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不朽的豐碑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200章 不朽的豐碑

第200章 不朽的豐碑(1 / 2)

上一回我們說到,日本這位被戲稱為“抗日名將”的牟田口廉也,發動了代號“烏號作戰”的進攻,妄圖一舉拿下英帕爾。或許這位將軍心裡暗暗把自己當成了成吉思汗的傳人,想在叢林深處來一場“草原遠征”的翻版,結果卻弄得損兵折將,灰頭土臉地收場。

正是因為日本人這次“作死”式的進攻,把自己的主力部隊給送掉了,盟軍的機會來了!憋了好幾年的反攻大計,終於可以全麵鋪開了。

反攻的核心目標,簡單說就一件事:修路!

修一條從印度東北的小鎮雷多出發,硬生生鑿穿緬甸北部,最後跟中國雲南的滇緬公路連上的“生命線”。這條路一旦打通,就像給被封鎖的中國接上了一根巨大的輸血管,飛機、大炮、坦克、牛肉罐頭……各種戰爭物資就能源源不斷地運進來。到時候,還怕小日本不投降?

為了乾成這件大事,盟軍準備了兩把削鐵如泥的寶劍,準備從兩個方向,給盤踞在緬甸北部和雲南西部的日軍來個“雙龍出海”。

第一把劍,是從印度刺出來的“x部隊”。這支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駐印軍”。他們的前身,是1942年第一次遠征緬甸失敗後,由孫立人、廖耀湘這些牛人帶著,死裡逃生撤到印度的殘兵敗將。剛到印度那會兒,那叫一個慘,個個衣衫襤褸,跟叫花子似的。

但是,在美國人的藍姆迦訓練基地,這些中國軍人迎來了新生。他們的總教官,就是赫赫有名的——約瑟夫·史迪威將軍。在史迪威的魔鬼訓練下,這幫士兵鳥槍換炮了。吃的是美國牛肉罐頭,穿的是美式軍服,手裡拿的是1加蘭德步槍和湯姆遜衝鋒槍。經過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他們已經成了一支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現代化王牌軍。

第二把劍,是從中國雲南刺出來的“y部隊”。這就是“中國遠征軍”,由衛立煌將軍指揮。這支部隊人多勢眾,足足有16個師,聽起來挺嚇人。但裝備和訓練水平跟駐印軍比,那可就差遠了,簡直就是“小米加步槍”對上了“機械化部隊”。兩年多來,他們和日軍隔著一條怒江遙遙相望,天天掰著指頭盼著反攻的號角吹響。

現在,時機成熟了。x部隊和y部隊,就像一把巨大鉗子的兩個鉗口,將從緬甸的西北和東北兩個方向,朝著同一個目標凶猛地夾過來。他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收複失地,更是要用小夥子們的鮮血和美利堅的鋼鐵,在崇山峻嶺和原始叢林裡,鋪出一條通往勝利的“地獄之路”。

在士兵們於前線叢林裡跟日本人玩命的時候,後方的盟軍高層指揮部裡,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打得不可開交。這場“戰爭中的戰爭”堪比一出精彩絕倫的“三國演義”,主角分彆是:

美國代表:“醋喬”約瑟夫·史迪威將軍,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暴脾氣老頭。

中國代表:時任中國國民政府委員長蔣介石,一個心思縝密、下著一盤世紀大棋的戰略家。

英國代表:以蒙巴頓勳爵為首的“日不落帝國”紳士們,心裡盤算著如何恢複大英帝國的榮光。

他們仨的矛盾,可不是今天你瞅我不順眼、明天我看你像根蔥那麼簡單,而是國家利益、戰略思想和個人性格的終極大碰撞。

“醋喬”和他那不容動搖的“修路十字軍”

