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時代已經來了。
這是李謙早就預知的,可真的當這一天撲麵而來,他還是感覺有些猝然。
事實上,在最開始來到這個時空的那些日子裡,對於手機突然不能刷微信了,不能聊QQ了,對於當下手機功能的各種簡陋、屏幕分辨率的各種彆扭,李謙曾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難以適應。對電腦,也同樣如此。
所以,李爸曾經一再考慮想給李謙買台電腦,但李謙的態度一直都是不讚成也不反對,最終一直到他離開家來到順天府上學,李爸都沒買,而等到工作室成立、開始購置辦公器材,齊潔理所當然的想要給李謙的辦公室配一台電腦,但李謙想了想,還是拒絕了,原因無他,一個連XP都沒有的電腦時代,李謙覺得未必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所謂的方便。
他總覺得,自己所熟悉的那個電腦科技的時代,還沒來。
一直到今天,他突然發現了QQ,發現了傳奇。
恍恍惚惚,很多記憶撲麵而來。
於是接下來,彆管廖遼怎麼抗議,怎麼質疑,怎麼懊喪,李謙還是堅定不移地用她的賬號打了一把傳奇,爽了足足半個多小時,這才意猶未儘地下線。
關於李謙這麼一個幾乎沒接觸過電腦的人是怎麼會一上手就那麼熟練的,這個問題接近於無解,也幸好,廖遼並不至於去糾纏這些問題。
反倒是,在度過了最初的驚訝之後,李謙打遊戲,她就在一邊瞎指揮,大呼小叫,感覺居然比正在打遊戲的李謙還興奮。
當然,對於李謙來說,重新打一把這個,也僅僅隻是某種程度上的懷舊而已,真讓他再像當年上學時候那麼投入的玩。那是不可能了,所以,他幾乎沒有什麼興趣跟廖遼探討這方麵的技巧問題,他今天過來工作室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跟廖遼,以及工作室製作部的幾個人一起商討一下,為廖遼的新專輯定個調子。
當然,定調子的人,主要還是他和廖遼。
如今的廖遼。是國內歌壇無可爭議的頭把交椅。
女歌手中的甄貞、何潤卿和馮飛飛,包括新近崛起的五行吾素和李珺如,男歌手中的劉明亮、胡陽,包括最近大紅大紫的黃玉清,在她麵前都不得不甘拜下風。
而且,這還並不是隻單純說銷量,即便是說到唱功,廖遼依然是站在最巔峰的人。
歸結起來,她過去兩張專輯的路子,主要包括三大板塊。
第一當然是流行歌曲。包括所謂的中國風,其實也是流行歌曲的一部分。
第二則是民謠,尤其是她的第二張專輯《濤聲依舊》,裡麵收錄了好幾首經典的民謠。這一方麵使得她開始有了唱功上的突破,以至於被認為是當今國內歌壇最最精彩的“經典女聲”,另一方麵,則是使得廖遼在不知不覺間開始擁有了最寬最廣的歌路定位。
至於第三,則是搖滾。包括了《廖遼》中的《執著》、《野花》、《乾杯,朋友》等輕搖滾,也包括了《濤聲依舊》中的《回來》等更純粹一些的搖滾。
坦白說。讓廖遼的專輯大賣特賣的主要力量,其實是來自於流行,畢竟,這個歌壇就被稱為流行歌壇。不管民謠還是搖滾,雖然都各自擁有著足夠多的受眾,但僅僅隻走一條路子,卻還是未免小眾,隻有有了流行這一塊兒作品的支撐,廖遼的歌路才可以拓展到最寬。受眾也拓展到最大。
所以,對於廖遼的新專輯,李謙的主體思路還是那樣:幾首主打流行,來拉升銷量,幾首民謠、幾首搖滾,來收攏小眾歌迷的心,並且提升整張專輯的厚度和質感。
當然,有一點考慮,是李謙自己都還在猶豫的。
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把廖遼往另外一個時空的蔡琴那個路子上推。
要推,不是不行。廖遼有那個功底、有那個實力,李謙也有那個資源,如果要往試音天碟那個路子走,可以說,完全沒問題。
但是,那樣一來就肯定要加重民謠類作品在她新專輯裡的份量,這樣一來,就會讓整張專輯的流行感顯得有些略略不足,而流行感不足的話,第一會影響到的,肯定就是銷量——現實就是這樣,曲高和寡這個話,並不是說著玩的。
同樣是廖遼在唱,她是唱那種一出來就會風靡大街小巷的流行歌,還是唱更具質感、更具厚度,同時也更加溫暖,但是卻並不太容易第一時間就贏得絕大部分普通歌迷的心的民謠,那反應到銷量上,對於廖遼來說,估計會是上百萬、甚至幾百萬那個量級上的差距。
而考慮到工作室剛剛成立,雖說還有一個何潤卿,但必須要轉型的她,新專輯其實比廖遼要危險的多,所以,能給工作室撐住架子、扛起大旗的,目前來說隻有廖遼。再考慮到目前工作室並沒有自己的發行係統,所以本身製作專輯的利潤就會受到相當大的盤剝,所以,在這個關口製作一張偏民謠風的專輯的話,對工作室來說,風險就會更大。
但是,專輯是廖遼的專輯,路子是廖遼的路子,不管有什麼風險,李謙既然考慮到了,就必須要提出來,具體怎麼選擇,這個權力是必須要留給廖遼的。
李謙不願、也不屑於去為了商業上的考量而硬生生扭著廖遼去唱流行歌。
但是,當李謙打完了遊戲,開始跟廖遼談正事的時候,隻是剛剛提到這個話題,甚至都沒有把這樣做的利弊都分析一下,廖遼就已經直接一錘定音——
“不做民謠風!至少是這一張專輯,還是要走流行風!民謠我很喜歡,搖滾我也很喜歡,但是這張專輯……還是延續上一張的思路吧,如果偏民謠或者搖滾太厲害的話,口碑或許會更高,但不利於銷量。我這張專輯估計應該就是工作室的第一張作品了,所以,銷量還是第一位的,我得負責打響這第一炮!”
李謙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聞言隻是緩緩點頭,卻並沒有說話。
廖遼是個聰明人。
甚至於,在李謙看來。在自己認識的所有人之中,她的智商都是足以排進前三名的。
來到這個時空之後,李謙認識和接觸了那麼多人,包括曹霑這樣的才子,也包括謝銘遠和鬱伯俊這樣既有家底又有能力的富二代。還包括像陳長生這樣白手起家打下一片江山的,以及何潤卿這種從山妹子唱到一代天後的,但要說到聰明,李謙還真沒覺得有人能超過廖遼。
所謂聰明,未必是需要你做出什麼創舉,也未必是你要表現得與眾不同。
在李謙看來,所謂聰明,就是要如廖遼這樣,總是能在關鍵的時刻做出最聰明也最正確的決定,讓周邊所有人都隨著她的意願、她的指揮而轉動。
當年不名一文時。剛見到自己,她就直接砸下“天價”,這一方麵當然可以說明廖遼識貨、說明她對歌曲的鑒彆和鑒賞能力,非常人能及,但另一方麵來說,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天價”,她一方麵打動了自己,一方麵倒逼了陳長生,最終,她如願的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在李謙看來。這簡直就是所謂一石二鳥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