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業部的會議室裡,煙霧繚繞。十幾位領導圍坐在長桌前,桌上攤著幾十封來自各國農業部門的信函。
"美國、加拿大、日本、蘇聯..."周部長一一點著信封,"連澳大利亞都來打聽我們的"丹江一號"。"他拿起一封燙金邊的信函,"英國皇家學會甚至提出用他們的優質牧草種質資源交換。"
分管外事的李副部長推了推眼鏡:"根據情報,加拿大已經派了商業間諜在三亞活動。與其讓他們偷偷摸摸,不如..."
"光明正大地請他們來看!"農科院院長突然拍板,"在西安辦個國際研討會,把主動權握在手裡。"
邀請函發往各國後,國際農業界炸開了鍋。
日本農林省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育種專家山本一郎盯著邀請函上的"染色體工程"四個字,額頭滲出冷汗:"中國人什麼時候突破了遠緣雜交障礙?"
華盛頓,美國農業部,約翰遜博士將燙金邀請函重重拍在桌上:"中國人居然要開染色體工程會議?他們才研究幾年!"他盯著函件。"訂機票,我要親自看看這些數據是不是造假。訂最早航班!帶足美金!"
助理為難的說:"可簽證..."
"走外交通道!沒看見邀請函蓋著中國科學院的紅章嗎?"
加拿大農業部的史密斯博士在辦公室大發雷霆:"他們竟敢用正式外交渠道發邀請?這是赤裸裸的炫耀!"但下一秒就撥通了秘書電話:"給我訂去西安的機票,要最快的航班。"
最戲劇性的是蘇聯代表團的反應。當克格勃特工將邀請函放在列昂尼德院士桌上時,這位白發蒼蒼的老科學家竟激動得打翻了伏特加:"立刻聯係中國使館!我們要帶西伯利亞寒地小麥的樣本去交流!"
幾天後會議正式開始。
西安人民大廈禮堂內,第一屆國際植物染色體工程學會會議正在舉行。
會場上方懸掛著中英文對照的橫幅,台下座無虛席。方稷作為中方首席專家坐在主席台上,身旁是周部長和幾位農科院領導。
鐵柱穿著嶄新的中山裝,站在會場後排警戒,眼睛卻一直盯著那幾個加拿大代表,史密斯和他的團隊正低聲交談,時不時往主席台瞟一眼,眼神裡帶著審視和懷疑。
會議開始,美國代表約翰遜第一個舉手發言:"中國在染色體工程領域起步較晚,請問貴方如何證明"藍粒標記係統"的真實性?是否有第三方驗證?"
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方稷身上。
方稷微微一笑,示意工作人員打開投影儀:"請各位看大屏幕。"
屏幕上顯示出清晰的顯微照片,藍色胚乳小麥的染色體被特殊染色,一條來自偃麥草的染色體閃著熒光標記。
會議上方稷的報告做的堪稱完美。
午餐時,各國代表在宴會廳用餐。加拿大代表史密斯"恰好"坐在馮知微旁邊。
"馮女士,"史密斯用流利的中文搭話,"聽說您負責分子標記工作?我們實驗室最新研發的基因測序儀,就特彆需要您這樣的優秀人才,一定會給您最高待遇的。"
"您知道的,"史密斯壓低聲音,"加拿大的科研環境...設備都是最新型號的iuina,經費上不封頂。"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眼馮知微洗得發白的襯衫袖口,"不像這裡..."
鄰桌的代表突然咳嗽起來,似乎被這句話嗆到了。
馮知微慢條斯理地摘下眼鏡擦拭:"史密斯先生去年發表過《中國農業技術抄襲論》吧?"她突然大聲的用英語反問,"怎麼現在要"抄襲"中國科學家了?"
正要辯解,一個黑影籠罩過來,鐵柱不知何時站在了他們身後,手裡端著壘成小山的肉夾饃。
"馮技術員!"他故意大聲嚷嚷,"您要的雜交小麥全麥粉饃饃!"油紙包"不小心"擦過史密斯西裝前襟,留下道油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