約瑟夫·史迪威將軍,在美國陸軍裡有個響當當的綽號——“醋喬”,意思就是他這人跟泡了醋一樣,又酸又衝。他絕對是中緬印戰區裡最複雜、也最招人恨也招人愛)的角色。

作為一名戰地指揮官,他簡直是完美的:精力旺盛得像頭牛,意誌堅定得像塊鐵,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能跟昆明街頭的小販吵架,對戰術細節的把握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這輩子仿佛就一個目標,一個執念,那就是:修路!修路!修那條從印度雷多到中國的公路!在他看來,這條路就是打敗日本的“任督二脈”,打通了,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史迪威對中國的普通士兵,懷有一種非常真誠的、近乎“護犢子”般的感情。他早就看出來了,中國兵不是不能打,而是被那幫腐敗無能的軍官、爛到家的後勤和燒火棍一樣的武器給耽誤了。他堅信,隻要給這些兵吃飽飯,換上好槍,再配上靠譜的指揮官,他們就能變成吊打日軍的勇士。後來他在印度藍姆迦基地對駐印軍的成功改造,也完美印證了他的想法。

然而,他對底層士兵有多愛,對上層領導就有多鄙視。他那張嘴,簡直就是一部“毒舌語錄大全”,刻薄起來能把人活活氣死。在他的私人日記裡,他給蔣校長起了個充滿嘲諷意味的綽號——“花生米”。為啥叫花生米?可能是因為小,也可能是因為又硬又難撬開。他還管他的英國盟友叫“酸橙佬”,因為英國水手過去常吃酸橙防敗血病。

在他眼裡,這幫政客和英國貴族,全是他修路大業上的絆腳石。這種“擋我者死”的態度,一方麵讓他能排除萬難、勇往直前,另一方麵也把盟軍的合作氛圍搞得烏煙瘴氣,大家表麵笑嘻嘻,心裡p。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跟史迪威“一根筋”的“速戰速決”想法比起來,蔣校長心裡想的就複雜多了。對他來說,打跑日本人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日本雖然還沒打敗,但校長已經在考慮戰後的事情了。這才是他戰略考量的核心,說白了就是:攘外必先安內,攘完了外,還得有力氣接著安內。

這種根本性的戰略分歧,導致了他和史迪威在指揮權問題上,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拔河比賽”。

名義上,老蔣是把中國遠征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史迪威。可實際上呢?老蔣就像個“遙控器大師”,頻繁地通過秘密電報,越過史迪威,直接給前線的中國將軍們下達和他頂頭上司史迪威)的作戰計劃完全相反的命令。這就把史迪威搞得非常尷尬,他名義上是總司令,結果發現自己說話跟放屁一樣,底下的部隊根本不聽他的。史迪威氣得好幾次直接飛到重慶,跟老蔣當麵對質,拍桌子瞪眼,但效果嘛……基本等於零。

倆人的矛盾,還體現在寶貴的“租借物資”怎麼分上。這可是美國人送來的好東西,誰都想要。

校長的想法是:“好東西得留著!多給我在中國內地的嫡係部隊,那是我的老本,得保存實力,以後我還得有大用。”

史迪威的想法是:“放屁!最好的裝備必須優先給正在緬甸前線流血的駐印軍!他們才是我的‘嫡係’!物資隻有投到戰場上,變成打鬼子的子彈,才有價值!”

你看,一個想把錢存起來留著以後花,一個想立刻把錢全花了去投資。這倆人能談到一塊兒去才怪了。在校長看來,史迪威這是在拿中國人的命和美國人的物資,給自己刷戰功、攢履曆,順便削弱他國民政府的中央軍。

這種根本性的分歧,導致每一個戰術決策——比如啥時候發起進攻,調動哪個師——都成了兩個大佬之間的政治掰手腕。史迪威一門心思要乾日本人,而校長則想借美國人的手,多撈點物資,少死點自己的兵,以增強自己的實力。

矛盾的頂點是,當史迪威純粹從軍事角度出發,建議把共產黨的第十八集團軍也就是八路軍)也拉進來,從側翼捅日軍一刀時,這可捅了馬蜂窩了。在老蔣看來,你史迪威居然想武裝我的死對頭?這跟資助敵人有啥區彆?老蔣氣得差點當場掀桌子,扭頭就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發電報,強烈要求:“把這個叫史迪威的美國老頭給我撤了!立刻!馬上!”

