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手機響。
手指正在鍵盤上劈裡啪啦飛舞的李謙扭頭瞥了一眼,動作立刻為之一頓。
片刻後,他接起來,“喂,劉哥。”
電話那頭,劉承章道:“謙兒,晚上有工夫嗎?咱哥倆聚聚,喝點兒?”
李謙笑笑,“你又不是不知道,還有三天就世界杯開幕式了!今天下午我就要過去排練呢!你說,這個時候我能敢喝酒嗎?”
“哦??也對,也對!我給忘了!”他的聲音有些略微的低沉。
李謙道;“有什麼事兒你說,能幫的我一定不推脫!酒咱們倒是不急,什麼時候喝都行。”
“嗯,那個??我剛從齊總辦公室出來!跟她聊了聊做特效的事兒!我看你們這次的報價,好像比做《劍仙》那時候漲了不少?”
李謙聞言笑笑,對這個問題自然是早有準備,當時就耐心地回答道:“漲是肯定漲了!你核對一下大概就會發現,按照難度的劃分,漲價的幅度不一,不過總體都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五之間。這件事是我們內部開了好幾次會才定下來的,可不是針對你啊!你彆誤會!”
頓了頓,李謙還又特意解釋道:“一是成本的確在漲,你也知道,《劍仙》的特效一出來,很多人盯著我這邊挖人,挖的那叫一個狠!我要把人留住,福利待遇肯定要漲!然後,我還在持續的投入,每一筆都是在燒錢!這個,我總不能老是賠錢往前走,對吧?二呢……”
李謙笑了兩聲,然後才道:“現在咱們就是正常合作,雖說片子是你的,但我還是沒辦法給你以前那種合作夥伴級彆的最低價了,對吧?希望你能理解!”
頓了頓,又道:“當然,我跟齊總特意開會碰過你這件事的,我倆意見很一致,生意就是生意,更何況這是你的電影,所以,頂天了隻是按照我們接其它公司的單子一樣,按正常價格走,絕不會因為這是華飛的戲就刻意宰人多要錢!”
電話那頭,劉承章沉默片刻,最終深深地歎了口氣。
“行,我明白了!”他道,“那就回頭等你演出完了,咱們再找時間聚。”
“好!”李謙一口應下。
等電話掛斷,放下手機,他卻是不由得歎了口氣。
是的,何穎玉可以接這部戲,畢竟這部戲雖然是華飛影視的投資,但是跟秦渭一點關係都沒有,他那個華飛影視的藝術總監,也監製不住劉承章!
甚至,隻要劉承章想用明湖文化的特效,何穎玉就必須是女主角——不必明著說出來,但大家都懂!
而且,不管是出於給自己攬活兒、打造進一步的口碑,還是單純就為了掙錢,劉承章這部電影的特效,明湖文化也是完全可以接下來的。
絕不會因為明湖文化跟華飛影視目前已經結束蜜月期、甚至處於彼此對立的狀態而影響到這一次的合作。
隻是這個價格,已經是不可能太低了!
當然,如果劉承章和胡斐往好萊塢跑一跑,拿回來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在明湖文化做,和在好萊塢的那幾家公司做,除了語言的隔閡、對方對東方文化的理解、溝通的便利與否、曾經的合作經驗、彼此的熟悉,以及地緣導致的來往便利優勢之類都拋開不提,明湖文化的報價,即便是在經過了這一波的漲價之後,也還是比好萊塢那邊低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劉承章的新戲,總投資至少過億,特效上至少得砸個三五千萬,甚至是五六千萬都完全有可能,就算是完全不考慮其它因素,隻是基礎項目報價上這百分之二十的差價,就已經是千萬級了!
秦渭再怎麼任性,但他隻是一個管不住劉承章的藝術總監而已,而且胡斐可是個徹頭徹尾的商人——李謙就敢賭他不舍得多花這一千萬!
當然,胡斐也好,劉承章也好,想必都是早就想明白這些了,隻是劉承章還是沒忍住,把這個電話打過來了——其他的事情上,就衝著他是目前國內最厲害的特效導演的份兒上,也或者衝著彼此曾經一度關係不錯的份兒上,李謙都會給他一定麵子的,能讓就讓了,但是這件事,很抱歉,他沒那麼大麵子!
至於胡斐那邊會麵臨多大的投資和資金壓力,也對不起,那跟李謙無關!
