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父輩的旗幟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181章 父輩的旗幟

第181章 父輩的旗幟(1 / 2)

上一回我們說到,麥克阿瑟將軍在萊特灣海戰的勝利後,兌現了他“我會回來的”承諾,但這場回歸的代價,卻是馬尼拉的毀滅和數十萬條生命的逝去。山下奉文將軍,這位“馬來之虎”,雖有回天之才,卻在錯誤的指揮和混亂的局勢下,最終隻能在呂宋的深山老林裡,打一場絕望的、被遺忘的消耗戰。

當菲律賓的叢林還在炮火連天、血流成河之際,美軍的戰爭機器早已將目光投向了下一個目標。那是一個更小、更荒涼、卻在戰略上更加關鍵的火山島。它像一顆黑色的、有毒的釘子,死死地紮在了美軍戰略轟炸航線的心臟上。為了拔掉這顆釘子,美國海軍陸戰隊,即將踏上一片他們從未見過的、由黑色火山灰構成的地獄。

1944年末的某一天,一架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機組成員們給它起了個外號叫“黛娜麥特號”——在完成了對東京的例行轟炸任務後,正在返回位於提尼安島的基地。

在狹窄、冰冷、不斷劇烈震動的機艙內,飛行員弗雷德·馬洛中尉和他的十名機組成員,正在與一個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處不在的敵人搏鬥:距離。

從馬裡亞納群島到東京,一個來回,大約約4800公裡的漫長航程。這對於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而言,也是一次對機械和人性的極限考驗。

“引擎溫度怎麼樣?”馬洛通過內部通話係統,對著喉部的麥克風問道。他的聲音在四台萊特r3350引擎持續的、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顯得有些嘶啞和疲憊。

“三號引擎溫度偏高,長官。我們得密切關注它。”工程師的回應,證實了所有b29機組人員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

b29的心臟——那款馬力強勁的萊特r3350引擎,以其極度的“公主病”而臭名昭著。過熱、漏油、起火是家常便飯。許多b29並非毀於日本人的高射炮火,而是毀於自身的機械故障。在這漫長的、超過1500英裡的回家路上,腳下是浩瀚無垠、波濤洶湧的太平洋。在這片藍色的荒漠之上,沒有任何一個可供備降的友軍機場。任何一點微小的機械故障,或是被高射炮打出的一點戰傷,都可能意味著機毀人亡的悲慘結局。

而硫磺島,這個位於東京和馬裡亞納群島航線正中間的、不起眼的火山島,正是這柄利劍最脆弱的腳後跟。

它對b29轟炸機群,構成了三重致命的威脅:

第一,島上部署的日軍雷達站,能夠提前整整兩個小時,向日本本土發出空襲預警。這就好比你家請了個小偷,結果小偷剛出小區門口,你家裡的警報就響了。這使得b29機群完全喪失了突襲的突然性,讓日本的防空係統得以從容地準備好“歡迎儀式”。

第二,硫磺島上的兩個機場,是日本戰鬥機的巢穴。它們就像一群盤旋在空中的禿鷲,專門獵殺那些在返航途中,因為戰損或機械故障而掉隊、落單的b29。

第三,也是最直接的威脅,從1944年11月到1945年1月,日軍的轟炸機,以硫磺島為中轉站,對馬裡亞納群島的b29基地,發動了數次騷擾性的夜間空襲。在地麵上,就摧毀了11架寶貴的“超級空中堡壘”,還重創了另外47架。

每一架b29的損失,都意味著11名訓練有素、萬裡挑一的機組人員的犧牲,以及一筆足以建造一艘驅逐艦的巨額戰爭投資,瞬間付之一炬。

為了保護這支決定戰爭走向的戰略力量,為了給那些掙紮在回家路上的轟炸機,提供一個可以救命的“避風港”,也為了能從島上部署p51“野馬”戰鬥機,為b29提供從起飛到降落的全程護航,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決策者們,達成了一個冷酷的共識:硫磺島,必須被奪取。

進攻硫磺島的決策,並非單純為了開辟一條新的戰線,而是為了彌補自身尖端武器的技術缺陷,並拔除一個正死死扼住其戰略咽喉的毒瘤。1944年10月,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接到了來自華盛頓的指令:在未來三個月內,不惜一切代價,攻占硫磺島。

