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咱們說到,山本五十六這位“海軍賭徒”,在他那間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辦公室裡,是絞儘了腦汁,終於鼓搗出了一個石破天驚、也充滿了致命誘惑的作戰方案——那就是集結日本海軍最精銳的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千裡奔襲,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心窩子——夏威夷珍珠港!
他這招兒,可以說是孤注一擲,險中求勝。他心裡很清楚,跟美國這樣的“工業巨無霸”打持久戰,日本那點家底,根本耗不起。唯一的勝算,就是在戰爭一開始,就給美國佬來個“當頭炮”,一巴掌把它打懵,打殘它在太平洋上的主要軍事力量,從而為日本“南下”奪取東南亞的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
這計劃,在海軍軍令部那幫思想保守、還抱著“大艦巨炮”不放的老爺們那裡,自然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他們覺得山本這是在“玩火”,是在拿整個帝國的命運當賭注!夏威夷離日本本土那麼遠,航母編隊能不被發現嗎?珍珠港水那麼淺,魚雷能管用嗎?萬一偷襲不成,那日本海軍可就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可山本五十六是誰啊?那可是個認準了死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主兒!他力排眾議,甚至不惜以聯合艦隊全體幕僚總辭職來要挾,最終還是硬生生地把這個在他看來是“唯一機會”的珍珠港偷襲計劃,給推上了日本最高軍事決策的桌麵。
那麼,這個充滿了風險和變數的“驚天豪賭”,究竟是如何從一張圖紙上的計劃,一步步變成即將撕裂太平洋寧靜的鋼鐵風暴的呢?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的那段日子裡,東京和華盛頓之間,又上演了哪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外交大戲”?這一回,咱們就來好好聊聊,山本五十六是如何最終說服整個日本帝國,打響這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的。
話說時間已經來到了1941年的下半年。日本這台戰爭機器,因為山姆大叔的一紙石油禁運令,已經快要“斷氣”了。國內的石油儲備,據估計,隻夠維持十幾個月的正常消耗。再不想辦法弄到油,那日本的飛機就飛不上天,軍艦就出不了港,坦克也得趴窩,到時候彆說繼續在中國戰場上“膺懲暴支”了,恐怕連本土的防禦都成問題。
“南下”奪取荷屬東印度的油田,已經成了日本軍部和政府內部唯一的“救命稻草”。但要想“南下”,就必然要跟擋在路上的美國和英國開戰。這可不是鬨著玩的!
儘管日本的軍國主義狂人們,一個個都叫囂著要“膺懲暴美英”,但真到了要下決心跟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和海軍國同時開戰的時候,他們心裡其實也直打鼓。
於是,在戰爭的陰雲密布之下,日本和美國之間那場看似還在進行的“外交談判”,就顯得格外的詭異和充滿了火藥味。這已經不是什麼真誠的“和平努力”了,更像是一場雙方都在拖延時間、爭取主動、同時又在互相試探底線的“外交絕唱”。
從1941年春天開始,日本駐美國大使野村吉三郎海軍大將這位也是個老海軍,跟山本也算有點交情)和後來加派的“特使”來棲三郎,就一直在華盛頓跟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進行著馬拉鬆式的談判。
日本人提出的條件,翻來覆去還是那老一套:要求美國承認日本在中國和“大東亞”地區的“特殊利益”說白了就是承認它的侵略成果),解除對日本的經濟製裁和石油禁運,不要乾涉日本的“南進”計劃。作為“回報”呢,日本可以考慮在《三國同盟條約》的義務方麵,做出一些“靈活”的解釋意思就是,如果美國不主動招惹德國,日本也不會因為條約就非得跟美國打起來)。
而美國這邊呢?羅斯福總統和赫爾國務卿的態度也異常強硬。他們提出的核心要求,就是日本必須從中國包括東北)和法屬印度支那全麵撤軍,放棄其在亞洲大陸的侵略政策,尊重《九國公約》中關於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規定。
這簡直就是雞同鴨講,南轅北轍!雙方的立場差距太大,根本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每一次的會談,都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口水戰”,除了增加彼此的猜忌和不信任之外,毫無進展。
日本國內,主戰派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覺得,跟美國人磨嘴皮子純屬浪費時間,山姆大叔根本就沒有和平解決問題的誠意,他就是想拖垮日本!時間拖得越久,對日本就越不利!
