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接上回。大蕭條這根“攪屎棍”把德國攪得天翻地覆,民眾怨聲載道,對魏瑪政府徹底失望,極端政黨納粹和共產黨)的支持率像坐火箭一樣往上躥。希特勒和他那幫納粹分子,在蟄伏了好幾年之後,終於等來了他們的“春天”。
但是,從一個在野的、名聲狼藉的極端政黨頭目,到真正坐上德國總理的寶座,中間還隔著好幾道坎呢!尤其是那個掌握著最終決定權的總統興登堡老元帥,打心眼裡就瞧不上希特勒這個“奧地利來的下士”。
這一章,咱們就來詳細扒一扒,希特勒是如何在1930年到1933年初這段關鍵時期,克服重重阻礙,最終通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遊戲”,走上了德國權力的巔峰。
大蕭條這根“攪屎棍”,果然威力無窮!1930年9月的德國國會大選結果一出來,整個德國政壇都傻眼了:
納粹黨“一夜暴富”:這個之前一直在國會坐冷板凳、隻有12個席位的小破黨,居然像打了雞血一樣,得票率飆升到18.3,一舉拿下107個席位,瞬間從“路人甲”變成了國會第二大黨!
共產黨這個不是社會主義的共產黨)也跟著“吃肉”:同樣是極端派,共產黨的席位也大幅增加,成了第三大黨。
中間派“集體撲街”:那些支撐著魏瑪共和國的溫和派政黨,比如社會民主黨、中央黨、自由黨等,則成了最大的輸家,被選民們用選票狠狠地扇了一記耳光。
這個選舉結果,簡直就是給本就搖搖欲墜的魏瑪共和國,判了個“死緩”!它意味著:國會徹底癱瘓了!因為納粹黨和共產黨這兩個極端政黨加起來,就占據了國會近一半的席位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他們倆誰也不可能跟對方合作,更不可能跟中間派合作。任何想要組建穩定多數政府的努力,都變得幾乎不可能。
希特勒的機會,真的來了!他雖然還沒拿到政權,但已經擁有了攪亂政局、癱瘓議會的巨大能量。
布呂寧的“緊箍咒”:勒死了經濟,也勒死了自己
麵對這個爛攤子,當時的總理海因裡希·布呂寧,一個來自天主教中央黨的、可能有點書呆子氣的“老實人”,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他眼看國會是指望不上了裡麵全是吵架和搗亂的),乾脆就越來越多地繞開國會,直接去找總統興登堡,動用憲法第48條賦予總統的緊急狀態權力,頒布法令來治理國家。這等於把議會民主給架空了。
經濟上呢?布呂寧推行的是極其嚴厲的緊縮政策:削減政府開支、削減失業救濟、增加稅收……他可能是想通過這種“苦肉計”,一方麵平衡財政,另一方麵向全世界證明:“看吧,我們德國真的已經窮得叮當響了,實在還不起凡爾賽的賠款了!”
想法也許有他的道理,但在大蕭條、老百姓都快餓死的時候搞這個,簡直是“往傷口上撒鹽”!結果可想而知:德國經濟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蕭條;失業人數繼續飆升;老百姓更是怨聲載道,覺得“這政府根本不管我們死活!”
布呂寧的“緊箍咒”,最終勒死了經濟,也勒死了他自己的政治生命。罵他的人越來越多,投給納粹和共產黨選票的人也越來越多。1932年春天,在各方壓力下,尤其是在軍方大佬施萊謝爾的“勸說”下,興登堡總統最終罷免了布呂寧。
布呂寧下台了,但德國的政治危機並沒有解除。接下來,是一場更關鍵的較量——1932年的總統大選。
當時的總統興登堡,已經84歲高齡了。這位昔日的一戰元帥,雖然是保守派,對魏瑪民主也沒啥好感,但因為他的崇高威望,被很多人包括一些左派和中間派)視為唯一能夠阻止希特勒上台的“定海神針”。
而希特勒呢?他決定親自出馬,挑戰這位“偶像級”的老元帥!這在當時被很多人認為是“自不量力”。
競選過程異常激烈。納粹黨動用了所有的宣傳機器,希特勒更是乘坐飛機在德國各地穿梭演講這在當時是創舉),聲勢浩大。而興登堡這邊,則得到了從社會民主黨到保守派的廣泛支持,大家的目標隻有一個:絕不能讓希特勒這個“瘋子”當上總統!
選舉結果:興登堡最終贏得了連任。希特勒的第一次“總統夢”破碎了。
這對希特勒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他沒能一步登天。興登堡這座“大山”,依然擋在他通往最高權力的路上。
但是,這次失敗也並非毫無價值。希特勒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了超過36的選票一千三百多萬張!),這個成績足以向全德國證明:他已經不再是那個啤酒館裡的小醜,而是擁有巨大群眾基礎、能夠撼動國家政治格局的關鍵力量!他雖然輸了選舉,卻贏得了更多的政治資本。
總統大選沒搞定,國會選舉還得繼續。魏瑪共和國就像一個重病纏身的病人,在死亡線上反複掙紮。總理的位子,更是成了“燙手山芋”,誰接誰倒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932年7月國會大選:納粹登頂!這次選舉,納粹黨迎來了曆史性的“巔峰時刻”!他們狂攬230個席位,得票率高達37.3,一舉成為德國國會絕對的第一大黨!希特勒信心爆棚,立刻向興登堡提出要求:必須讓我當總理!但老總統對他極其厭惡和不信任,斷然拒絕!