這項行動,被賦予了一個頗具哲學意味的代號——“超然行動”。一場旨在拯救空軍生命的戰役,即將由海軍陸戰隊,用他們的鮮血來執行。

1944年6月,當栗林忠道中將的座機,降落在硫磺島那條簡陋的跑道上時,迎接他的,是撲麵而來的、刺鼻的硫磺味和令人窒息的炎熱。

這位出身於顯赫武士世家、曾在加拿大和美國長期擔任武官的將領,對美國的工業實力和國民性格,有著遠超當時所有同僚的、清醒得可怕的認識。他私下裡,曾不止一次地對自己的友人坦言,與美國開戰,是日本犯下的、最致命的戰略失誤。

如今,他被委以重任,來到這座被他形容為“沒有水喝,沒有麻雀,連一隻燕子都看不到”的孤島之上,執行一項他從一開始,就心知肚明毫無任何生還希望的任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寫給家人的信中,這位被後世描繪成冷酷殺神的將軍,其形象,變得立體、溫暖而又令人心碎。他會為自己年幼的兒子,手繪生動可愛的插圖;他會一絲不苟地,畫出家裡廚房爐灶的修理圖,寄給妻子;他會在信中,用最溫柔的語言,叮囑自己的長子,一定要照顧好母親和弟妹;他也會在字裡行間,流露出對遠方妻子的、無限的思念和愛意。

他深知自己此行將有去無回。在一封信中,他平靜地對妻子寫道:“不必期待我能歸來……我的命運,早已注定是要死在硫磺島上了。”

正是這種對戰爭終點的清醒認知,塑造了栗林忠道那套革命性的、顛覆傳統的防禦戰術。他徹底摒棄了日軍在以往所有島嶼爭奪戰中,屢試屢敗的傳統戰術——在灘頭陣地,用血肉之軀與敵人的艦炮硬碰硬,然後在彈儘糧絕後,發動徒勞的、集體自殺式的“萬歲衝鋒”。

他仔細研究了之前貝裡琉島的防禦戰,並從中吸取了寶貴的經驗。他製定了一套全新的、以最大限度殺傷美軍有生力量為唯一目標的、冷酷的縱深防禦和消耗戰策略。

他的目標,並非贏得這場戰鬥的勝利——他知道這絕無可能。他的真正目標,是通過在硫磺島上,製造一場空前慘烈的、地獄般的殺戮,來徹底動搖美國國內的戰爭意誌,使其在麵對進攻日本本土可能付出的、百萬級彆的傷亡時,望而卻步,最終坐到談判桌前。

這是一種以生命為武器,以敵人的恐懼為目標的終極心理戰。

為此,他向麾下大約名守軍,下達了三條極其嚴酷的、不容置疑的命令。這些命令,被刻在了“勇敢戰鬥的誓言”之中,分發給了島上的每一位士兵:

“我們誓死保衛此島,流儘最後一滴血。”

“我們每人都要在倒下前殺死十個敵人。”

“我們絕不被俘,我們將戰鬥至最後一人。”

栗林忠道的戰略思想,標誌著日軍的島嶼防禦戰術,從僵化的、基於精神勝利法的教條主義,向冷酷的、精於計算的實用主義的徹底轉變。他將不再為一寸土地的得失,而進行任何無謂的犧牲。他要將整座硫磺島,變成一台巨大的、高效的絞肉機,用日軍的血肉,來消磨美軍的銳氣、意誌與生命。

這不僅是一場軍事部署,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旨在震撼美國國民心理的血腥祭祀。

當然,島上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栗林這麼“識時務”。海軍那邊,有個叫井上左馬二的大佐,這家夥的腦子,確實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有點“二”。他完全不聽栗林的指揮,覺得栗林這種放棄灘頭決戰的做法,是懦夫的行為,是完全不會打仗的表現。他堅信,帝國海軍的勇士,就應該在灘頭,給登陸的美軍迎頭痛擊。

栗林眼看勸說無望,也懶得跟他多費口舌。他心裡可能在想:“行吧,你牛,你去。反正到時候第一個被美軍艦炮轟成渣的又不是我。”於是,他大手一揮,無所謂了,愛咋咋地吧。這也導致了,在後來的戰鬥中,美軍在灘頭,還是遭遇到了一部分日軍的頑強抵抗。

栗林忠道的戰略構想,很快就轉化為了現實。

在美軍登陸前的整整八個月裡,整座硫磺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煙霧繚繞的工地。士兵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進行著一項人類戰爭史上都堪稱史無前例的浩大工程。

島上的氣溫,時常高達攝氏50度。從地下的岩石縫隙中,不斷滲出致命的、帶有臭雞蛋味的硫磺毒氣。這迫使進行挖掘作業的工兵們,必須戴著防毒麵具作業。有時候,一個班組,隻能在地下連續工作五分鐘,就必須輪換上來,否則就會中毒昏倒。

