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咱們說到,山下奉文那頭“馬來之虎”用自行車和“歪把子”機槍,就把英國人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百年基業”給攪了個底朝天,號稱“東方直布羅陀”的新加坡要塞,在短短70天之內就城破人俘,13萬英聯邦大軍大部分還是穿著短褲的印度兵和澳大利亞“少爺兵”)乖乖地向日本人舉了白旗。丘吉爾在倫敦氣得直拍桌子,大罵這是“帝國曆史上最大的恥辱”。
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到手了,新加坡這個卡在馬六甲海峽咽喉上的釘子也拔掉了,接下來,日本這頭已經嘗到甜頭的“餓狼”,自然就要把貪婪的目光,投向更南邊那片更廣闊、也更富饒的“香餑餑”——荷屬東印度群島就是咱們現在說的印度尼西亞)!那裡的石油,才是支撐它繼續“南下豪賭”的真正本錢!
要說這“荷屬東印度”啊,在當年那可是世界地圖上一塊響當當的“肥肉”!這片由大大小小多個島嶼組成的“千島之國”,名義上是荷蘭女王陛下的殖民地,實際上卻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們垂涎已久的“聚寶盆”。
為啥這麼說?因為這地方,簡直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地下埋著太多日本人做夢都想要的寶貝了!
首先,它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錫礦、鋁土礦、金雞納霜奎寧,治療瘧疾的特效藥,熱帶作戰必備)、胡椒等熱帶經濟作物的出口地之一。這些玩意兒,不僅能賣錢換外彙,更是維持戰爭機器運轉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
但最最讓日本人眼珠子發綠、口水直流的,還是這荷屬東印度群島蘊藏的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
您可要知道,日本本土那點可憐的石油產量日本本土含殖民地朝鮮、中國台灣省)年產原油不到7萬噸,而日本為持戰爭每年需要500萬噸以上原油),連給全國人民點燈都不夠。打仗需要的石油,90以上都得靠從美國、荷屬東印度這些地方進口。現在美國佬已經把油管子給掐了,那荷屬東印度這塊“近在眼前”的油田,就成了日本唯一的、也是最後的指望!
這荷屬東印度的石油,主要集中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加裡曼丹島)等地。尤其是在蘇門答臘島南部的巨港,不僅有儲量豐富的油田,更建有當時整個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現代化煉油廠!隻要拿下了巨港,日本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航空燃油、艦用燃油和各種潤滑油,那聯合艦隊的軍艦就能在太平洋上繼續橫行霸道,陸軍航空隊的飛機也能繼續在中國和東南亞的天空耀武揚威了!
除了石油,荷屬東印度的爪哇島,則是整個殖民地的行政、經濟和交通中心,人口稠密,物產也相對豐富。控製了爪哇島,就等於控製了整個荷屬東印度的神經中樞。
負責啃荷屬東印度這塊硬骨頭的,是日本陸軍的第16軍。這支部隊的司令官,名叫今村均,陸軍中將軍銜。
今村均這個人,在日本陸軍中也算是個比較特彆的存在。他不像東條英機、杉山元那些人那麼狂熱好戰,也不像山下奉文那樣以奇襲險勝著稱。他給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沉穩老練,深思熟慮,甚至還有點“儒將”的風範。在日本陸軍內部,他素有“防守大師”之稱,擅長組織堅固的防禦和進行持久作戰。這次臨危受命,指揮對荷屬東印度這個廣闊複雜、島嶼眾多的地區發動進攻,對他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今村均手裡的第16軍,兵力其實並不算特彆雄厚,主要包括第二師團仙台師團,以頑強著稱)、第三十八師團廣島師團,剛剛參加完對香港的進攻,戰鬥經驗豐富)以及一些配屬的炮兵、工兵和後勤部隊,總兵力大約在5萬到6萬人左右。這點人馬,要對付部署在荷屬東印度各個島嶼上、總數可能超過8萬雖然戰鬥力參差不齊,大部分是殖民地土著部隊)的荷蘭東印度皇家陸軍和英、澳、美等國臨時拚湊起來的盟軍部隊,從紙麵上看,似乎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但今村均的進攻計劃,卻充分體現了日本軍隊在戰爭初期那種“以快打慢”、“以精銳對烏合”的戰術特點,以及陸海軍協同作戰的效率。
他的整體戰略方向非常明確:
先拿石油,再奪中心:首要目標,是迅速奪取蘇門答臘島南部的巨港油田和婆羅洲的幾個重要油田如打拉根、巴厘巴板),確保這些寶貴的能源心臟不被破壞。得手之後,再集中兵力,進攻荷屬東印度的行政和軍事中心——爪哇島。
三麵夾擊,立體壓迫:日軍的進攻,將從西、北、東三個主要方向,同時向荷屬東印度的核心區域主要是蘇門答臘和爪哇)實施向心突擊。
西路,由第16軍主力第二師團等)在海軍的掩護下,從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的金蘭灣等地出發,首先在蘇門答臘島東海岸登陸,目標直指巨港油田。
