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他懂。
這些年來,李謙拍一部紅一部,甚至他編劇的、監製的,也全部大賣。
彆說明湖文化內部那些從一開始跟著他打天下的人,會對他言聽計從了,如果有可能的話,隻怕連一向跟李謙是死對頭的一些人,都恨不得在電影開拍前能讓李謙幫忙看看劇本,或者幫忙監製下什麼的。
他的過往的全部成就,支撐了他的看法的權威性。
在他第一次遭遇失敗之前,這個權威性,是目前整個中國電影圈最靠譜的東西之一了——著名演員不一定靠譜,大導演也不一定靠譜,但李謙說這部戲會紅,卻會被普遍認為很靠譜。
這個時候,見劉承章過了好一會子沒說話,方柏錦下意識地扭頭看過來一眼,卻正好看到了劉承章臉上那抹苦澀的笑容。
於是他很快就轉了話題,問:“終於回來了,還回去嗎?”
劉承章搖了搖頭,從剛才的感慨的思緒裡退出來,道:“不回去了!呆了這段時間,收獲很大,好好消化消化。”
方柏錦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當初《飛天》的票房不太理想,劉承章是很苦惱的,這個他很清楚,於是閉門不出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就做出了那個出人意料的決定:簡單地收拾一下行囊,辦好護照就直奔美國了。然後,他誰也沒告訴,就在洛杉磯當地找了份工作,給人做劇務,做攝影助理,這一去,就是七八個月。此前通過電話和QQ聊天,方柏錦知道,他先後呆了好幾個好萊塢的劇組。
當然,雖然他在中國是聞名遐邇的大導演,但是到了好萊塢,估計他在做劇務和攝影助理的時候,是沒有人認識他的。
他說,他要去好萊塢看看。
當年《劍仙》遭遇了票房慘敗之後,他就跑去歐洲呆了好幾個月,到處遊曆、思考,回來之後拍《飛天》,能感覺到他思考了很多東西,雖然那部戲還是算不上太成功,但作為合作人,方柏錦能感覺到他的某種蛻變。
他特彆期待這一次從好萊塢“打工”回來之後,劉承章能拿出更好的蛻變。
眼看車子已經進入了順天府的市區,方柏錦道:“先把你送回家,你安頓下行李,休息下,晚上咱哥倆喝點兒,聊聊。我特想知道這會去美國呆那麼久,你都學到了什麼。另外,也可以聊聊你接下來的打算。”
劉承章聞言笑了笑,整個人癱在座椅上,過了一會兒,忍不住又拿出一根煙來,想抽,又看看方柏錦,問:“帶煙了嗎?”
方柏錦從口袋裡掏出自己的煙和打火機,於是劉承章接過來,隨後就把自己從美國帶回來的那包煙丟到了手套箱裡。掏出一根國產的煙來點上,他美美地抽一口,笑道:“還是咱國內的烤煙,對味道!”
方柏錦聞言哈哈一笑。
抽著煙,愣了半天,劉承章忽然道:“我這趟回來,準備去投靠李謙了!”
方柏錦聞言愣了一下,驚訝地扭頭看向劉承章。
“真的假的?怎麼忽然想通了?”
彼此都很熟悉,還有過相當一段時間的合作,雖然後來因為李謙不看好《劍仙》,也說了實話,惹來劉承章的不快,所以他們兩個之間,至今的關係都難以恢複到當初的親密和無話不談,但正是有過那一場,反倒讓大家互相了解的更深了——李謙認為劉承章是“鬼才”,劉承章說李謙是“諍友”。
當然,劉承章執拗,李謙也死要麵子,倆人背地裡當著彆人,都對對方大加稱讚,但彼此見了麵,卻隻剩下點頭之交的兩句寒暄。
早在《劍仙》拍攝期間,李謙應劉承章的邀請去客串,三個人晚上喝著酒閒聊,李謙就說過希望劉承章去明湖文化幫忙執掌影視部的話,後來《飛天》在籌備,李謙也表示希望這部電影能交給明湖文化來製作和投資,並且由他來擔任製片人、監製——劉承章先後婉拒了。
第一次的時候,《劍仙》還沒上映,劉承章當時是拍著當時的中國影壇投資最大的電影,而且他自己還是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保持者,而當時的明湖文化在影視方麵還相當弱小,才剛剛起步而已,劉承章雖然欣賞李謙本人,但對明湖文化的邀請,他並不在意。
第二次的時候,明湖文化正在崛起,李謙已經成就赫赫威名,而且他對《劍仙》的預判,也被事實證明了無比的正確——這幾乎成了劉承章心裡的一道疤。
而事實上,李謙要求由明湖文化投資並製作,他去給劉承章做監製、製片人這樣的條件,也是當時心高氣傲、試圖證明自己的劉承章所無法接受的——擺明了,李謙想要限製他作為導演的權力。
這說明李謙對他的導演能力、製片能力,其實是不信任的!所以才想要親自替他把關當時在籌備的《飛天》。
然而,等到《飛天》上映,兩人就徹底斷了聯係。
李謙沒有打電話過去安慰或開解,當時隻是給方柏錦打電話,叮囑他多抽時間陪陪老劉,而劉承章則是直接閉門不出。
然後,劉承章走了,去美國“打工”,而李謙則開始登上神壇。
…………
劉承章緩緩地點頭,抿著嘴唇,好半天,才說:“想通了!”
他打開窗戶,看著煙氣飛速地被抽走,彈了下煙灰,才緩緩地道:“我發現,我是個需要一點製約的導演。因為我太容易天馬行空。”
這跟李謙當初私下裡跟方柏錦說的,幾乎一模一樣!
方柏錦有些呆滯。
這個時候,劉承章說:“我知道李謙很忙,回頭你幫我約一下,看他什麼時候有時間,我想過去明湖文化那邊,找他坐坐!”
方柏錦當即道:“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