋統殷吹開茶沫,慢條斯理道,"陝西洪撫院剛來的消息,延綏鎮調往山西了援剿的時間推遲了。"
張道浚眉頭一皺:"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出了什麼大事了嗎?"
"陝西的不沾泥賊餘部還沒剿滅,需要時間平定,一月內是來不了了。
實不相瞞,如今藩庫空虛,連山西官軍的餉銀都欠了七八個月了。"
"可不就指望世侄這樣的忠勇之士了?"宋統殷歎氣。
張道浚家裡不差錢,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宋統殷什麼意思。
他直接表態捐給山西藩庫二十萬兩白銀,自己的澤州營不需要朝廷撥一粒糧米一錢撫恤。
"好,世侄不愧我大明忠良,陛下知道一定會很開心的。"
"撫院放心。"張道浚放下茶盞,金屬護腕磕在案幾上發出清脆聲響,"侄兒願率澤州營繼續追剿流寇!"
宋統殷肉眼可見的高興:"世侄想打哪一路賊寇?"
"當然是克賊。"張道浚咬牙切齒,"這廝前段時間圍我竇莊,此仇必報!
昨天我收到竇莊來信,克賊這廝又去犯竇莊了,我母親率人堅決抵抗才沒讓他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