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仝在鄆城縣一番操作,不僅得心應手,而且效率奇高,自然讓眾人爭相模仿,積極借鑒。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官員們明知城池失去控製,但卻不敢掙紮,隻得捏著鼻子認下,心裡開始思慮轉換陣營之事了。
百姓們就更不用說,知道真相,自是鼎力支持,踴躍參軍。
不知道真相的,認為這是為朝廷出力,還能領取一份餉銀,保障一家生計,何樂而不為?
無論如何操作,都是雙贏局麵,讓梁山將領們做起來事半功倍,基本沒什麼阻力,就順利接管了各處州縣。
孫安坐鎮濟州,迅速控製局麵,那黃知州,已經向他表明態度,願意投靠梁山。
孫安卻沒有立即答應,隻說要考察一番,讓他全力支持控製濟州,若是滿意,自會向林衝舉薦。
黃知州原本隻是為求自保,才出此下策,也算是雙方下注。
若是梁山果真成事,他自然搖身一變,繼續高官厚祿,榮華富貴。
若是梁山兵敗,他亦可上奏朝廷,言明自己是在忍辱負重,為了地方穩定而與賊人周旋。
隻要運作得當,多送銀錢,官職亦可保住。
因此他也左右逢源,兩邊不虧,自然以官府名義,為孫安招兵買馬,掌控濟州,控遏巨野。
歐鵬則是負責金鄉、任城二縣,亦是一般操作,效果絕佳。
濟州四縣,已被梁山牢固掌控,一切都按計劃推進,林衝自然放心。
鄆州,即東平府,則安排給了董平鎮守。
董平領了命令,自是喜出望外,又可以見到心心念念的女子,不知是否能夠圓了自己執念?
他不好揣測林衝心思,究竟是要繼續考驗他,還是已經通過考驗,讓他回去得償所願的!
他始終記得當初林衝斥責他的話語和給他提出的要求,因此入夥梁山之後,為人低調,做事勤勉用功,幾次迎敵,也立下了一些戰功,獲得眾人認可。
如今讓自己故地重遊,得見心儀之人,他難免開動腦筋,活絡心思。
董平帶了二百馬軍並三百步軍,辭彆林衝眾人,下得山來,火急火燎趕回東平府。
亦是得了城中人員接應,尋個借口進入城中,學著朱仝一般,要去逼迫知府程萬裡給他官複原職。
話說這程萬裡雖然算得上是個有作為的官員,但並非什麼清廉之人。
他原本是童貫門下門館先生,因侍奉童貫周到,得其提拔,安排他做了東平府知府。
此人為人謹慎守禮,做事留有餘地,因此算得上圓滑世故之人。
原本軌跡中,在麵對梁山挑戰時,他沒有輕易與梁山好漢翻臉。
當宋江派鬱保四和王定六進城送信提出借糧要求,董平大怒要將二人斬首時,他以“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為由拒絕,隻是將二人痛打二十棍並趕出東平府。
史進被抓後,他也隻是將其暴打一通並關進死囚牢,並未立即斬首,這些做法都表明他有做事留一線的考量。
但作為文官,他十分注重名節,也跟那些文官老爺一樣,看不起武人,因此麵對屢次求親的董平,隻是萬般推辭。
但他又不得不倚仗董平的武力,護衛東平府,保地方不亂、城池不失。
董平心儀其女程婉兒,多次請人求親,程萬裡隻是不肯。
但為了利用董平,又模棱兩可來忽悠董平出力,給了董平希望。
如此幾次三番,董平並非傻人,自然清楚這文官大老爺的“良苦用心”,因此心生怨恨。
所以在梁山兵臨城下之時,董平以守城為條件,最後一次求娶程婉兒。
程萬裡顧忌臉麵名節,認為在此時答應婚事會被人恥笑,提出待退了賊兵再議親。
後來董平被擒,投靠梁山,懷恨帶兵入城,殺了程萬裡滿門,隻留下程婉兒強娶為妻。
可憐這美貌聰慧、溫婉賢淑、知書達理的女子,被兩個男人坑害一生,讓人扼腕。
董平自然是惡人,做出這般事來,惹人憤怒,讓人鄙夷,背上了罵名,無可厚非。
但程萬裡才是罪魁禍首,屬於玩火自焚,害了一家滿門。
二人都是惡徒,害得這妙齡女子在痛苦煎熬之中,痛苦一生,黯淡消亡。
如今,董平受了林衝洗禮,得了山寨眾人感染,已經變了心性,打定主意,若不是對方心甘情願,他並不強求,全看緣分。
當然,首要之事,是掌控東平府,將程萬裡變為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