北路,由已經占領了英屬婆羅洲沙撈越、文萊等地)的日軍部隊主要是從第25軍抽調的一部分兵力,以及海軍陸戰隊)和從菲律賓南下的部分日軍,分彆向荷屬婆羅洲的打拉根、巴厘巴板等油田和重要港口發動進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東路,則由一支規模較小的、但行動迅速的突擊部隊,在海軍的支援下,從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等地出發,首先奪取荷屬東印度東部的蘇拉威西島西裡伯斯島)和馬魯古群島香料群島)的一些關鍵港口和機場,為後續進攻爪哇島的東翼提供跳板,並切斷盟軍從澳大利亞方向可能的增援路線。
在整個進攻過程中,日本聯合艦隊特彆是其強大的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和水麵作戰艦艇)將負責為登陸部隊提供全程護航和火力支援,並尋求與盟軍在東南亞地區殘存的海軍力量進行決戰,徹底奪取製海權。而日本陸軍和海軍的航空兵部隊,則將對荷屬東印度各個島嶼上的盟軍機場、港口、軍事據點和交通線,進行持續不斷的轟炸和壓製,奪取製空權,為地麵部隊的快速推進掃清障礙。
可以說,今村均的這個作戰計劃,雖然在兵力上並不占絕對優勢,但卻充分利用了日本在戰爭初期的海空優勢和部隊的機動性,力求通過快速的、多點同時的、海陸空一體的“立體壓迫”,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垮荷屬東印度那分散而又脆弱的防禦體係。
在整個荷屬東印度戰役中,最能體現日軍戰術的突然性和大膽性的,莫過於對蘇門答臘島南部巨港油田的那場“空降奪取”作戰了。這場戰鬥,簡直可以被寫入現代特種兵作戰的教科書!
巨港,前麵咱們說過,那可是當時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煉油廠所在地,也是日本“南下”戰略中最眼饞的一塊“肥肉”。為了確保能夠完整地奪取這裡的油田和煉油設施,防止其在戰鬥中被荷蘭人破壞,日軍策劃了一場極其大膽的空降突襲行動。
1942年2月14日,情人節的清晨這日子選的,也是夠“浪漫”的)。就在日軍地麵部隊還在蘇門答臘島東海岸艱難推進的時候,數百名據估計約300400名)精銳的日本陸軍傘兵隸屬於第一空降團,由加藤建夫中佐指揮,這位爺後來在日本陸軍航空兵裡也是個傳奇人物,以其座機上畫的“紅色燕子”標誌而聞名),乘坐著數十架運輸機,在戰鬥機的護航下,突然出現在了巨港上空!
這些從天而降的“綠魔鬼”德國傘兵的綽號,日本傘兵也差不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準確地降落在了巨港煉油廠和附近兩個重要機場p1機場和p2機場)的周圍!他們的任務非常明確:
迅速控製煉油廠的關鍵設施,特彆是那些可能被用來引爆油罐和破壞設備的引爆裝置,防止荷蘭人“玉石俱焚”。
占領機場,為後續的日軍機降部隊和運輸機提供安全的降落場地。
切斷巨港與外部的通訊聯係,擾亂荷軍的指揮和增援。
與此同時,日本海軍的“第二艦隊”由近藤信竹中將指揮,擁有包括航空母艦“龍驤”號在內的主力艦艇)也已經提前封鎖了巨港附近的出海口,切斷了盟軍從海上增援或撤退的可能。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天降奇兵”,駐守在巨港地區的荷蘭東印度皇家陸軍和當地的輔助部隊,完全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他們雖然也進行了一些抵抗,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空中支援盟軍在東南亞的空中力量早已捉襟見肘),指揮係統也很快陷入混亂,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來將這些已經落地的日本傘兵消滅掉。
日本傘兵們雖然在空降過程中也遭受了一些損失,但他們憑借著精良的裝備、悍不畏死的戰鬥意誌和周密的計劃,很快就攻占了機場,並成功地阻止了荷蘭人對煉油廠大部分關鍵設施的徹底破壞雖然也有一些油罐被點燃,但核心的煉油設備基本保存完好)。
緊接著,更多的日軍後續部隊,通過運輸機直接在被占領的機場降落,迅速鞏固了戰果。
僅僅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日本就以極小的代價,幾乎完整地奪取了整個東南亞地區最重要、也是最寶貴的油田和煉油設施,這裡麵還有著170萬噸打好的石油!這對日本的戰爭機器來說,簡直是打了一針強心劑!其戰略意義,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它不僅為日本提供了急需的石油資源,也為日軍下一步進攻爪哇島,解除了後顧之憂。
拿下了蘇門答臘的巨港油田和婆羅洲的幾個重要據點之後,今村均的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荷屬東印度的“心臟”——爪哇島了。
爪哇島,不僅是荷屬東印度的行政和經濟中心,也是盟軍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除了緬甸)最後一塊、也是最重要的戰略支撐點。如果爪哇島再丟了,那盟軍在整個西南太平洋的防線,就將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