盟軍內部的“宮鬥”,還不止中美這一對。作為整個東南亞戰區的總瓢把子,英國海軍上將路易斯·蒙巴頓勳爵,和他手下那位戰功赫赫的斯利姆將軍,人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的目標是:收複整個緬甸,恢複大英帝國在這個旮旯的昔日榮光。

史迪威那個修路計劃,隻是他們宏大藍圖裡的一部分,並不總是排在第一位的。這就導致了在空中支援和後勤分配上,經常出現摩擦。

史迪威那暴脾氣,哪受得了這個。他經常玩一手“越級上報”,繞過頂頭上司蒙巴頓,直接跟華盛頓的參謀長聯席會議打電話要東西。這把蒙巴頓氣得夠嗆,心想:“嘿,你個美國佬,到底還把不把我這個東南亞戰區最高統帥放在眼裡了?”

尤其是在奇襲緬北重鎮密支那的行動中,史迪威為了保密,壓根就沒通知英國高層。當蒙巴頓和遠在倫敦的丘吉爾首相,從報紙上得知密支那機場被攻占的消息時,那感覺就像自己老婆生了孩子,自己卻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倆人的憤怒可想而知。而史迪威呢?他還在日記裡幸災樂禍地用大寫字母寫道:“這下可把那幫酸橙佬氣瘋了吧!哈哈哈!”

你看,中緬印戰區的指揮體係,本身就是一鍋大雜燴。史迪威一個人身兼數職,簡直就是個“斜杠將軍”:

校長的參謀長

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

盟軍東南亞戰區副最高統帥

緬北戰區總指揮

這麼多帽子戴在一個人頭上,權力是大了,但也意味著他得伺候好幾個老板。他既要對老蔣負責,又要聽蒙巴頓的,同時還得執行華盛頓的命令。這感覺就像一個員工,同時有三個部門經理,一個讓他往東,一個讓他往西,還有一個讓他原地踏步。這活兒能乾好嗎?能不出亂子嗎?

就在後方大佬們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前線的x部隊——那支由史迪威一手調教出來的中國駐印軍,已經和他們的美國戰友一起,從印度雷多出發,像一把燒紅的烙鐵,狠狠地燙向了緬甸北部的日軍防線。這條路,既是通往中國的生命線,也是一條通往地獄的血路。

反攻的第一個大目標,就是緬北的戰略重鎮——密支那。

這地方有多重要?這麼說吧,它既是鐵路樞紐,又是水路碼頭,更要命的是,它有一個大型機場。這機場是日軍在整個緬北最重要的空軍基地,也是咱們計劃中那條“史迪威公路”的必經之地。拿下密支那,就等於掐住了日軍的脖子,把緬北的天空牢牢控製在自己手裡,後續修路、打仗,就有了一個堅實的前進基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了快刀斬亂麻,迅速拿下這個寶貝,史迪威策劃了一場堪比好萊塢大片的行動,代號“終點跑”。

他命令手下一支王牌中的王牌——美軍第5307複合部隊暫編),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麥瑞爾突擊隊”,夥同中國駐印軍新22師和新38師的精銳,外加一個坦克營,來一次長途大奔襲。

這支中美聯軍,要翻越海拔幾千米、跟蜀道一樣難走的庫蒙山脈,像一群幽靈一樣,繞過日軍在孟拱河穀重兵把守的大路,直插敵人的心臟——密支那機場。

這次行軍,簡直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士兵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原始叢林裡穿行,腳下是濕滑的泥沼,身邊是嗡嗡叫的蚊子能傳播瘧疾的那種),還得忍著饑餓和疲憊。但是,這支鋼鐵部隊硬是挺過來了。

1944年5月17日,當這群胡子拉碴、滿身泥漿的“野人”突然出現在密支那機場時,日本人徹底懵逼了。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敵人會從這個鬼地方鑽出來!中美聯軍二話不說,發起了閃電般的攻擊,一舉拿下了密支那西機場!

