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失業消失與思想“統一”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15章 失業消失與思想“統一”

第15章 失業消失與思想“統一”(1 / 1)

話說希特勒坐穩了總理寶座,手握《授權法》這把“萬能鑰匙”,下一步就是要兌現他競選時喊得震天響的承諾了,其中最核心、最能收買人心的,就是解決失業問題,讓德國老百姓有“工作與麵包”。

畢竟,對於在大蕭條中苦苦掙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幾百萬德國人來說,什麼民主自由都是虛的,能填飽肚子才是硬道理!希特勒深諳此道,於是他上台後,立刻就打出了一套看似漂亮的“組合拳”: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確實是納粹早期最亮眼的“政績工程”。國家投入巨資,組織大量失業工人修建全國高速公路網。這不僅創造了立竿見影的就業崗位,改善了交通也方便了未來打仗),更成了戈培爾宣傳機器裡反複播放的“德國複興”的象征。據說這公路還能起降飛機,平時跑汽車,戰時變機場,一舉多得!

大興土木不能停:除了高速公路,各種公共工程項目也紛紛上馬,比如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建造體育場館為1936年柏林奧運會做準備)等等,目的就是“以工代賑”,先把龐大的失業人群“消化”掉。

當然,光靠修路蓋房子,還不足以在短短幾年內讓失業率“跳水”。真正吸收了最多勞動力的,其實是希特勒秘密後來公開)進行的瘋狂擴軍備戰!飛機、坦克、大炮、軍艦……軍工廠加班加點地生產,相關產業鋼鐵、煤炭等)也跟著一起繁榮,再加上恢複義務兵役製把大量年輕人送進軍營……這才是德國失業率“奇跡般”消失的最主要原因。當然,這是以犧牲“黃油”民生消費)為代價,優先保證了“大炮”。

不管怎樣,結果是驚人的:德國的失業人數從1933年初的六百多萬,銳減到1930年代末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單憑這一點,希特勒就在很多德國普通民眾尤其是那些重新找到工作的人)心中,樹立起了“說到做到”、“能力超群”的“救世主”形象。

解決了“肚子”問題,接下來就得解決“腦子”問題了。希特勒可不希望他的人民光會埋頭乾活,他還希望他們思想“純潔”、精神“昂揚”當然是按照納粹的標準)。於是,戈培爾的宣傳部和納粹的各種組織開始全方位地塑造德國人的精神世界:

“元首之聲”入戶——人民的收音機

這款由國家補貼、價格低廉的收音機被大力推廣,號稱要讓每個德國家庭都能聽到領袖的聲音。當然,這收音機被設計得基本隻能收聽官方電台,確保了納粹的宣傳能夠“精準推送”、“無死角覆蓋”。戈培爾利用廣播這個當時最先進的媒介,把希特勒的演講和納粹的意識形態,直接送到了千家萬戶的耳邊。

不僅如此,希特勒還大力發展汽車業,承諾要讓每一個德國人都能開的起一輛汽車,畢竟汽車在當時還是個稀罕物,普通工薪階層想都不敢想。希特勒就抓住了這一點,他不僅提出了這個目標,還親自參與了規劃。他要求設計一款造價低廉、皮實耐用、普通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小汽車。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當時德國著名的汽車工程師——費迪南德·保時捷對,就是後來那個生產豪華跑車的保時捷公司的創始人!)。

為了凸顯這個項目的“人民性”,這位“元首”還親自“禦筆賜名”,給這個未來的“國民神車”以及生產它的公司起了個響亮又接地氣的名字——“大眾汽車”voksagen),德語意思就是“人民的汽車”。連那個經典的v車標,也是這兩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現在的我們對於這個車標恐怕都不會陌生,這就是大名鼎鼎大眾汽車公司的起源沒想到這名字是希特勒給起的吧)。

保時捷老爺子也確實給力,嘔心瀝血設計出了那款外形圓滾滾、像個大甲殼蟲一樣的經典小車。這款車設計理念先進比如後置風冷發動機),結構簡單可靠,生產成本也相對較低。後來主要是二戰後),“甲殼蟲”汽車確實成了汽車史上的一個不朽傳奇,總產量高達兩千多萬輛,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車型之一,風靡全球幾十年,時至今日在世界各地包括一些收藏家手裡)仍能看到它的身影,堪稱汽車界的“活化石”。

