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在撥亂反正。
沿岸的百姓更生出對趙光義後代的憤怒。
明明可以渡江,明明可以北伐。
卻因為皇帝的昏庸......
他們的嶽將軍啊!
終於講完,趙一清也舒了一口氣。
低下頭,看著有些卡頓的彈幕,都是在罵宋朝,尤其是秦漢唐明,甚為突出。
而且你明明知道他們是在罵宋朝。
可偏偏,字裡行間沒有一個罵字。
趙一清看到後,艱難地咽了下口水,不愧是古人,罵人水平就是高啊!
“南宋滅亡,統治中原的王朝曆經多少年呢!”
趙一清注意到這條彈幕,“元朝,97年,然後就被推翻了。”
忽必烈臉色大變。
就連問話的真金都不可置信地站起身,驚慌地看向自己的老師。
原本笑嗬嗬觀看天幕的元成宗表情瞬間淩厲起來。
97年。
豈不是僅剩下區區幾十年的時間。
趙一清笑笑,“曆史就是如此巧合。南宋結束,元朝建立。
可誰又能想到,當年崖山海戰有一個宋兵活了下來,後來回到老家娶妻生子過完一生。而這個老兵的二女兒,嫁人後生的小兒子。
他叫朱重八。
大明開國皇帝。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
朱元璋原本聽的好好的。
但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結局一根繩。
趙一清眨眼,“我剛剛講過啊!曆史亡國皇帝中有氣節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明朝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誤傷百姓一人。
作為亡國之君,他給了大明極其體麵的結局。
所以我們才不會如此討厭大明。
更不會討厭崇禎。
唯有感惜!
作為臨危受命的藩王,自幼沒有學習過帝王之術,他走到如此地步,已經很好了。
畢竟當時的情況,就算朱元璋和朱棣來又能如何?
小冰河期,天災人禍不斷;文武百官甚至連民間資本都投靠滿清,自己造自己的反。
在加上從明朝建立,滅亡便已埋下伏筆。
準確說,根就在朱元璋。
他執意分封製,妄圖朱家子孫綿延萬世,甚至還搞出讓後代深受其害的《大明祖訓》。
朱元璋有沒有想過,時代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一成不變的思想,真的有利於統治嗎?
尤其他搞出的大明寶鈔。
在後世徹底淪為笑柄。
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紙幣的發行量是要與國家的黃金儲備量掛鉤的。
一味的發行紙幣,不怕經濟泡沫和金融危機嗎?”
桑弘羊眼睛一亮。
記下來,記下來。
此時都快成燒火紙的大明寶鈔,百姓看著,愛聽多罵。
意識到自己跑題,趙一清連忙找回正題,“是,當初大明建立,皇室子弟就那麼多人。
可人生子,子又生孫,孫......
無窮儘已。
後期,皇室子弟越來越多,這些人名下的田地又不需要賦稅,甚至朝廷還要給這些人發銀兩。
據我了解的,據嘉靖時期,每年要給這些皇室宗室發祿米就要發掉一年兩三成的稅收。
而明朝的皇室宗室,兼並土地不賦稅。
導致每年稅收持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