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槍無言,槍炮更是無情。
正全力調度兵馬,提振士氣,尋機阻擊安北軍的金德珍,被穆弘操作的火炮擊中,頓時命喪黃泉。
他一死,本就在苦苦掙紮的高麗兵,緊繃的神經斷了,於是紛紛爭先恐後逃命。
文冠獨木難支,根本阻止不了被安北軍炮火轟擊打破了膽氣的潰兵。
於是乎,他也被裹挾著離開千裡長城,朝著南邊退走。
不曾接戰,大軍潰逃,是十分丟人的事情!
他心中不甘,也不想就這麼放棄最為得力的屏障,於是呼號不斷,極力掙紮,要大軍堅守長城,不得退走。
但是,心驚膽喪的高麗兵,根本不聽指揮,而懼怕逃跑是會引發連鎖反應的。
這事兒就像是會傳染一樣,在高度緊張和恐懼之中,一旦有人帶頭選擇退縮,選擇逃跑,那必定一發不可收拾。
最終,眼見大軍奔逃殆儘,文冠的親兵也顧不得諸將還在歇斯底裡阻止大家夥逃走,也不能將他丟下,於是,一隊親兵上前,拉著文冠便走。
文冠身不由己,但無計可施。
最終,他也隻得無奈接受現實,生無可戀的被親兵裹挾著,朝南退走。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人將金德珍的屍首收殮了,一起帶走。
至於千裡長城,就這麼棄守了。
穆弘三將沒想到,不過是一番轟擊,就完成了林衝交代的任務。
見關隘上無人把守後,三人親自帶頭,攀登上了城牆,然後舉目四望,隻看到落荒而逃的高麗兵留下的一路煙塵和滿地狼藉!
穆弘、張儉、姚義三將忍不住哈哈大笑,抒發心中的暢快之感。
要知道,這個任務,是他們好不容易得來的,本以為是件難以完美收官的硬仗,沒想到這麼輕鬆獲得了勝利,讓他們喜出望外。
如今的安北軍,人才輩出,英雄林立,要撈取戰功,其實很難。
尤其是這些本事一般的將領,莫說是出戰的機會不多,就是機會擺在他們麵前,能不能抓住,還是個問題。
出色的人太多,厲害的人太多,自然擠壓了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林衝十分公平,會有意調控戰場,儘量讓所有人都能立下戰功,將來也好收到封賞。
畢竟大家以性命相托,助他南征北戰,將來若是取了天下,自然是要回饋眾人的。
但開國功臣,自然以功勞大小論地位待遇。
毫無疑問,本事高強,統領千軍萬馬的大將,更容易獲取功勞,比如史文恭、盧俊義、關勝等人。
但是普通將領,尤其是武藝並不出眾,又不是什麼智謀之人,想要立大功,是十分困難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作為統帥的林衝,來調劑安排,儘量兼顧所有將領。
所以,這次收遼陽、攻高麗,他便留下不擅戰鬥的呂師囊、張近仁、米泉三人駐守遼陽府,保護斡裡衍。
隻要安然無恙堅守到安北軍取下高麗全境,那就是大功一件,論功行賞時也是能拿得出手的戰績。
至於穆弘三人,是在蕭嘉穗拿下羅州之後,才被派來北麵的,乘船南上,本來是向林衝報信,然後就留在北麵,與大軍一起南下。
因他三人此前在南麵作戰時,沒能取得大功,有魯智深、韓世忠、厲天閏、梁紅玉等人在,加上高麗兵南邊無強軍,根本不堪一擊,所以,他三人自然沒能撈到功勞。
此番被蕭嘉穗調派北上,在傳遞了南邊戰報之後,被編入北麵軍陣。
北麵諸將在幫助遼國收複遼陽府的時候,或多或少都立下大功。
他們趕來時,林衝已經取了東北九城,正兵進千裡長城,所以才將這個機會分派給了他們三人。
三人運氣不錯,兵不血刃,拿下三處關隘,順利帶人登上城頭,將安北軍大旗插上了高麗千裡長城。
對此,三人興奮又感激,感激大都護給的機會,他們也算是有斬將、先登、奪旗的大功了。
見一切安全,穆弘頓時意氣風發,向大軍打出信號。
然後,三人各自負責帶人打開一道關城城門,接應大軍進入千裡長城,再順勢南下。
……
千裡長城失守,東西兩界雖然縱橫南北,貫通東西,綿延不絕,州府眾多,但對於安北軍來說,並無多少挑戰。
無非是多費些時間和炮火罷了。
因此,林衝兵分兩路,一鼓作氣南下東西兩界。
一路推進,十分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