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稷的手指輕輕撫過報告扉頁上"降稈、穩穗、增粒"六個字,窗外傳來收割機的轟鳴聲——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收獲季。
他端起已經涼透的茶水抿了一口,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凝聚著郭教授團隊心血的科研報告上。
"真是及時雨啊..."他喃喃自語。
報告裡那些數據像一麵鏡子,照出了當前高產栽培的瓶頸:品種潛力明明已經突破畝產800公斤大關,但大田實際產量卻常在600公斤徘徊。這200公斤的差距,就像一道鴻溝橫在實驗室與田野之間。
"方老師!"鐵柱帶著一身麥塵闖進來,手裡攥著剛測產的數據單,"西區測產結果出來了,同一批種子,示範田畝產412公斤,對照田隻有208公斤!"
方稷接過數據單,目光迅速掃過那些數字:"差在哪?"
"示範田用了新調控劑,株高控製在85厘米,倒伏率隻有2;對照田株高普遍過米,前天那場大風倒伏了三分之一。"鐵柱擦著汗說,"更明顯的是穗粒數——示範田平均每穗42粒,對照田才28粒!"
方稷立即翻開郭教授的報告,指著"群體質量調控"章節:"就是這個!降低株高不僅防倒伏,更重要的是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減少無效分蘖,把養分集中供給有效穗。"
他抓起草帽往外走:"去地裡看看,我懷疑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烈日下的麥田仿佛一個巨大的實驗室。
方稷蹲在示範田裡,手指輕輕捏開一個麥穗:"你看,這些小花分化得多整齊,幾乎沒有敗育粒。"又走到對照田拔起一株:"這個穗子基部小花明顯發育不良,頂端還有空粒。"
跟隨過來的古麗突然插話:"教授,我發現個現象——示範田的麥穗摸著更瓷實,晃起來沒有沙沙聲。"
"好觀察!"方稷眼睛一亮,"這說明籽粒灌漿更飽滿。鐵柱,立即取樣做千粒重測定!"
檢測結果令人震驚:示範田千粒重達到45克,對照田隻有38克。7克的差距,意味著每畝少收70多公斤糧食!
"問題出在灌漿期管理上。"方稷在田埂上攤開報告,指著"花後光合產物調配"示意圖,"傳統栽培隻注重前期促壯,後期卻放任不管。而新技術通過葉麵調控,延長了功能葉的光合期..."
他突然停住話頭,快步走到地頭一台自動氣象站前調取數據:"果然!灌漿期示範田的冠層溫度比對照田低3c,濕度高15,這都是調控群體結構帶來的微氣候改善!"
夜幕降臨時,實驗室裡依然燈火通明。
方稷帶著團隊重新核算數據,發現更驚人的規律:每降低10厘米株高,每畝穗數增加2萬穗;每延長1天灌漿期,千粒重提高0.8克;每減少5的無效分蘖,氮肥利用率提升8...
"這不僅僅是栽培技術,"方稷激動地敲著黑板,"這是係統性的生產力革命!就像郭教授說的,要從"種出糧食"向"種好糧食"轉變!"
他立即部署新的試驗方案:設立不同密度梯度試驗田,尋找最優群體結構;測試新型抗逆調節劑對籽粒品質的影響;
最後,他在工作日誌上鄭重寫道:"明天開始培訓農戶識彆"有效分蘖"與"無效分蘖"。要讓每個種田人都明白:多一株無效蘖,就少一粒豐收糧。"
窗外,月光灑在沉甸甸的麥穗上。方稷知道,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每一個管理細節都可能成為決定產量的關鍵。而科學家與農民攜手的力量,終將填平那200公斤的鴻溝。
[次日清晨:田間培訓課]
天剛蒙蒙亮,麥田邊已經聚集了三十多位農戶。
方稷舉著一株麥苗,正在實地教學:
"大家看,這是有效分蘖——"他指著基部粗壯、已經紮根的蘖苗,"它有自己的根係,能獨立成穗。而這是無效分蘖——"又拎起一株細弱的側芽,"它隻會消耗養分,永遠長不成穗子!"
農戶也好奇地問:"方教授,咋能提前看出來呢?"
"問得好!"方稷撥開麥叢,"有效分蘖出生早三葉前),葉片寬厚,葉色濃綠;無效分蘖出生晚,葉片細長,像豆芽菜似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大家彆著急,都慢慢寫,記下來。"
他現場演示間苗技巧:"現在正是疏除無效蘖的關鍵期!要像間蘿卜苗那樣,去弱留壯,去密留稀..."說著手指靈巧地掐掉幾株弱蘖,"每畝保留基本苗就夠了,多了反而減產!"
哈桑突然舉起手:"方教授,這個地方就是長太密了吧?"
"是的!"方稷耐心的講解,"太密的情況下通風不良。所以這裡必須人工疏除,否則後期必倒伏!"
清晨巡田時,鐵柱驚喜地發現:經過疏除的麥田明顯改變了長勢。麥苗像接受檢閱的士兵般整齊挺拔,陽光能直射到基部,麥行間流動著清爽的空氣。
測產那天,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當糧食秤顯示"畝產338公斤"時,田邊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這個數字不僅創造了沙漠麥區的新紀錄!
方稷仔細察看籽粒:顆顆飽滿如珠,千粒重達到47克,蛋白質含量提高2個百分點。他抓起一把麥粒任由其從指縫流下,麥粒落地聲如珠落玉盤——這是優質麥才有的瓷實聲。
"管理出效益啊!"鐵柱捧著麥粒心中感慨萬千,從以前到現在,方老師從來都是這樣,要所有人一起都了解,不厭其煩的推廣,從來不讓科研成果躺在報告裡,一樣的種子,一樣的地,多收這麼多糧食,雖然沙漠的糧食是做飼料和肥土,但每一次增產仍然也是至關重要...
月光如水銀瀉地,麥茬田裡蟋蟀鳴唱。方稷在日記本上寫下新的目標:"下一步,要讓這套技術更標準化、更簡單化,爭取讓每個農戶都能掌握..."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