這是一個輝煌的戰術勝利,消息傳出,整個戰區都沸騰了!史迪威估計在指揮部裡笑得合不攏嘴。

然而,常言道,樂極生悲。

突擊隊的指揮官梅裡爾將軍,在占領機場後,可能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完全不顧自己的部隊已經累得半死,傷亡也不小,立刻下令手下的中國第150團,去攻擊防禦森嚴的密支那城區,特彆是那個堅固的火車站。

這次倉促的進攻,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場災難。

5月18日傍晚,當第150團的中國官兵們嗷嗷叫著衝向火車站時,迎接他們的是日軍暴雨般的炮火和從側翼射來的、像鐮刀一樣收割生命的機槍子彈。進攻瞬間受挫。

接下來的三天,密支那火車站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絞肉機”。

日軍組織了瘋狗一樣的反撲,雙方就在那麼點大的地方,你來我往,反複爭奪。第150團在沒有重炮支援的情況下,跟幾倍於自己的敵人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刺刀見紅,血流成河。雖然他們在5月20號上午一度攻下了火車站,但屁股還沒坐熱,就在日軍的猛烈炮擊下又丟了。

最後,這個團彈儘糧絕,傷亡殆儘,不得不殺出一條血路退回機場。僅僅為了攻打這個火車站,短短三天,第150團就傷亡了近700人,其中還包括帶頭衝鋒、不幸犧牲的第3營營長郭文軒。

奇襲的驚喜變成了圍城的噩夢。密支那戰役,迅速演變成了一場長達78天的殘酷消耗戰。

盟軍雖然有兵力優勢,天上的飛機也全是自己的,但日本人就像一群躲在烏龜殼裡的瘋狗,憑借著堅固的工事和武士道精神,死戰不退。盟軍每往前推進一步,都得付出血的代價。

這時候,中國新一軍軍長鄭洞國將軍接手了前線指揮。他一看這情況,強攻不行,那就來文的。他下令部隊采取最穩妥但也最辛苦的“壕溝戰”戰術。士兵們像土撥鼠一樣,頂著炮火,一寸一寸地往前挖交通壕,慢慢地壓縮日軍的活動空間。

盟軍的空中優勢在這時候發揮到了極致。成百上千噸的炸彈,跟不要錢似的,被傾瀉到小小的密支那城裡。光是在7月中旬的一次總攻中,盟軍就出動了40架b29“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還有數不清的戰鬥機,投下了幾百噸炸彈。日軍的陣地基本上被犁了一遍,整個城市被炸成了一片廢墟,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死亡之城”。

6月下旬,隨著其他戰場的勝利,新38師等生力軍終於趕到密支那增援,盟軍對日軍形成了三麵大包圍。

7月中旬,最後的總攻開始了。之前在其他地方打出威風的第50師第149團,在鋪天蓋地的空炮火力掩護下,像一把尖刀,再次插向了那個讓他們無數戰友飲恨的火車站。7月31日,他們終於徹底占領了火車站,算是為之前犧牲的第150團的兄弟們報了仇。

此時,城裡的日軍守備隊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已經山窮水儘了。他接到了上級司令部發來的電報,電報內容冰冷而絕情:“死守密支那,玉碎於斯。”這意思就是,你和你手下的人,就準備全體“光榮”地死在那兒吧,一個也彆想回來。

然而,水上源藏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他把這份“玉碎”命令給壓了下來,沒告訴手下。他獨自承擔了違抗軍令的罪責,然後下令殘存的幾百名士兵,趁夜色突圍逃生。

在部下撤離後,1944年8月1日,水上源藏少將在自己的指揮所裡,拔槍自儘。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部下換來了一線生機。

