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歲,北魏與後秦交戰。
柴壁一戰,拓跋珪將後秦三萬人馬生吞活剝。
直接讓後秦國主對著汾河大哭。
戰後更是徹底走向不理人間事物,隻管吃齋念佛。
但在一統北方後,一個明顯的問題出現在拓跋珪麵前。
那就是如何“融入華夏”。
否則,北魏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畢竟,那一個又一個消失於中原大地上的遊牧民族就是最好的例證。
因此,拓跋珪選擇在山西修建首都,平城。
他也非常重視禮教文化。
一方麵,搜索天下圖書,力圖打造天下文化中心;建立太學,為北巍建立正統的文教係統。
另一方麵,拓跋珪平等對待胡人和漢人。
禮賢下士。
並且對遊牧民族沿用幾百年的‘部落製’重拳出擊。
以‘離散諸部’製度,強硬、無情地讓諸部民眾搖身一變,成為國家的‘編戶齊民’。
你說這,跟劉必烈似的。
上岸先斬自己的親兄弟們。
畢竟都上岸,進駐中原了,誰還想要家裡的那些窮親戚們啊!
上岸第一劍,先斬窮親戚。
打自己人哪有彆人順手,遊牧民族對付遊牧民族,那還不是手拿把掐。
拓跋珪也成為第一個在中原站穩腳跟的異族。】
“咳咳!”
不少皇帝們都被嗆住了。
可?
劉必烈是誰?
曆史中沒這號人物啊!
朱棣絞儘腦汁地思考著曆史上的人名,劉必烈,忽必烈。
等等,難不成真的是忽必烈嗎?
不過遊牧民族對付遊牧民族,不錯啊!
跟他下死手一樣。
【但我們大家都知道。
帝王完美的很少。
尤其像拓跋珪這般幼年經曆如此複雜的人。
幼年時期的經曆,總是會在你不經意間暴露出來。
而拓跋珪的征戰就是建立在極度野蠻,甚至殘酷無情的手段上的。
比如,參合陂一戰。
麵對五萬多投降的敵軍,拓跋珪毫無憐憫,就地活埋。
柴壁之戰,帝王高級將領萬念俱灰,投河自儘,拓跋珪卻命人把浮腫的屍體全撈上來,隻為了威懾敵人。
一口氣殺光鐵弗高層五千餘人,並把屍體全丟到河裡喂魚。
其母所在賀蘭部,在賀蘭部有人向他開戰那刻。
對異己分子應殺儘殺。
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弟弟,拓跋觤,這個曾與他一起經曆過所有的弟弟。
為了防止拓跋觤威脅他的地位。
在拓跋觤當使者出使時,毅然決然地發動戰爭。
試圖讓敵人逼死自己的親弟弟。
而在拓跋觤死後,賀夫人亦抑鬱而終。
然而,拓跋珪對賀夫人去世毫無在意之心。
僅在賀夫人去世三天,便率部離開。
要知道,無論鮮卑人還是漢族人,父母去世,都要守孝。
此時,賀夫人的靈柩都沒下葬。】
這可真狠。
【在古代,是沒有心理治療師的。
而拓跋珪本身是遺腹子,幼年親眼見證代國滅亡,又一直奔襲在逃亡的路上。
母親為了自己委身於劉顯。
心理挫傷沒有及時調解。
在加上自己多年征戰,殺戮無數,所以,他本身的心理壓抑程度隻會越來越深,最終突破臨界值。
陷入瘋狂。
所以,他在三十五歲時,便開始大量服用五石散,也就是毒。
大量服用五石散,會導致舌頭萎縮到喉嚨裡,脊背長瘡、潰爛後露出骨頭,更嚴重者,當場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