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軍大展手腳的時候,北方的遼國和金國的戰爭,從勢均力敵到逐漸失去平衡。
遼國這邊,通過天祚帝耶律延禧一番迷之操作,將大好局勢給輕易葬送。
而此事關鍵,則在於耶律淳和耶律餘睹二人。
此前,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一路勢如破竹,打得遼國節節敗退,甚至是耶律延禧禦駕親征葬送的兵馬,使遼國幾乎沒有了阻擋金軍的能力。
不斷的兵敗如山倒,不斷的丟城失地,致使耶律延禧的威望一落千丈。
國內出現了不少聲音,其中一部分更看好耶律淳,要擁戴耶律淳為帝,取代昏庸無能的耶律延禧。
隻是那時剛好安北軍北伐燕雲,奪取燕京,耶律淳先於遼東敗在金軍手中,隨後複奪燕京又被安北軍打得損兵折將,一路逃到大同府避難。
這種聲音頓時弱了下來,甚至是對原本看好的耶律淳失去信心。
加上耶律延禧反手和林衝結盟,還送了公主聯姻,借助安北軍的力量,反攻金軍,複奪東京道大部分州府,將威望重新拉了回來。
於是乎,擁護耶律淳的人,遭到了清算打壓,失去話語權和影響力。
而金兵被安北軍打得損兵折將,就是此刻,那完顏宗弼和完顏宗磐都還被關在燕京大牢,可謂是吃了大虧,也打得他們銳氣為之大減。
正是如此,在後續的攻防戰中,遼軍也偶爾能取得一些勝利。
耶律延禧覺得自己又行了,變得專斷、激進、狂傲起來。
在他看來,金軍已經折損將近一半戰力,不足為懼,因此又微操了幾把,要以絕對的優勢,將完顏阿骨打一舉殲滅,重新統一北方,中興大遼,稱雄北方。
然而,他的狂傲、激進,給金軍送上大好機會。
於是,完顏阿骨打將計就計,示敵以弱,故意在臨潢府以西敗了幾場,不斷收縮兵力,向慶州一帶聚集。
耶律延禧認為金軍已經是到了山窮水儘之時,沒有繼續進攻的能力,要收兵回防既得地盤。
而自己這邊,可謂是占據巨大優勢,不僅上京兵馬屢敗金兵,中京和東京,也在積極征兵備戰,隻待時機成熟,可三路出兵,一舉殲滅金國。
而這天大的功勞,自然不能被人搶了風頭。
所以,他將聚集在上京的兵馬,八成調出上京,以耶律大石和蕭乾二將統兵,開赴慶州以西,尋金軍決戰。
殊不知,這正中完顏阿骨打下懷,在慶州以西布下天羅地網,將耶律大石和蕭乾統領的十萬遼軍陷入包圍圈。
然後,金國眾將齊出,大軍合圍,大敗遼軍。
任是耶律大石和蕭乾天縱之才,也無力回天,隻帶著三萬多大軍突圍而走,其餘六萬多兵馬,戰死大半,其餘投降金國。
耶律延禧樂極生悲,氣得七竅生煙,當即罷免了耶律大石和蕭乾的統軍之位,改由蕭撻不也統軍,於臨潢府東麵阻擊金軍反撲。
同時,不顧實情,要耶律淳和耶律餘睹出兵襲擊金軍。
二人無奈,隻得倉促出兵,結果同樣兵敗退回。
昏招頻出的耶律延禧,又將威望敗了個精光。
此前被壓下去的聲音,再次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