帕彭“男爵內閣”的鬨劇:興登堡任命了那個油滑的保守派貴族弗朗茨·馮·帕彭出任總理。帕彭想組建一個沒有納粹和社會民主黨參加的右翼“精英”內閣,結果根本得不到國會支持。希特勒更是直接投了不信任票。帕彭沒辦法,隻好提請總統再次解散國會,重新選舉。
1932年11月國會大選:納粹“退燒”了?這次選舉結果,讓很多人鬆了一口氣,也讓納粹內部有點慌。納粹黨的得票率和席位居然下降了!雖然還是第一大黨,但隻拿到196席,33.1)。與此同時,共產黨席位繼續增加。這似乎表明,納粹的上升勢頭已經到頂,甚至開始回落了?黨內一些人比如組織部長格雷戈爾·施特拉塞)開始動搖,覺得是不是該降低條件,跟其他黨派妥協,先進內閣再說?但希特勒力排眾議,堅持“非總理不乾”!他賭的就是,彆人更玩不轉這個爛攤子!
施萊謝爾將軍“最後的努力”:帕彭再次失敗下台。這次輪到了在背後一直搞小動作的庫爾特·馮·施萊謝爾將軍親自出馬當總理1932年12月)。施萊謝爾試圖走“中間路線”,拉攏工會,甚至想策反納粹黨內部的施特拉塞,許諾給他副總理職位,以此來分裂納粹黨,架空希特勒。這招不可謂不陰險!但希特勒反應更快、更狠,直接把施特拉塞打成“叛徒”,逼他辭職滾蛋。施萊謝爾的“左右逢源”策略徹底失敗,他也失去了興登堡的信任。
到了1933年初,德國政壇似乎已經走進了死胡同:議會徹底癱瘓,沒有任何一個總理能夠獲得穩定的多數支持,國家隻能靠總統緊急令勉強維持。而納粹黨雖然勢力龐大,但似乎也遇到了瓶頸,無法再進一步。
就在這看似無解的僵局中,一場決定德國命運的幕後交易,正在悄悄進行。
主角,還是那個不甘心失敗的帕彭。他被施萊謝爾排擠下台後,對施萊謝爾恨之入骨,一心想把他搞下去,自己重新掌權或者至少在幕後操控)。於是,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聯合希特勒!
帕彭找到了希特勒,兩人進行了秘密會談。帕彭向希特勒提議:我們聯手,趕走施萊謝爾!我可以說服興登堡總統任命你當總理,但是!你必須答應我的條件:內閣成員必須以我們保守派為主,納粹黨員隻能占少數幾個席位,我帕彭要當副總理,並且擁有隨時向總統彙報的權力!
帕彭打的算盤是:把希特勒這頭“狼”暫時請進政府這個“籠子”裡,利用他的民意支持來穩定局麵、對付左派,同時用保守派閣員和總統的權力把他“框”住,讓他無法真正施展。等局麵控製住了,再找機會把他一腳踢開!他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駕馭和控製住希特勒。
這個“如意算盤”,得到了興登堡總統身邊那幫保守派顧問比如總統的兒子奧斯卡·馮·興登堡、國務秘書邁斯納等人)的支持。他們也害怕施萊謝爾將軍搞“軍人獨裁”,也想利用納粹來對抗日益壯大的共產黨。於是,他們一起向老總統施壓、勸說、甚至可能連哄帶騙。
年邁的興登堡總統,本來極其討厭希特勒,一直拒絕任命他為總理。但在兒子和親信顧問的反複“勸諫”下,又看到施萊謝爾確實也搞不定局麵,國家一片混亂,可能還擔心軍隊會介入……最終,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元帥,屈服了,讓步了,做出了那個後來讓他自己和整個德國都追悔莫及的決定!
他們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以為自己可以控製希特勒,結果卻為魔鬼打開了地獄之門!
1933年1月30日,柏林,總統府。
阿道夫·希特勒,這個曾經的奧地利流浪漢、失敗的畫家、一戰的下士、啤酒館政變的罪犯、被主流社會鄙視的極端政黨頭目,終於昂首挺胸地站在了年邁的興登堡總統麵前,宣誓就任德意誌共和國總理!
他成功了!靠著無與倫比的煽動能力、鋼鐵般的意誌、對時局的敏銳把握、競爭對手的愚蠢,以及最重要的——保守派精英們那致命的傲慢與誤判,他終於走上了德國權力的巔峰!
當天晚上,柏林的夜空被成千上萬支火炬照亮。納粹衝鋒隊員和右翼老兵組織“鋼盔團”的成員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火炬遊行,穿過勃蘭登堡門,向他們的新總理歡呼。那熊熊燃燒的火焰,仿佛預示著一個黑暗、狂熱、毀滅性的時代,即將來臨。
希特勒當上了總理,但他的“革命”才剛剛開始。他領導的還是一個聯合政府,內閣裡大部分還是保守派,總統興登堡還掌握著最終權力。帕彭和他的朋友們還做著“控製希特勒”的美夢。
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請進總理府的,根本不是一隻可以馴服的狼,而是一頭即將掙脫所有枷鎖、吞噬一切的猛獸!
“最後的博弈”看似已經結束,但對於希特勒來說,真正的遊戲,才剛剛開始。他將如何迅速地擺脫束縛,清除異己,將總理的權力變成不受任何製約的絕對獨裁?魏瑪共和國最後殘存的民主製度,又將在他手中如何被徹底摧毀?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