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本在苦苦抵擋縻貹,不想怨軍三將先後戰死,西夏軍將也全部折戟,大軍頓時被安北軍衝散打亂。
眼看局勢急轉直下,耶律大石不得不想法擺脫縻貹糾纏,趕過去約束軍士,繼續衝殺敵陣。
否則,全麵潰敗的前軍被打成一邊倒的局勢,必定會後退潰逃。
一旦如此,必定會踩踏後隊步軍,把後軍將士逼到呼延灼連環馬鐵蹄之下。
如此一來,他們這支兵馬,便有全軍覆沒之憂。
所以,他不能接受這般局勢,因此賣個破綻給縻貹,就要拔馬而走。
哪知縻貹早算到他動作,於是急催戰馬趕上,開山斧高高舉起,然後用儘全力劈下,直奔耶律大石頭頂而去。
耶律大石避無可避,隻得側身橫舉長槍,來個二郎擔山,要接下縻貹這勢帶風雷的一斧。
奈何他高估了自身情況,左肩傷勢再支撐不住,頓時滑脫槍杆。
縻貹大斧便順勢砍在他左肩,將那鐵甲都劈開了一層。
耶律大石如被野牛衝撞,哇的一聲噴出一口鮮血,人也被順勢撞落馬下,再爬不起來。
縻貹倒是沒要他性命,命人將他綁了,然後揮起大斧,殺入遼兵陣中。
至此,還在交手的遼軍將領,隻剩下耶律淳一人。
本來他也快支撐不住,若是杜壆要殺他,也早就找到了機會。
但是林衝信中有言,隻可敗其軍,不可殺其人。
林衝沒有過多解釋,杜壆雖然不解,但是也不多問,隻遵命而行。
此刻他占儘優勢,卻不下殺手,就是在放耶律淳一馬。
但也不讓其走脫,而是要等其大軍徹底潰敗後,才會放他逃走。
眼見郭藥師等人戰死,耶律大石被俘,遼軍被眾將衝亂,大肆潰敗後,杜壆知道時機成熟了,於是一矛挑飛耶律淳長槍,順勢一掃,打在耶律淳左肩上,疼得耶律淳伏鞍而走。
杜壆在後佯追,駭得耶律淳亡魂大冒,朝西逃走。
耶律淳一套,還有行動能力的遼軍,順勢跟著朝西逃竄,一時之間,易州城外混亂不堪。
大部分遼兵被留在當場,棄械投降,隻有五千餘人隨耶律淳逃出生天,敗走西邊。
一個時辰後,戰鬥結束。
杜壆眾人大破耶律淳,殺敵一萬六千,俘虜兩萬四千,逃散四千餘人,隨耶律淳敗走五千餘人。
至此,耶律淳十萬大軍幾乎是全軍覆沒,對安北軍取下的城池再無威脅。
有了這場參拜,莫說是耶律淳再無信心反攻安北軍,就是耶律延禧,隻怕也得放棄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打算。
畢竟比起安北軍攻城掠地來說,金軍威脅更大,那可是奔著滅國來的。
耶律淳一路西逃,生怕被杜壆追上,於是直逃入西京大同府,才穩住腳步,駐紮下來,憑借西京三萬駐軍堅守,伺機而動。
戰敗一事,自然也瞞不過朝廷上下,他也隻好寫了一封戰報,送去上京,向耶律延禧請罪。
然後就是擔憂起蕭普賢女和耶律大石、蕭乾的安危來。
蕭普賢女不僅是他王妃,也是南京留守府代表,更是難得的絕世美女,如今落在賊人手裡,還不知道要遭受什麼威脅與折磨。
他身為丈夫,又是大遼地位最為尊崇的大王,不僅救不得身陷囹圄的愛妻,還被人打得丟盔棄甲,慘敗逃亡,這如何不讓人悲憤欲絕。
何況還有他倚為左膀右臂、同樣出身不凡的耶律大石和蕭乾也落入賊首,這可讓他如何跟陛下交代,跟二人家眷交代啊!
還有就是,日後自己若還能起勢,可找不到這麼得力的助手了,那行軍打仗,更加艱難,該如何是好啊!
耶律淳想到這裡,不禁潸然淚下,痛哭流涕,悲憤交加之下,在西京一病不起。
耶律延禧這邊,收到耶律淳損兵折將,敗退西京消息,頓時龍顏大怒,痛罵耶律淳無能,於是降職罷免其南京留守、南路都統軍一職。
然後命其在西京招募兵馬,整頓軍備,北上臨潢府,抵禦金軍。
至於安北軍,不宜再戰,當派出使者講和。
等他擊敗金軍,保住兩京,再尋機南下,驅逐安北軍。
耶律淳久病不愈,雖領了旨意,卻無力履職,隻好將此事托付外放為西京留守的蕭乙薛辦理。
這蕭乙薛是國舅少父房的後人,性情誠實可靠,屢次擔任重要官職。
天慶初年,擔任知國舅詳穩事,遷為殿前副點檢。金人起兵,擔任行軍副都統。因為作戰失利,被罷免職務。天慶六年,外放為為武定軍節度使,遷為西京留守。
此時,正起兵討伐勢力強大的賊軍董厖兒部,在易水西麵作戰,大破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