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國際農業期刊編輯部的辦公室裡,主編霍夫曼博士推了推金絲眼鏡,將方稷的論文稿件遞給對麵的審稿專家。
"克勞斯,你看看這篇——中國農科院關於小麥抗病基因的突破性發現。"
克勞斯教授——一位頭發花白的遺傳學專家,接過稿件,快速瀏覽了一遍摘要,眉頭漸漸皺起。
"這個分子標記定位……"他指著圖表,"如果是真的,將徹底改變抗鏽病育種的格局。"
霍夫曼點點頭:"我已經聯係了蘇黎世大學的費舍爾教授,他願意做同行評議。"
克勞斯翻到參考文獻部分,突然停頓:"等等,這裡引用的1973年《蘇聯農業科學》的那篇論文……"
"有問題?"
"那期雜誌因為印刷錯誤被全部召回,市麵上幾乎沒有流通。"克勞斯眼中閃過一絲銳利,"能引用它的人,要麼真有門路,要麼……"
霍夫曼會意,輕輕敲擊桌麵,"先發表吧,總會有人驗證的。"
————
蘇黎世大學圖書館的橡木長桌前,吳鴻光正慢條斯理地翻閱著一本皮質筆記本。他身著剪裁考究的灰色西裝,金絲眼鏡後的目光平靜如水,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跨國種子間諜網的掌控者。
"先生。"秘書輕聲走近,將最新一期的《國際農業科學》放在桌上,"您要的中國方麵的論文。"
吳鴻光沒有立即查看,而是繼續寫完手中的筆記,才優雅地摘下眼鏡,用絨布仔細擦拭。
"費舍爾教授那邊談得如何?"他的聲音溫和,帶著舊式知識分子的儒雅。
秘書麵露難色:"他堅持要百分之三十五的專利分成……"
"嗬。"吳鴻光輕笑一聲,重新戴上眼鏡,"告訴漢斯,找個人教一教這位教授規矩好嗎?下次見麵時,我希望教授能學的"禮貌"一點。"
他翻開期刊,目光在方稷的論文標題上停留片刻,唇角微揚:"有意思……"
秘書小心翼翼地問:"要聯係這位方研究員嗎?"
"不急。"吳鴻光合上期刊,指尖在封麵上輕輕敲擊,"先查查他的底細——最近五年發表的論文,人際關係,特彆是......"他頓了頓,"政治傾向。"
窗外飄起細雨,吳鴻光望著玻璃上蜿蜒的水痕,忽然問道:"香港研討會的邀請函發了嗎?"
"發了,但中方尚未回複。"
"再加個籌碼。"吳鴻光從內袋取出支票本,"以"國際農業進步基金會"名義設立五萬美元獎金,專門表彰抗病育種突破。"
農科院的保密會議室裡,方稷將港城來的燙金邀請函放在桌上。
"亞太農業發展研討會?"林副主任皺眉,"往屆從未邀請過我們。"
"因為往屆我們沒有"冬星"。"方稷指著邀請函落款處的組委會名單,"看這個顧問名單——第三位,hong.guang.u。"
鄭國棟猛地站起來:"吳鴻光?!"
"他上鉤了。"陳雪咬著嘴唇,"但那裡超出我們的管轄範圍,太危險了。"
方稷沉默片刻,抬頭看向牆上的中國地圖:"如果我們能拿到他竊取我國種質資源的直接證據……"
"不行!"林副主任斷然拒絕,"你是冬星項目的核心,絕不能冒險。"
方稷從公文包取出一份檔案:"這是安全部剛破譯的情報——吳鴻光已經通過黑市搞到了雲南野生麥種,正在菲律賓做商業育種。"他聲音低沉,"如果不阻止,三年後我們的小麥出口將麵臨國際專利壁壘。"
會議室陷入沉寂。窗外,一片梧桐葉飄落在窗台上。
深夜的實驗室裡,方稷正在調整論文的最後一組數據。陳雪推門進來,手裡拿著杯熱茶。
"方工,這麼晚了還在改?"
"嗯。"方稷揉了揉太陽穴,"要讓假數據經得起推敲,又不能泄露真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