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昭國大軍陳兵蒲甘邊境時,匆忙的蒲甘王朝,聚集了三十五萬聯軍。
在邊境開闊地列陣迎敵,跟昭軍一決雌雄。
昭軍幾位大將見狀,頓時來了興致,也不先來使用火器降維打擊。
董平自領三萬馬軍,對三十五萬聯軍發起衝鋒。
他一馬當先,雙槍齊動,領軍鑿穿敵陣,再迂回衝鋒,幾個回合下來,頓時將聯軍陣型給打得七零八落。
潰敗的聯軍將士,發生嚴重的踩踏事故,先被昭軍衝殺折損了五萬餘人,隨即自相踐踏又損失了七八萬人。
剩下二十餘萬大軍,在昭國三軍齊出的情況下,被打得一路敗逃,丟盔棄甲。
昭軍緊追不舍,聯軍不斷以沿途城池為依靠進行抵擋,可總是被昭軍輕易攻占城池。
最終,他們一路逃回蒲甘城,自然也把昭軍給引入了王都蒲甘城。
於是,短短一個月後,強大的蒲甘王朝,也走到了滅亡的邊緣。
三十五萬聯軍,也隻剩下不到十萬人。
對此,蒲甘王十分鬱悶,不曾想,亡國來得如此之快。
以他手裡的兵馬,已經守不住蒲甘城了,要逃亡,也是徒勞掙紮。
於是,他決定最後再反抗一次,若是勝了,自可以為籌碼,就算成為昭國附屬,也要爭取最大的利益。
若是敗了,那就沒什麼好說的,國破家亡,成為階下囚。
蒲甘王最後一戰,選擇死守蒲甘城。
十萬大軍,廣備糧草、兵器,誓死一戰。
然後,他就領教到了火器的恐怖威力。
遇上昭軍,不是人多就有用的。
昭軍拉出火炮、霹靂彈,對著蒲甘城一頓狂轟濫炸,不曾打破城池,卻嚇破了蒲甘兵馬的膽量,紛紛潰逃,根本不願堅守城頭。
於是,城中頓時亂成一鍋粥,這些潰兵,知道亡國在即,他們處在生死存亡邊緣,再不放肆一次,隻怕死了都不值得。
於是乎,城內便發生了嘩變,無數士兵,在城中燒殺搶掠,進行著最後的瘋狂。
蒲甘君臣見狀,知道大勢已去,不僅立即選擇偷襲,還要請昭軍入城平息叛亂。
於是,蒲甘王朝宣告滅亡,蒲甘王也沒有逃脫去燕京打麻將的待遇,被昭軍將其君臣一萬餘人,財寶無數,全部裝船送去燕京。
昭軍則順利接管蒲甘領地,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在成熟模式的複製下,也隻用了三個月時間,便是全境改頭換麵,安定下來。
接著,昭軍兵鋒繼續向南,沿海南下,一路攻城掠地,開疆拓土,將東南亞地區,全部納入了昭國版圖。
同時,也將一些高產作物、經濟作物,悉數引入昭國,為百姓創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占城稻、橡膠、香料等作物。
昭國引進之後,由戶部負責農業發展的官員,組織實驗種植。
林衝還專門在全國上下,搜羅農業專家,開始進行一些雜交作物實驗。
同時,研究起橡膠的製作應用來。
工部已經開始研究蒸汽機,為將來更遠的航海事業做準備。
有了李朝、蒲甘王朝的滅亡教訓在前,各國都學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