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科院的緊急會議室內,電扇全力運轉也驅散不了四十度的高溫。。
方稷推門而入時,發現全國頂尖的農業專家已齊聚一堂,抗旱育種專家王立軍的襯衫後背濕透了一大片;土壤學家陳教授;年輕的基因工程專家林博士。
"各位,情況遠比想象的更嚴峻。"農業部部長站在投影幕布前,紅光映照著他凝重的麵容,"減產已成定局,現在更重要的是想一想怎麼才能救一下糧食。"
"中央要求我們,"部長聲音沙啞,"必須在這個星期內拿出應對方案。"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隻有空調出風口的嗡嗡聲。突然,西北旱作所的老專家劉振邦拍案而起:"我提議啟動"候鳥農業"計劃!"他布滿老繭的手指在地圖上畫出一條線,"讓作物跟著適宜氣候走!"
"來不及了!"南方水稻所的吳教授搖頭,"基礎設施跟不上,農民也缺乏跨區種植的經驗。"
爭論越來越激烈。方稷注意到角落裡的林博士欲言又止,便示意他發言。這位戴著厚鏡片的年輕人怯生生地說:"我們就按常規的增加10的深水灌溉,和噴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溶液增加營養不行嗎?"
"胡鬨!"一位老專家打斷他,"這樣的天氣,人都不一定用水夠,你讓鄉親們把水深灌加灌田地這不是胡鬨嗎!"
會議室再度陷入僵局,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林博士被嗬斥得縮了縮脖子,厚鏡片後的眼睛閃爍著不安。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手中的筆記本,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我...我隻是..."林博士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幾乎變成了自言自語。他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斷滑落,在白大褂領口洇出一片深色的痕跡。
方稷注意到這個年輕人的窘迫,輕輕咳嗽了一聲:"林博士的想法雖然簡單,但也不失為一種應急之策。"他轉向那位怒氣衝衝的老專家,"張老,現在這種極端天氣下,我們確實需要集思廣益。"
老專家張教授重重地哼了一聲,拿起桌上的蒲扇使勁扇著。汗水順著他花白的鬢角流下,在已經濕透的衣領上又添新漬。"方教授,不是我不講理。"他用扇子指著窗外,"你看看這天氣,水庫都見底了,哪來的水給莊稼深灌?"
會議室裡的溫度似乎又升高了幾度。方稷看到幾位來自乾旱地區的專家都默默點頭,而來自南方的專家則麵露難色。角落裡,一位來自黃淮平原的老農技員突然開口:"俺們那兒的水井都抽不上來水了,再這麼灌,人喝的水都沒了..."
林博士的臉漲得通紅,他局促地推了推眼鏡,聲音發顫:"我...我確實考慮不周。但是作物在高溫下蒸騰加劇,如果不保證水分供應..."
"保證?拿什麼保證?"張教授猛地拍桌而起,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來,"年輕人,你知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地方連人喝的水都要定量分配了?"
會議室裡的氣氛頓時劍拔弩張。方稷注意到林博士的眼圈已經紅了,這個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年輕人顯然沒經曆過這樣的場麵。
"各位,冷靜一下。"方稷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林博士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作物在高溫下需要更多水分。但張老的擔憂也很現實。"他在白板上畫了個示意圖,"我們能不能換個思路?不是增加灌溉量,而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農業部的小王突然插話:"方教授,您是說...像以前滴管式灌溉技術?"
"對,但不完全。"方稷的筆在白板上快速移動,"我們可以結合覆膜保墒、微量灌溉和抗旱品種,形成一套組合方案..."
爭論漸漸平息,專家們開始認真討論這個折中方案。隻有林博士還站在原地,眼神黯淡。方稷走過去,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彆灰心,你的專業素養很好,隻是需要更多實踐經驗。"
林博士抬起頭,鏡片後的眼睛重新亮了起來:"方教授,我...我還可以補充一點。其實我在德國留學時研究過一種保水劑...這是一種新型複合保水劑。它由改性澱粉和丙烯酸鹽共聚物組成,吸水率能達到自身重量的300500倍。"
會議室裡的議論聲漸漸安靜下來。張教授眯起眼睛:"說具體點,這東西怎麼用?"
"可以直接拌種,也可以穴施。"林博士快步走到白板前,畫出示意圖,"它在土壤中形成微型水庫,能緩慢釋放水分。更重要的是..."他的筆尖在白板上頓了頓,"它能重複吸水釋水至少5個周期,有效期長達3個月。"
方稷注意到幾位老專家交換了一下眼神。來自西北的劉研究員突然發問:"成本呢?農民用得起嗎?"
"這正是最關鍵的。"林博士的嗓音因激動而略微發顫,"我們實驗室已經完成了國產化工藝,用玉米澱粉代替進口原料,成本降低了70。"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掏出一個密封袋,裡麵裝著些白色粉末,"這是我帶回來的樣品。"
方稷接過樣品袋,輕輕撚了撚。粉末在指尖發出輕微的沙沙聲,觸感異常乾燥。"吸水效果怎麼樣?"
林博士立即拿來一瓶礦泉水。當他把一勺粉末倒入水中時,奇跡發生了,粉末在接觸水的瞬間膨脹成透明的凝膠狀,眨眼間就將整瓶水吸收殆儘,變成了一團晶瑩的果凍狀物質。
"老天爺..."張教授瞪大了眼睛,連蒲扇都忘了搖。
"更妙的是它的溫度適應性。"林博士繼續解釋,"我們在55c高溫環境下測試,保水效率仍能保持85以上。而且..."他掰下一小塊凝膠,輕輕一擠,水珠便均勻地滲了出來,"釋放速度會隨著土壤乾旱程度自動調節。"
會議室裡的氣氛完全變了。方稷看到幾位持反對意見的專家已經湊到前麵,爭相查看那個神奇的小袋子。
"這東西...能大規模生產嗎?"農業部長也忍不住發問。
林博士點點頭:"設備改造兩周就能完成。如果緊急動員的話..."他快速計算著,"一個月內可以供應20萬畝的用量。"
方稷突然想到什麼:"林博士,這個保水劑和抗旱品種配合使用的話..."
"效果會疊加!"年輕人興奮地接過話頭,"我們做過對比試驗,抗旱品種配合保水劑,水分利用效率能提高40!"
張教授突然大笑起來,拍著林博士的肩膀:"好小子!有這樣的寶貝怎麼不早說!"他轉向方稷,"老方,我看這保水劑可以納入我們的"熱土守護"計劃,作為應急方案的核心技術!"
窗外的熱風仍在肆虐,但會議室裡的氣氛已經完全不同。方稷看著正在詳細講解技術參數的林博士,突然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或許,解決這場危機的關鍵,就藏在這些年輕人的創新思維裡。
"就這麼定了。"方稷一錘定音,"立即成立保水劑專項小組,林博士任技術負責人。我們要在一個月內,讓第一批產品送到最需要的農戶手中。"
散會時已是深夜。林博士追上正要離開的方稷,
"方教授,謝謝您。"年輕人遞上一瓶冰鎮的礦泉水,"今天要不是您..."
方稷接過水,卻沒有喝,而是把它放進了包裡:"謝謝,你的好意我收下了明天再喝。"他望著遠處乾涸的河道,輕聲道:"你今天有保水劑當然是很好,但是還是要記住,搞農業科研,最重要的是要站在農民的角度思考問題。咱們提出的方案一定是老百姓能執行好執行的才行。"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