後來,他的副官僥幸逃回司令部報告戰況時,竟然被一個叫辻政信的作戰參謀就是那個後來在新加坡搞大屠殺的戰爭狂人)一頓暴打,辻政信一邊打一邊咆哮:“不是叫你們死守嗎?你們為什麼還有臉活著回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8月3日,盟軍終於完全占領了密支那。這場戰役,是中國軍隊在二戰期間,在海外打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攻堅戰,也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勝利。但勝利的代價是無比高昂的:

中國駐印軍:陣亡300餘人,負傷數1500餘人。

美軍麥瑞爾突擊隊:這支曾經的精銳,打完仗幾乎不複存在。出發時的2750人,到最後還能站著喘氣的,隻剩下不到200人。

日軍:包括水上源藏在內,3000多名守軍,除了少數跑掉的,基本上全交代在這兒了。

就在士兵們用鮮血染紅密支那的土地時,另一場同樣艱苦的戰爭,正在他們身後展開。

數以萬計的中國和美國工兵部隊,在作戰部隊的掩護下,跟緬甸北部的原始叢林進行著一場殊死搏鬥。他們的敵人不是日本兵,而是每年長達數月的雨季、陡峭濕滑的山地、奔騰咆哮的河流,以及無處不在的瘧疾、痢疾等熱帶病。

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修建那條中印公路——後來被命名為“史迪威公路”的生命線。

這是一項史詩級的工程。築路和戰鬥,就像一對連體嬰,密不可分。“公路修到哪裡,戰鬥就打到哪裡”,這句話,就是當時最真實的寫照。步兵在前麵用槍炮為推土機掃清障礙;推土機在後麵用履帶為步兵送來彈藥和糧食。

這條路,每一寸都是用汗水、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它耗資近1.5億美元,超過1100名美國工兵和數量更多的中國、印度、緬甸勞工,把自己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這裡。

攻克密支那後,日軍在緬北的防禦體係徹底崩潰了。兵強馬壯、經驗豐富的中國駐印軍新一軍孫立人部)和新六軍廖耀湘部),就像開了掛一樣,勢如破竹。他們先後攻克了八莫、南坎等日軍據點。到1945年1月,駐印軍已經把緬甸北部的日本鬼子掃得乾乾淨淨,兵鋒直指中緬邊境。

密支那之戰,就是整個緬甸戰場的縮影。它始於一次精彩的奇襲,卻差點因指揮失誤變成一場災難。最終,勝利不是靠什麼花哨的戰術,而是靠盟軍壓倒性的後勤、工業力量和空中優勢,硬生生用一場殘酷的消耗戰磨出來的。這也預示了,接下來的勝利之路,每一寸,都必須用鮮血去換。

就在史迪威的x部隊在緬北叢林裡開著“外掛”一路猛衝的時候,在東邊,另一支規模更龐大的中國軍隊——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y部隊),正在雲南西部的崇山峻嶺裡,跟日本人打一場更原始、也更慘烈的血戰。他們的任務,就是從東邊配合駐印軍,像鉗子一樣把日軍夾死,共同打通那條生命線。

如果說x部隊打的是“裝備碾壓局”,那y部隊打的就是純粹的“意誌血肉局”。

1944年5月11日晚上,隨著衛立煌將軍一聲令下,憋了兩年的大反攻,終於開始了!

遠征軍第十一和第二十兩個集團軍,總共16個師,超過10萬大軍,在美國“飛虎隊”的空中掩護下,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強渡怒江天險。


最新小说: 為了簽到我成了傳說中的神經病 二婚窮老公,竟是頂級真大佬 從瘋癲皇子到鎮國大帝 複活在魔物娘圖鑒的勇者如何是好 暴君總想殺我,我靠讀檔躺贏 清穿:宮鬥從皇後開始 奧特雜兵?在外叫我宇宙警察!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 美男全部封妃,陛下今天也在發癲 特殊現場清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