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溝深施,肥效提高三成。"方稷推了推眼鏡,"你們在實驗室驗證過了?"
"何止驗證!"姑娘眼睛一下子亮了,"所長說要列入明年推廣項目!"她突然壓低聲音,"聽說你主動要求把青山公社設為試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方稷咬了口饅頭,麥香讓他想起曬穀場上的陽光:"那裡的土壤很特彆,酸性層下藏著天然鉀礦。"
他們聊到遠處鐘樓敲響九下才道彆。關上門,方稷發現煎蛋下麵還藏著幾片臘肉——這年頭可是稀罕物。他望著窗外的星空,突然意識到這一整天,自己竟沒想起過"家"的事。
翌日清晨,方稷被嘹亮的軍號聲喚醒。農科院操場上正在出早操,幾個年輕研究員好奇地打量著這個新來的知青。李教授捧著搪瓷缸子迎麵走來:"走,帶你看咱們的寶貝!"
試驗田在院後山坡上,二十畝地被劃分成整齊的方格。李教授蹲在標著"抗病7號"的田壟邊,像撫摸孩子般撫過麥穗:"你提出的草木灰拌種法,把這片的發病率壓到了5以下。"
方稷捏起一撮土撚了撚:"還是太黏,得加沙改良。"
"哈哈哈!"李教授突然大笑,"我就喜歡你這股勁兒!"他變戲法似的從兜裡掏出個牛皮紙袋,"看看這個。"
袋裡是十幾粒帶著芒刺的麥種,方稷一眼認出:"野生二粒小麥?"
"大巴山深處采集的。"李教授聲音發顫,"抗病性驚人,但產量隻有普通種的三分之一......"
"雜交。"方稷脫口而出,"用農大139做母本。"他腦海裡已經浮現出基因圖譜,原主紮實的農學知識和他穿越前的研究經驗此刻完美融合。
他們蹲在田埂上熱烈討論起來,直到日頭爬過白楊樹梢。方稷的襯衫後背被汗水浸透,但眼睛亮得像淬了火。回實驗室的路上,李教授突然問:"家裡知道你回來嗎?"
方稷腳步頓了頓:"應該......知道吧。"調令審批需要家屬簽字,父親作為軍區乾部肯定收到了通知。
"年輕人啊......"老教授拍拍他的肩,話鋒一轉,"下周全國農業會議,你跟我去作報告。"
方稷猛地抬頭:"我?"
"青山公社的增產數據夠硬。"李教授眨眨眼,"再說,你不想爭取更多試點名額嗎?"
宿舍樓前的布告欄貼著最新通知,方稷瞥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特殊人才引進"名單裡。正看著,背後傳來遲疑的呼喚:"方......稷?"
轉身看見個穿軍裝的挺拔青年,眉眼與自己有五分相似。記憶自動對號入座,大哥方社,某軍區偵察連連長。
"爸讓我來看看。"方社的聲音像他的軍姿一樣板正,"你宿舍電話多少?媽說......"
"302,內線214。"方稷平靜地打斷他,"我很好,不用掛念。"
方社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你變了。"以前那個唯唯諾諾的弟弟從不敢直視他的眼睛。
"青山公社的水比較養人。"方稷笑了笑,突然從兜裡掏出個麥穗標本,"帶給爸,就說是我種的。"
軍裝青年接過麥穗時表情鬆動了一瞬。
他們沉默地站了會兒,最後方社說了句"照顧好自己"就轉身離去,靴跟在大理石地麵上敲出規整的節奏。
方稷望著那個漸遠的背影,心裡泛起奇特的平靜。
他摸了摸襯衫口袋裡的山棗核——這是臨行前李老栓塞給他的,說能防水土不服。比起血緣的牽絆,此刻他更惦記的是試驗田裡那批雜交苗,以及青山公社即將播種的秋馬鈴薯。
回到宿舍,他伏案寫下給王隊長的第一封信:"隨信附上秋播注意事項,磷肥務必深施......"寫到最後又添了句:"李叔的煙葉彆曬太乾,留些青氣才夠勁道。"
窗外,晚霞把試驗田染成金紅色,像極了三百公裡外那片他親手照料過的麥浪。
方稷摘下眼鏡揉了揉眼,恍惚聽見曬穀場上此起彼伏的蟬鳴。
在這裡,沒有人會問他"為什麼變了",農科院隻關心他能讓土地多產出幾斤糧食,這純粹的價值判斷,反而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
台燈下,新領的工作證泛著淡藍的光澤,照片裡的年輕人眼神堅定。方稷輕輕將它和青山公社的集體合照並排擺好,兩張照片邊緣恰好拚成一幅完整的麥田。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