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宿元景以個人名義求見,純屬是對其為人的尊重。
說起來,這宿元景可是為數不多的正直敢言、見識深遠的官員。
此前提議詔安梁山,他也出了不少力氣。
但是梁山不願接受詔安,說起來是辜負了他一番好意。
但是立場不同,有時候雖是好心,卻辦不得好事。
宿元景畢竟是朝廷大員,一切出發點,還是為了維護朝廷統治。
就算是他尊重人才、憐憫百姓,但所要做的事,就是調和雙方矛盾,使事情向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
但在此過程中,必定是要維護統治者的根本利益,損失被統治者的部分權利的。
從原本進程裡,就完全看得出來。
宿元景一手促成梁山詔安,讓梁山人馬變成朝廷大軍,宋江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前程。
但是在很多地方,那就必須做出犧牲。
首先就是人格,接受詔安,就表示服從。
那麼遭遇壓迫剝削、不公平對待,為了大局,就隻有忍著,否則就得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是生命。
比如死得十分可惜的林衝手下的頭目何成,那可是一條響當當的漢子,可是被個醃臢小人,活生生逼死了。
宋江為了顧全大局,不僅主持不了公道,還要跟朝廷表忠誠,給奸臣賠小心。
大了來說,梁山軍被當做炮灰,被安排了不停四方征戰,傷亡無數。
最後削弱了梁山將士力量後,就是最後清算,沒有一個能活著。
這些事情,就是宿元景不能左右的了。
所以,他主持詔安,其實是好心辦壞事。
因此當初林衝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拒絕了詔安一事。
那時宿元景有些埋怨林衝,認為其不知好歹,貪心不足。
但是現在不同了,朝廷給出了足夠的誠意,封林衝為燕王,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不管是從名義還是實際好處上來說,他認為林衝都該知足了,難道真的要一條道走到黑,徹底做了反賊,背上千古罵名才好?
直到現在,宿元景都不認為安北軍有鼎定天下的能耐,最多也就是規模大、實力強、堅持時間久、走了一點運的反叛勢力罷了,最終必定還是要失敗的。
所以他很有底氣,充任欽差,領著儀仗隊前來燕京冊封林衝。
隻是沒想到啊,林衝不僅拒絕受封,甚至是將他及一眾官員擋在城外,不讓進入燕京。
這是抗旨,是大逆不道的事,在他看來,是十分不理智的行為。
但是他又很看好林衝及安北軍,認為他們是國家不能損失的力量,是要被利用在正途的一支兵馬。
所以,他決定先孤身入城,將利害關係跟林衝說清楚,將這件事情給辦妥。
林衝出於對他人品的認可和基本禮儀,答應請他入城相見。
但是也沒有表現得多麼敬重和熱情,隻是派了樊瑞領呂方、郭盛前來接他入城。
對此,宿元景心裡還是有些失落的,但是也不好表現出來,還得對樊瑞和呂方、郭盛客氣道:“有勞樊軍師和二位將軍,你家大都護一向好麼?”
樊瑞聞言,笑道:“多謝宿太尉關心,大都護一切都好,隻是公務繁忙,實在抽不開身,特命我三人迎接太尉入城,還望太尉大人海涵!”
宿元景擺手道:“林大都護府諸事繁忙,情有可原,本官隻是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前來拜訪,無礙!”
樊瑞笑容不變,禮儀周到,帶著宿元景進入燕京城,直奔府衙。
林衝這邊,命各人自去忙碌,他則是在府衙處理一些公文。
桌案上擺著柴進送來的那封讓他堅決拒絕朝廷冊封的信,信的內容也很簡單,隻說了一件事,堂妹柴媌帶了丹書鐵券,北上燕京與林衝完婚。
信件很簡單,但是蘊含的信息,足夠讓天下人側目,甚至是占住大義和名聲,還可以打臉趙佶。
柴進自從答應加入安北大都護府,舉族遷入登州,擔任政事堂禮部參軍一職,就放棄了不該有的非分之想,但是也徹底跟宋廷撕破了臉。
丹書鐵券也就不再是柴家的保命符,而是朝廷無法抹去的遮羞布。
現在,他將這塊遮羞布送到燕京,由林衝親自撕扯下來,那麼無論是朝廷,還是天下人,都無顏再來指責安北軍的身份,從正統道義上來否定安北軍的合法性。
至於柴媌,不是他強製安排的犧牲品。
首先,他十分疼愛這個聰明能乾的堂妹,其次,他也很是尊重柴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