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負責進攻城池的步軍,以徐寧率領的一萬五千人為主,其次是一萬五千遼軍,合計三萬人,成為絕對的主力。
甚至是隨後趕來的焦挺,也帶領五千親衛步軍做好準備,隨時進行支援。
馬軍方麵,史文恭親自領兵,與花榮分列左右,帶穆弘、蘇定、計稷、扈三娘、呂方等將,統領三萬馬軍為策應,執行此前定下的戰術。
其中,呂方率領五千親衛馬軍,征得林衝首肯,第一次獨立作戰。
護衛林衝之事,則交給了郭盛。
五千馬軍,足夠保證林衝和樊瑞、李懹兩位軍師的安危。
何況,林衝本就是萬人敵,彆說是平壤這裡無人能針對他,就是高麗舉國上下,也沒人是林衝對手。
樊瑞不僅武藝高強,更有道術傍身,誰也奈何不得。
至於李懹,劍術已得了李助八分真傳,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他三人就能單挑千軍萬馬,何況郭盛率領的五千親衛馬軍,是全安北軍最為精銳的存在。
所以,林衝願意給呂方一個外出領兵作戰的機會。
不得不說,呂方成長很快,武藝進步神速,統兵能力也是可圈可點的,跟八驃騎也沒多大差距了。
他想獨自領軍,也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如今,不僅有師父史文恭指揮,帶領的馬軍,又是林衝親衛,打的敵人,又是高麗弱旅,斷然沒有失敗的理由。
隻是,美中不足的,是高麗軍不敢出城交戰,導致馬軍沒有很好的進攻機會。
此刻,隻能作為步軍策應,以騎射戰法壓製城頭高麗兵,這顯不出馬軍的本事。
呂方有些急迫,巴不得馬上有援軍趕來救援,他也好趁機將其殲滅,立下大功。
林衝已經答應他,隻要立下戰功,就給他獨領一軍的機會,重新組建軍隊,將來作為前線軍將,進攻遼金、西夏等國。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所以現在渴望建立功勳,也就格外積極。
倒不是說他不想繼續做林衝的親衛大將,而是他覺得,如今的安北軍,若是還有人能打到林衝麵前,威脅主帥性命,那麼其餘將領都可以自己抹脖子了。
如今的安北軍,已全麵攀至巔峰,可以用兵強馬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來形容,無論打誰,無論如何打,都顯得遊刃有餘。
林衝這裡,實在沒必要浪費大量兵力充作擺設,當然,這話不是他說的,而是林衝首先給出了自己的意見,讓親軍衛將領們,有機會都可領兵作戰。
親衛頂多留下一萬人,其餘的實在不宜浪費建功立業的機會。
經過征詢意見,焦挺和郭盛堅定選擇充當親衛大將,郭盛領五千馬軍,焦挺領五千步軍,成為林衝日後常規親衛部隊。
至於劃為親軍衛的其他將領,都外派出去領軍,這其中,孫立、李應表現也十分出色,水軍的阮小五,也領軍入海,征戰四方。
有了林衝的安排,眾將也放開手腳,拚命奮鬥,自然要搏一個封侯拜將。
……
北門,徐寧、羅江、薛永、李忠、張儉、姚義、高佛留等將身先士卒,帶兵衝殺到了城牆之下,作勢搶奪城門,攀爬城牆。
被壓得抬不起頭的高麗兵見狀,更是驚駭。
眼見那威壓士卒的鐵甲洪流洶湧衝擊城池,他們隻感覺心驚膽喪。
庾磬、柳承威、洪昊等將領,急得焦頭爛額,驚得汗如雨下,歇斯底裡指揮大軍迎戰、反擊。
他們也顧不得自身安危,親自下場,落石、放木,張弓搭箭,射殺安北軍將士。
畏怯的高力士兵見狀,也隻得硬著頭皮頂上,將早就準備好的防禦手段施展開來。
於是,城上滾油不斷傾倒下來,將躲避不及的安北軍士卒給燙得慘叫連連。
同樣燒滾的臭氣熏天的金汁,也倒下城來,將一些倒黴蛋給燙得呼嚎不斷。
擂木炮石,弓弩箭矢,也不斷收割著安北軍士卒的性命。
戰鬥看上去十分慘烈,但是,安北軍的陣型,是十分分散的,防守也十分得力,高麗兵的任何攻擊手段,看似有效,但難以擴大戰果,中招的畢竟是少數運氣不佳的士卒。
至於將領們,憑借著高強的本領,毫發無損的繼續進攻平壤城。
戰鬥持續了一個時辰,在高麗軍頑強的抵抗中,在安北軍“慘敗”中收場。
鳴金聲響起,徒勞無功,且損失不小的安北軍將士,狼狽撤退,甚至是隊友的屍首,也來不及帶走,顯得是那麼的驚恐和懼怕。
庾磬等人見狀,頓時大喜,心想安北軍的攻城本事,不過如此,平壤有望守住,高麗還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