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已經是四月中旬了,劉處直率軍已經在霍州待了十多天了。
白天主持練兵,督促工匠修繕兵器鎧甲;晚上過城市夜生活,日子過得異常充實。
九天前,澤州給陝西援剿官兵發放了兩千石糧草,征集了三千夫子。
一切準備就緒後,曹文詔統兵三千、艾萬年部兩千五百、李卑部兩千、賀人龍部一千五、馬科部兩千人馬,共一萬一千官軍氣勢洶洶地北上霍州,準備收複失地。
官軍到達浮山縣後,被安排在這裡的偵騎發現了。
浮山縣離霍州還有一百裡地,這也是義軍偵騎最遠的監視範圍了,再遠就力不從心了。
這裡的義軍偵騎是闖營的李雙喜部帶領的二十餘騎,和克營的偵察營馬老六帶領的三十騎。而搜索這裡的是李卑部的夜不收。
大夥都是陝西老鄉,義軍這些偵騎很多都是出自陝西邊軍。
但現在兩軍各為其主,互相勸降後都沒效果,隻能準備打了。
官軍一共四十名夜不收,都是常年和蒙古人廝殺的好手。
義軍也不差,雙方分成三人一組互相廝殺,各種武器都用上了。
馬老六帶著一隊人,分為兩組迎了上去。對麵的夜不收直接掏出三眼銃就開打,一下子偵察營就倒下了兩人。
馬老六和剩餘的人再張弓馳射,也放倒了對麵兩人。
就這樣來來回回交手十幾個回合,終是義軍要多二十來人。
官軍夜不收損失半數人以後撥馬回走,而義軍也損失了近三十人,尤其是李雙喜還受了點傷,沒辦法再追了。
隻得審問了俘虜,得知官軍一萬多人已經到浮山縣了,離這裡就十幾裡路。
得到了準確消息後,義軍剩餘的幾十偵騎跑回了霍州,向掌盤子們稟報了軍情。
得知官軍一萬多人來襲,領頭的還是曹文詔。
曾經被他打敗的劉國能和李萬慶還有老回回臉上都有點難看。
曹文詔從調入陝西後,死在他手下的各營掌盤超過二十人了,義軍更是有上萬人了。
這幾人是想放棄霍州直接逃跑的,但其它人都沒提出來,自己要是慫了以後就彆在義軍裡麵混了。
劉處直到現在還沒和曹文詔正式交過手,但是他的凶名已經聽過很多次了。
他也有點猶豫要不要和他打一場,霍州城牆之前被炸塌了,現在用不了了,也就是說必須要和官軍正麵野戰了。
一旁的李自成說道:"大將軍目前大夥都算王嘉胤下屬,被他封了官),咱們五萬多人啊。
要是官軍離我們還有一百裡就灰溜溜地跑,那以後我們還怎麼在山西立足?無論如何咱們得和他們打一仗再走,也說得過去。"
"我建議各部老營統一安排規劃,先轉移到羅雲山,沒有了後顧之憂,咱們就在霍州同官軍較量一下。"
見李自成如此有勇氣,劉處直也不能比他弱了,便也答應了下來。
跟他綁定較深的張天琳也同意了,緊接著拓養坤等人也同意了。
老回回原本想直接跑的,但前不久劉處直才幫了自己大忙,當時還信誓旦旦地說有什麼事招呼一聲就成。
就這樣見到官軍就跑實在不成體統,也忙說要和劉處直一起作戰。
所有掌盤子裡麵就李萬慶看著不是很積極,他也是這裡實力最弱的一家,目前有馬步一千。
早幾個月他還有四千多人馬,被曹文詔狠狠揍了兩次變成現在這樣。
他在心裡暗罵李自成和劉處直這兩個夯貨,明知打不過還要去打。
他在心裡已經默默決定了,一有問題就撤退。
見所有人都同意了,劉處直就開始安排作戰。義軍人數眾多,肯定不能安排在一起。
劉處直打算就在北門迎戰官軍,這裡地勢開闊,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義軍兵力優勢。
至於指揮其它義軍,他現在還是做不到,哪怕是關係好的李自成也不會聽他的。
索性他就讓大夥擺一個品字陣型自己發揮去。
右翼是李自成和拓養坤、李晉王三部共一萬八千人。他們都是張存孟那邊出來的,相互之間有過配合。
左翼則是劉國能、李萬慶、黨守素部還有老回回部共兩萬二千人。
中路便是劉處直和爭過兩營一萬四千餘人。義軍共五萬多人,但是能戰的老本兵估計隻有萬人不到。
剩下的都是各營在山西擴充的新兵,目前沒有什麼戰力,隻能當拉拉隊。
浮山縣離霍州不遠了,偵騎將消息帶回來後,加上會議和隊伍布置耽誤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