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雅爾塔的秘密交易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188章 雅爾塔的秘密交易

第188章 雅爾塔的秘密交易(2 / 2)

這一下,便將向中國傳達這一噩耗的、那個極其尷尬和困難的責任,穩穩地、無可推卸地,壓在了美國人的肩上。

最終的秘密協議文本,於1945年2月11日,被正式擬定並簽署。其核心條款,白紙黑字,清晰地寫道: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應予維持。

俄國於1904年因日本背信棄義的攻擊而受損的舊有權利,應予恢複。即:

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島嶼,歸還蘇聯;

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利益應予保障,並恢複旅順港為蘇聯海軍基地的租借權;

通往大連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由一個中蘇合組的公司共同經營,蘇聯的優越利益應予保障,而中國保有在滿洲的完全主權。

千島群島,應交予蘇聯。

協議最後,用一句不容置疑的話,作為結尾:“三強首腦同意,蘇聯的這些要求,將在日本被擊敗後,毫無疑問地予以實現。”

至此,這場圍繞遠東未來命運的秘密交易,在三巨頭的簽字下,塵埃落定。

這裡提一嘴朝鮮問題:

在開羅問題上,朝鮮,這個被日本吞並了三十多年的苦難國家,它的前途,是開羅會議討論的另一個重點。

在這個問題上,中美兩國的立場,高度一致——都主張在戰後,必須恢複朝鮮的獨立。中國作為同樣遭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對此表現出了強烈的同情和堅定的支持。他在會上明確表示:“朝鮮人民,長期遭受日本的奴役,理應在日本投降後,儘早重獲自由與獨立。”

羅斯福也完全讚同朝鮮獨立的大方向。但是,這位務實的政治家,提出了一個更為複雜的現實考量。他認為,朝鮮在日本長達近40年的殖民統治下,缺乏現代國家的管理經驗和自治能力。如果在日本投降後,立刻讓其完全獨立,很可能會陷入混亂。因此,他傾向於設立一個“國際托管”的過渡期,來幫助和扶持朝鮮,逐步走向真正的獨立。據事後解密的檔案顯示,羅斯福甚至設想過一個長達30年的托管期。

這個“托管”的想法,背後是羅斯福對戰後世界秩序的一種理想主義設計。但他知道,直接提出,可能會引起爭議。而此時,丘吉爾,這位大英帝國的“看門人”,又來扮演他那不甚光彩的角色了。

丘吉爾擔心,在亞洲,任何關於“獨立”的無條件承諾,都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威脅到英國在印度、緬甸等地的殖民統治。因此,他力主,在宣言中,必須加入一個具有緩衝作用的詞語。

最終,在三方妥協之下,公開發表的《開羅宣言》中,關於朝鮮獨立的條款,變成了一段措辭極為巧妙、也頗具爭議的文字:“我三大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決定在適當的時候,使朝鮮自由獨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適當的時候”——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短語,實際上是美英在“立即獨立”和“長期托管”之間,達成的一個政治妥協。

儘管語義含糊,但這畢竟是國際社會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確承諾了朝鮮的獨立。消息傳出,對於在上海、重慶等地流亡的韓國臨時政府和所有朝鮮人民來說,是巨大的鼓舞。宣言發表的第二天,流亡中的韓國臨時政府,就立刻發表聲明,對盟國的保證,表示了由衷的感謝。

然而,曆史也充滿了吊詭。正是這個模糊的“適當的時候”,為日後朝鮮半島的命運,埋下了分裂的伏筆。戰後,美蘇兩國,對於“適當”的理解,出現了根本性的分歧,最終導致了三八線的劃分,和一個民族的南北分裂。

這裡來解釋一下這個“適當的時候”這個詞。

“適當的時候”這個看似中性的詞,其實是後來朝鮮半島分裂的伏筆。因為它既沒有明確規定獨立的時間表,也沒有說明戰後該由誰來托管,於是美蘇各自解釋:蘇聯說‘要先幫朝鮮建立新政府’,美國說‘要先訓練民主製度’,兩邊誰也不認同對方的“適當標準”。這樣一來,等日本投降後,蘇軍和美軍各自占領北部和南部,把臨時的分界線變成了持久的分裂,最後各自扶植政權,冷戰對立加劇,朝鮮再也沒有統一起來。”

而雅爾塔會議期間,關於朝鮮的未來,也有過一次短暫的、卻同樣影響深遠的提及。羅斯福向斯大林,提出了他對戰後朝鮮的設想:國際托管。

他對斯大林說:“朝鮮已經被日本,統治了整整40年……他們自己,還沒有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政府。因此,我們考慮,戰後由美、英、中、蘇四國,對朝鮮進行一段時間的托管。”