事實上,上次做《劍仙》的特效,明湖文化從賬麵上來看,雖說是真的沒掙錢,但為了達到劉承章的要求,明湖文化這邊由李謙親自簽字批準,進了一批設備,還特意從好萊塢重金挖過來七八個技術員,這部分東西,都算進去跟著走賬了,但很顯然,這些可不是一次性就消耗掉了的。
《劍仙》結束了,帳跟著走過了,但東西和人和技術,都留下了,可以重複使用無數次!
也就是說,上次的單子,明湖文化明麵上沒賺錢,卻借機吃了一顆大補丸,把自己的設備和技術能力,又往上拔高了一截!
實際上還是大賺特賺了!
而眼下的話,特效部門那邊已經是那麼大的攤子鋪著,隻靠承接國內那些中小型影視公司送過來的一點散碎活兒,可是養不起那麼多設備那麼多人員的,在李謙自己目前還沒有動手拍特效大片的情況下,國內最熱衷也是最熟悉特效製作的劉承章,幾乎是明湖文化特效部最大的一筆收入來源了!
坦白說,雙方是互相依存而存在的,劉承章離了明湖文化的特效部,就玩不轉又便宜又好的東方式特效,而明湖文化的特效部離了劉承章每年一部到三年兩部的特效大片,就十成十的會馬上就麵臨虧損。
如果劉承章和胡斐狠下心來咬咬牙,寧可多花錢也要找好萊塢那邊給做,李謙還真是會有點抓瞎。
要麼咬牙挺著,寧肯賠錢繼續支撐,要麼就得自己趕緊提前啟動特效大片的計劃,給自家的特效部找活兒乾。
但是,很可惜,胡斐也好,劉承章也好,權衡利弊之後,哪怕明知道明湖文化這次提價,就是想從他們身上多賺一點,還是隻能咬著牙認了!
他們不會去好萊塢的。
那邊的特效公司,能比明湖文化厲害的,的確有,但也隻是那麼兩三家而已,在特效片大火的現在,人家壓根兒不缺生意,而且就算缺生意,遇到從陌生的中國跑過去的華飛影視,宰一筆也幾乎是肯定的!
他們也不會選擇在劉承章那家瀕臨倒閉的特效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自家的特效部門——這不單純是錢的關係,也不單純是揮舞著支票挖幾個牛人就能解決的!
要知道,明湖文化也是從四五年之前就開始著手,李謙揮舞著支票簿,先後把當時全國範圍內數得著的特效公司和大牌技術員都給拉過來,然後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技術實力,包括提供高額的資金,跟國內多家高校進行合作開發,也包括電子、動畫等相關專業的從本科生到碩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生的定向招生培養等等,不遺餘力地提高自己的設備實力和人員、技術儲備,又先後有《新白娘子傳奇》、《劍仙》等大補湯喝著,這才一路走到現在,有了當下領先國內、全球一流的技術實力!
事實上,在《劍仙》的特效火了之後,東方傳媒那邊不是也組建特效部了麼,還真的是從明湖文化的特效部這邊挖了好幾個重頭的大牌技術員過去,到現在雙方還打著官司呢,眼看就要判了,估計一旦判決下來,東方傳媒得為了這次的挖人,為他們自己和那幾位技術員,賠給明湖文化一千五百萬以上!
可結果怎麼樣呢?
據可靠的資料顯示,東方傳媒到現在也已經是咋了六七千萬進去了,但是到現在為止,他們也就是能接點要求不高的糙活兒罷了,技術難度稍微高一點的,他們壓根兒就玩不轉——那幾個重金挖過去還要麵臨巨額賠償的技術員,去到了那裡,反倒有點林衝看草場的感覺了。
公司能承接的活兒,對他們來說毫無難度,對他們來說有些難度,而且也離了他們不可的活兒,東方傳媒又壓根兒接不到,即便接到了,單憑他們幾個也做不出來——總之,處境很尷尬。
這也使得東方傳媒後續的挖人,哪怕條件抬得再高,都沒人心動了。
過去乾嘛?混吃等死麼?
所以,結果就是這樣了。
你知道我在盤算什麼、計劃什麼,我也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我就是要宰你這一刀,而且我篤定了你會讓我宰,而你也知道我就是要宰你,但你算來算去,發現在這邊雖說會被宰,但仍然是最經濟最劃算的方案,於是你決定被宰!
俗話說得好:中國特效哪家強?明湖文化來稱王……
咳……當然,齊潔主持召開了好幾次會議,經過一次次的討論,使得明湖文化這邊把這個宰人的度把握得恰到好處——既讓你大出血,又不會讓你出血到承受不起!
然後,合作就這樣談成了。
轉換一下概念的話,從明曉敬的《未了情》,到劉承章這部新電影的投資,胡斐要為秦渭前段時間的事情買單,大概需要多花兩千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