納粹還成立了“力求歡樂”組織,壟斷了德國工人的休閒娛樂活動。提供廉價的電影票、音樂會票、體育活動,甚至組織工人去國內外度假比如坐著郵輪去旅遊)。這看起來是給工人發福利,實際上是一種社會控製手段:用廉價的、被安排好的“快樂”來填補工人的閒暇時間,消磨他們的精力,加強集體歸屬感,並潛移默化地灌輸納粹思想,讓他們安於現狀,感恩戴德。

那麼,生活在這樣一個看似“失業消失、人人有車開的夢想)、還能廉價度假”的第三帝國,德國人到底感覺如何呢?

生活水平:有改善,但有限。對比大蕭條時期的赤貧狀態,大部分德國人的基本生活確實得到了保障。能吃飽飯雖然可能還是黑麵包和土豆為主),有工作雖然工資不高,工時長),社會秩序也比以前“好”至少街頭暴力衝突少了,因為隻剩下納粹打了)。但是,由於國家資源優先投入軍備,日常消費品一直比較短缺,想買點好的或者進口貨很難。這是一種有保障但低水平的“戰備型溫飽”,距離真正的富裕還差得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滿意度:一個分裂的畫麵。

擁護者確實不少:很多人真心感謝納粹帶來了工作和秩序,也認同納粹宣揚的民族複興理念,對希特勒充滿了狂熱的崇拜。尤其是年輕人,更容易被那種集體主義的狂熱氣氛所感染。

沉默的大多數:更多的人可能處於一種既不狂熱擁護,也不敢公開反對的狀態。他們可能對納粹的某些做法比如限製自由、迫害猶太人)感到不安,但為了保住工作和家庭,或者覺得“胳膊擰不過大腿”,選擇了沉默和服從。生活的改善對比大蕭條)和無處不在的宣傳也麻痹了很多人。

潛在的不滿與恐懼:當然,這種“幸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必須是“被認可”的“民族同胞”,並且絕對效忠“元首”和納粹黨。任何“不和諧”的聲音,或者僅僅是“思想不正確”,都是不被允許的。雖然我們這一章暫時不詳細講蓋世太保,但每個人心裡都清楚,有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在盯著你,說錯話、做錯事就可能招來滅頂之災。表麵上的“萬眾一心”,是建立在嚴密的社會控製和潛在的恐懼之上的。

總而言之,希特勒上台後的頭幾年,確實通過一些看似有效的經濟措施主要是靠擴軍備戰)和無孔不入的宣傳鼓動,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全麵控製,在德國製造出了一種經濟複蘇、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光鮮”表象。他也因此贏得了或者說騙取購買了)相當一部分德國人的支持和順從。

但是,要維護這種高度集權、思想單一的統治,要確保所有人都朝著他設定的“唯一正確”的方向前進,要徹底清除那些隱藏在社會肌體內部的、真實的或想象中的“敵人”比如共產黨、社會民主黨殘餘、猶太人、宗教異見者、甚至黨內潛在的反對派),光靠戈培爾的“大喇叭”和普通的警察、甚至咋咋呼呼的衝鋒隊,是遠遠不夠的。

希特勒還需要一把更鋒利、更隱秘、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手術刀”,來精準地“切除”他認為的“國家毒瘤”,來恐嚇所有潛在的不服從者,來確保他的“千年帝國”沿著他設計的軌道前進,萬無一失。

這把“手術刀”是什麼呢讓我們下一回再講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荒躲亂世,我家過的太富裕了! 媚君心,奪後位,重生妖妃殺瘋了 遙知而曉 末世重生:嬌軟美人霸寵各路大佬 退役後找不到工作,被迫當雇傭兵 傻子神醫 不對勁的廢材 六零嬌氣小作精,虐完大佬反被寵 我,李雲龍政委,祁同偉他爺 穿成反派,開局迎娶主角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