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躊躇著在路上行了一程,陸陸續續收攏逃脫出來的兩千餘官兵。
他帶領兩千殘兵敗將,一路無比淒涼,朝著青州而來。
他的打算,自是向青州知府慕容彥達借兵,反攻梁山,一雪前恥。
隻他心裡清楚,這也不過是自欺欺人,三萬大軍都奈何不得梁山,青州又能借到多少兵馬呢?
更不用說,那青州精銳,早先已被秦明折損得差不多了,雖然放回去了一些,但他們肯定沒有膽量再來征討梁山。
呼延灼明知沒有希望,還要如此做,隻是為了給失敗一個台階,也給朝中一個交代。
至於慕容彥達這裡,兩家雖然有所交情,但不至於到平白借兵給他的地步,想來也要付出一點代價才有可能。
呼延灼一路胡思亂想,趕到青州城來。
慕容彥達聞聽消息,親至城上來看。
見呼延灼隻得兩千兵馬,而且軍容不振,知道吃了敗仗,心中先鄙夷起來,暗諷呼延灼敗在賊寇之手,枉有名將之名。
慕容彥達知道是這個情況,心下冷了幾分,雖打開城門,迎接呼延灼入城,隻閉口不提征討梁山一事。
呼延灼見狀,心中了然,隻得厚著臉皮道:“許久不見,慕容知府近來安好?”
慕容彥達聞言,頓時故作苦惱道:“不瞞呼延將軍,近來境內有幾股賊寇,占山為王,打家劫舍。本官命軍隊征剿,幾次三番,不能成功。
如今兵疲馬乏,無計可施,正自頭疼不已。”
慕容彥達一開口,就將呼延灼借兵的話堵住,噎得呼延灼十分難受。
但還是不甘心道:“此處賊人,比起梁山賊寇如何?”
慕容彥達道:“那自是不如,隻青州兵馬有限,錢糧不足,幾番用兵,已是捉襟見肘。呼延將軍此番征討梁山,想必有所收獲,不知如何到了此處?”
呼延灼聞言,坦誠道:“不瞞慕容知府,小將此番征討梁山,並不順利,損兵折將,特來求知府大人出兵相助。
若是能借小將一萬兵馬,必定殺回去,將梁山賊寇悉數剿滅。”
慕容彥達聞言,冷笑道:“若是本官所知不假,呼延將軍此番征討梁山,可是帶了三萬大軍,可眼下隻剩這點兵馬,並未擒得一個賊首,可謂慘敗。
先不說我這裡沒有兵馬借你,就是真有一萬兵馬,你又如何能剿滅梁山呢?”
呼延灼聞言,懊惱道:“前番兵敗,是小將低估了梁山賊寇,中了埋伏,那連環馬也遇到徐寧那廝的鉤鐮槍,因此猝不及防,才敗了這場。
如今知道他們底細,自能妥善應對。
若有萬餘兵馬,小將必能建功,到時這功勞,自有慕容知府一份。”
慕容彥達聞言,腹誹不已,大家都是常年在官場廝混的,還說出這種糊弄人的鬼話來,是覺得自己很傻?
腹誹歸腹誹,隻他也不好明說,以兩家交情,他也不好直接拒絕呼延灼的請求,但是他又真的不想再摻和進來,前番被李助敲詐一筆,他可是還沒緩過勁來。
此番呼延灼又兵敗來求援,不幫,情麵上過不去,要幫,又十分為難,擔風險不說,就怕那梁山賊寇日後報複,讓他再次大出血。
再說折損了兵馬,青州防備空虛,失去屏障,這就得不償失了。
思索一番,慕容彥達道:“非是本官不願助將軍一臂之力,實在是有心無力。
我這裡兵馬不足,還要剿滅三山賊寇,自顧不暇,還請將軍勿怪。
若是將軍真有雄心殺回去,本官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就撥三千兵馬隨將軍前往,如何?”
呼延灼聞言,歎了口氣道:“慕容知府好意,小將心領了,隻是這點人馬,如何奈何得梁山賊寇。
大人既說境內賊寇作亂,若是小將幫你剿滅了他們,大人可願撥一萬兵馬給小將再次征討梁山?”
慕容彥達聞言,頓時權衡起來,若真是如此,倒是對自己有利,剿滅三山賊寇,青州境內就徹底太平了,自是他的政績。
若呼延灼果真能剿滅三山賊寇,到時就算借他兵馬,也無傷大雅了。
思慮一番,慕容彥達正色道:“若是呼延將軍真能助我剿滅三山賊寇,本官舍了這一張老臉,各處使了人情,也要為將軍湊齊一萬兵馬,助將軍再剿梁山。”
呼延灼聞言大喜,拜道:“多謝慕容相公,小將這就點起兵馬,出剿三山,隻不知三山賊寇情形如何,還望知府大人據實相告。”
慕容彥達道:“要算起來,青州境內本有四股賊寇,隻前些時日,那清風山被梁山吞並了,現今剩下二龍山、桃花山和白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