就在日美雙方的外交“拉鋸戰”已經進行到山窮水儘、雙方都快失去耐心的時候,一份來自美國的文件,像一盆冰水,徹底澆滅了日本國內那些還對和平抱有一絲幻想的人的最後希望,也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將日本推向了戰爭的深淵。
1941年11月26日華盛頓時間),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向日本大使野村吉三郎和特使來棲三郎,正式遞交了一份被稱為《赫爾備忘錄》的照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份備忘錄,措辭極其強硬,內容更是讓日本人無法接受。它基本上是重申了美國之前的立場,並提出了一係列更具體、也更苛刻的要求,主要包括:
日本必須從中國包括東北三省,即偽滿洲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全麵撤退其所有陸、海、空軍及警察力量。
日本必須放棄其在中國和遠東地區的一切特殊權益,支持重慶的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日本必須廢除或宣布《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無效。
日美兩國必須在“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下,重新簽訂貿易協定。
這份《赫爾備忘錄》,在日本政府和軍部看來,簡直就是一份赤裸裸的“最後通牒”!它不僅要求日本放棄幾十年來在中國和亞洲大陸通過侵略戰爭奪取的一切“成果”,還要讓日本與德意兩個盟友“劃清界限”,這對於那些已經把“大東亞聖戰”視為“國策”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來說,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奇恥大辱!
當《赫爾備忘錄》的內容通過加密電報傳回東京,擺在首相東條英機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等人的案頭時,他們都清楚地意識到:和平的道路,已經徹底被堵死了!美國人這是鐵了心要跟日本對著乾了!
山本五十六在得知備忘錄的內容後,據說隻是平靜地說了一句大意是):“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他內心深處那最後一絲對和平的幻想,也隨之徹底破滅。他知道,他精心策劃的那個“z作戰計劃”偷襲珍珠港的作戰代號),現在必須進入最後的“作戰倒計時”了。
就在《赫爾備忘錄》送達日本大使手中的同一天,也就是1941年11月26日日本時間),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為核心,輔以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和補給艦船組成的、龐大而又致命的日本海軍航母特混突擊艦隊,在艦隊司令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的率領下,已經悄無聲息地從日本北海道北部的單冠灣秘密啟航了!
他們的目標,直指數千海裡之外的夏威夷群島——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老巢,珍珠港!
為了確保行動的絕對隱蔽,這支龐大的艦隊在啟航之後,就實行了極其嚴格的無線電靜默,不發出任何信號,也不接收任何非必要的指令。他們選擇了一條偏北的、人跡罕至的航線,在波濤洶湧、氣候惡劣的北太平洋上,頂著風浪,冒著被美國偵察機或潛艇發現的巨大風險,日夜兼程地向著預定的攻擊發起位置秘密航行。
而此時的山本五十六,並沒有隨艦隊出征。他坐鎮在位於日本本土柱島廣島灣內的一個小島)的聯合艦隊陸上指揮部,通過無線電,遙控指揮著這支即將執行“驚天豪賭”的特遣艦隊。
據說,在南雲艦隊啟航之後,山本五十六的心情是極其複雜和沉重的。他雖然是這個大膽計劃的提出者和主要策劃者,但他內心深處,可能仍然對和平抱有一絲絲微弱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甚至在給南雲的指令中留有餘地,表示如果日美之間的外交談判在最後時刻出現轉機,攻擊行動仍然可以隨時取消。他在一份電報中對南雲說大意是):“即使美國在最後關頭做出讓步,我們這支已經出航的艦隊,也仍然可以隨時掉頭返航。”
這種看似矛盾的心態,恰恰反映了山本五十六作為一個職業軍人和一個相對而言)清醒的戰略家的雙重困境。他必須為國家策劃一場“最有可能取勝”哪怕隻是暫時取勝)的戰爭;但他也深知這場戰爭對日本來說,最終很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就在南雲艦隊在波濤洶湧的北太平洋上,頂著風浪,冒著被美軍發現的危險,日夜兼程地向著夏威夷秘密航行的時候,東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外交“拉鋸戰”還在繼續,但那已經更像是一場雙方都在拖延時間、為各自的軍事行動做最後準備的“煙幕彈”了。
山本五十六坐鎮柱島,一方麵密切關注著南雲艦隊的航行情況,準備在必要時下達最後的攻擊或取消攻擊的命令;另一方麵,他也在通過各種渠道,組織對美軍特彆是太平洋艦隊)的電報通訊進行嚴密的監聽,試圖從中捕捉到任何可能暴露美軍動向或預警的蛛絲馬跡。
然而,山本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監聽美國人的同時,美國人也在用一種更厲害的“順風耳”,悄悄地竊聽著日本的“悄悄話”!
早在1940年,美國的密碼破譯專家們,就已經成功地破譯了日本外務省用於與駐外使領館進行高級彆通訊聯絡的、被稱為“紫色密碼”的複雜外交密碼體係!這項代號為“魔術”的絕密情報破譯工作,使得美國政府能夠提前截獲和解讀大量日本政府內部的、關於日美談判、日本戰略意圖甚至是對美開戰準備的絕密電報!
這意味著,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的幾個月甚至幾周內,羅斯福總統和他的核心幕僚們,可能已經或多或少地了解到,日本正在準備采取某種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且目標很可能指向東南亞或太平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