羅斯福甚至以美國在菲律賓的經驗為例,認為這種托管是成功的,並具體給出了一個時間表,大概需要“二十到三十年”,直到朝鮮人民,能夠建立起一個自主、獨立、民主的政府為止。

斯大林對此,表示完全同意,並稱讚這個計劃“很好”。

當然,後來的曆史我們都知道了。戰後,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彆占領了朝鮮。但是在20世紀民族主義浪潮已經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托管方案遭到了朝鮮人民的強烈反對。無奈之下,美蘇兩國,便在這條分割線上,各自扶持了親自己的政府:蘇聯,扶持了金日成,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而美國,則扶持了李承晚,成立了大韓民國。

這兩個政府從誕生之日起,如果能尿到一個壺裡不那就見了鬼了嗎。雙方都把用武力吞並對方、統一半島,當成了自己的終極目標。這也就為幾年後,那場慘烈的朝鮮戰爭,埋下了最直接的伏筆。

這裡麵原因很複雜,有對朝鮮戰爭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類似書籍,

琉球問題:

雖然雅爾塔會議上沒有提出琉球問題,但這也是開羅會議的補充,可以把亞洲問題看得更清楚。

在開羅會議在私下會談中,羅斯福曾主動向中國方麵提起琉球的歸屬問題。中方認為,琉球群島在地理和曆史上,都與中國關係密切,詢問蔣介石是否有意在戰後將其收回。

出人意料的是,中方對此,表現得相當謹慎。他坦率地回答,琉球在曆史上,雖曾是中國的藩屬國,但從未真正並入過中國的版圖。中國目前的首要目標,是收複被日本明確侵占的故土,對於琉球,並無收回的意願。

羅斯福聽後,若有所思地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既然如此,那麼戰後,琉球絕不能再留給日本,可以考慮由中美兩國,對其實施共同托管,以防止其再次成為日本對外擴張的軍事基地。

這個在當時看來頗具前瞻性的設想,雖然得到了中方的原則同意,但最終,因為種種複雜的因素,並未被寫入開羅宣言。宣言對此隻字未提,為琉球問題的戰後歸屬,留下了一段模糊的曆史空白。

在這場決定了亞洲未來幾十年格局的秘密談判中,溫斯頓·丘吉爾的角色,顯得頗為神秘和被動。作為最終協議的簽署方之一,他卻在很大程度上,缺席了核心的討論過程。這一事實本身,就深刻地揭示了“三巨頭”內部,權力天平的悄然變化。

丘吉爾的缺席,是刻意的。他曾不止一次地,私下裡,將所謂“中國是世界四強之一”的說法,斥為“美國人的天真執念”和“一出絕對的鬨劇”。在雅爾塔,他樂於讓羅斯福和斯大林,“自己去演這出關於遠東的鬨劇”。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歐洲的問題上:德國的未來、法國在占領區的地位,以及他最為關切的、那個關乎榮譽的波蘭的命運。

最終,儘管丘吉爾是堅定的反共主義者,並且對蘇聯的野心充滿了警惕,他還是在那份秘密議定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簽名,代表了對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和世界新秩序這個殘酷現實的、一種清醒而無奈的務實承認。到1945年,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經濟上,英國都已經淪為了同盟中的次要夥伴。丘吉爾深知,他影響事態發展的能力,尤其是在一個由美國主導的戰區和外交領域,已經非常有限。

他清楚地看到,遠東的協議,本質上是一場美蘇之間的交易,是美國為了換取蘇聯幫助其贏得太平洋戰爭,而願意付出的代價。對他而言,更關鍵的戰鬥,是在波蘭和法國問題上。在此事上提出異議,不僅是徒勞的,還可能危及他在歐洲問題上,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那些脆弱的協議。

因此,丘吉爾的簽字,並非讚同,而是一種深刻的、充滿了苦澀的政治現實主義的體現。它是一個默然的承認:世界的重心,已經無可挽回地,從倫敦,轉移到了華盛頓和莫斯科。而大英帝國,已不再是那個能夠撬動地球的支點了。

當然,雅爾塔會議還有其它重要的議題,比如,戰後該如何懲罰和處置德國?那個全新的世界組織“聯合國”,又該如何構建?在這些問題上,三巨頭之間,還要爆發怎樣激烈的“唇槍舌戰”呢?

我們,下回再說。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奧特雜兵?在外叫我宇宙警察!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 美男全部封妃,陛下今天也在發癲 特殊現場清理師 致命的權力誘惑 天生媚骨 開荒躲亂世,我家過的太富裕了! 媚君心,奪後位,重生妖妃殺瘋了 遙知而曉 末世重生:嬌軟美人霸寵各路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