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大家肚子裡都有油水,不用排隊就買到了。
一到家,兩人就忙活開了,和麵,剁肉,拌餡,全部準備好,搬到客廳裡包。
李芳湊近餃子餡聞了聞,眼睛亮亮的。
“大姑拌的餃子餡真香,就衝著這香味,就能吸引人。”
“是吧,實話告訴你,我拌餡的手藝還是跟你奶奶學的。”
李香琴笑眯眯的捏了一個圓鼓鼓的餃子擺到托盤上,輕聲開口。
“可惜,你出生太晚了,沒見過她老人家。若是你奶奶活著,你和玲子絕對……”
話說到一半,李香琴尤的住口,搖頭失笑。
“過去的事就不提了,以後咱們隻向前看。”
李芳點頭,她沒見過奶奶,家裡也沒有奶奶的照片,想象不出奶奶的模樣。
“對了大姑,賣餃子的話需要的肉量大,但每個月的肉票都是定量的,不夠怎麼辦?”
李香琴愣了一下,從今年以後,豬肉供應量逐漸提高,肉票也會逐漸取消。根據上輩子的記憶,他們這裡到年底,肉票布票和工業券就取消了。
糧票和煤票倒是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初。但隨著生產力提高,自由市場興起,很多東西不用票也能買到,就是價格略高一些。
“沒事,肉票用完了,咱們就去自由市場去買。雖然一斤會貴個幾毛錢,但都足量供應。”
而且拌餃子餡也是有些技巧的,皮薄餡大多放菜,七分肥三分瘦,肥肉稍微帶著顆粒感,一口下去,最好能爆汁,滿口流油,香味直衝腦門子。
沒辦法,這個時候的人油水少,越肥越香。
計劃經濟時代,肉就要吃肥的,足夠香就對了。
今日是蘿卜豬肉餡,兩斤豬肉兩個大蘿卜,足足包了兩蓋簾。
李香琴看了眼鬨鐘,十二點了,“開火,煮餃子。”
“表弟表妹什麼時候回來?”
煤爐子早就燃上了,捅開蓋子,火就能竄上來,燒水也就一會的事。
“那倆人一到假期,就瘋跑,沒個時間點。咱們吃咱們的,她們啥時候回來啥時候煮,不妨礙。”
提起那倆累贅,李香琴隨口解釋一句。能正常供他們上學,已經是她釋放的最大母愛了。
吃喝啥的,能趕上就吃,不能就算了,主打一個隨緣。
就在這時,門砰的一聲被打開,“媽,我回來了。”
老五氣喘籲籲的進了門,解下圍巾掛在門口,當看到桌子上擺放的兩蓋簾餃子時,眼睛頓時就亮了。
“媽,你又包餃子了,我回來的真及時。”
“剛才大姑還念叨你們的,就怕你們趕不回來吃飯。”
李芳站起身,趕緊給她倒杯水遞過去,
“快開學吧?”
老五接過茶缸子,噸噸噸灌半缸子水,一抹嘴,
“元宵節一過就開學,沒幾天可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