他們,將整座島嶼,徹底地“地下化”了。

利用島上鬆軟、易於挖掘的火山岩,日軍挖掘了總長度超過18公裡龐大的隧道網絡。這些隧道,如同人體的血管一般,連接著島上超過1500個地下房間、指揮所、彈藥庫、野戰醫院,以及成千上萬個機槍和火炮陣地。

這些隧道的設計,極為精巧。它們不僅有多個偽裝起來的出入口,以防止被美軍的炸藥或火焰噴射器封鎖,還構建了複雜的、多層次的通風係統,以排除地下不斷滲出的毒氣。栗林忠道的總指揮部,就設在島嶼北部一個深入地下20米的巨大洞穴中,其頂部覆蓋著厚厚的、堅固的火山岩。

而島嶼南端的折缽山,這座海拔169米的死火山,被日軍工兵們,用炸藥和鎬頭,給完全掏空了。它被改造成了一座擁有七層立體防禦工事的巨型要塞,其內部坑道縱橫,火力點密如蛛網,從剖麵圖上看,宛如一座垂直的、巨大的地下蜂巢。

在地麵上,日軍的工程師們,還有一項驚人的發現。他們將島上遍地的火山灰,與海水和水泥混合,可以製造出一種強度極高的、速乾的特種混凝土。他們用這種材料,構築了數百個堅固的機槍碉堡和炮壘。一些重要工事的牆壁和頂蓋,厚度甚至超過了1.2米,足以抵禦美軍戰列艦主炮的直接命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防禦體係,最核心、也最致命的戰術思想,在於其“彈性”和“再生”能力。

美軍的艦炮和航空炸彈,可以輕易地摧毀地表上任何暴露的工事。但是,他們無法觸及那些深藏在地下的、日軍的主力部隊。更致命的是,通過那些四通八達的隧道,日軍可以快速地、悄無聲息地,重新占領那些剛剛被美軍火力“肅清”的火力點。

這意味著,對於即將登陸的美軍陸戰隊員而言,他們將麵對一個幾乎“打不死”的敵人。一個剛剛被你用火焰噴射器燒過的洞穴,幾分鐘後,可能又會從另一個小孔裡,伸出一挺機槍,從你的背後,射來致命的子彈。

栗林忠道,將整座硫磺島,變成了一個單一的、整合的、充滿死亡陷阱的、三維立體的武器係統。他將所有的賭注,都押在了地下。他要以此,來完全抵消美軍那壓倒性的海空火力優勢,迫使後者,陷入一場最原始、最野蠻、最血腥的近距離消耗戰。

當美軍的策劃者們,還在地圖上,規劃著對硫磺島地表目標進行轟炸時,他們真正的敵人,早已潛伏在了他們腳下深處,冷靜地,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在美軍龐大的太平洋艦隊旗艦上,一場激烈的、幾乎是火星撞地球般的爭論,正在最高指揮層之間展開。

爭論的核心,隻有一個問題:在登陸日之前,到底要對硫磺島,進行多長時間的火力準備?

一方,是即將率領部隊登陸的海軍陸戰隊第五兩棲軍的指揮官,霍蘭·“嚎叫的瘋子”·史密斯中將。

另一方,則是以海軍上將裡士滿·特納和雷蒙德·斯普魯恩斯為代表的海軍高層。

霍蘭·史密斯中將的腦海中,始終縈繞著1943年塔拉瓦環礁戰役的、那如同噩夢般的慘痛記憶。在那場戰役中,就是因為戰前的艦炮轟擊,未能有效摧毀日軍用椰木和珊瑚構築的堅固工事,導致數以百計的海軍陸戰隊員,在齊腰深的海水中,被日軍的機槍成片地掃倒,他們的屍體,染紅了整個瀉湖。

史密斯絕不希望,曆史的悲劇,在硫磺島重演。因此,他像一頭憤怒的獅子一樣,據理力爭。他最初的要求,是艦隊必須對硫磺島,進行長達十天的、不間斷的、毀滅性的艦炮轟擊。之後,在海軍的壓力下,他妥協到了九天,最後,他的底線是四天。他的聲音,在作戰會議室裡不斷回響。

然而,海軍的將領們,有他們自己的、冷酷的考量。


最新小说: 我能看見狀態欄 我來主宰萬物 穿越到遊戲世界當蛇精 寵妻如命夫人乖乖到碗裡來 孔雀羽 意外墜崖開局繼承老祖修 凡人:開局撿個仙鼎 性轉:這個修仙界的男人不對勁 洪水末世,女鄰居上門借糧 惡毒男配都在我的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