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李椿年酒還沒完全醒就被叫到了將府。
劉錡和李孝忠已經在議事堂等著他。三人詳細地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得出了一個結論。
一、府州兵、麟州兵共計五萬五千人,起碼是名義上的盟軍,不可輕易整編,否則容易引起折、楊兩家的猜疑,那就得不償失了。不如維持原狀,真有啥事發生,折家楊家也靠譜,讓人放心,不會有事。
二、秦鳳軍本部三萬五千人,因劉仲武尚未致仕,在軍中威信極高。要抓緊時間接班,實際掌控秦鳳軍軍權!
三、利用秦鳳軍擴編,接管其他軍州的兵權。理由就是童貫帶走的西軍,造成陝西路防務空虛,須擴軍填補空白。這事可以通過高俅的殿帥府實現,順便申請補充軍備物資、糧草輜重。這一點最重要,而且要抓緊時間辦理。
四、第三點可以和第二點同時進行。也就是利用擴編之機,拆分秦鳳軍,安插心腹軍將到各個軍州募軍,順便接管整個陝西路。
五、除去府麟兵五萬五千人,和秦鳳軍現有的三萬五千人,這次擴軍規模要達到五萬三千人以上。也就是說,劉錡親自掌握的軍隊要達到府麟兵和秦鳳軍的總和。如果能實現,三者兵力加起來就會達到十八萬人之多。
劉錡有點擔心,問道:“一次增加這麼多人,糧食軍餉跟的上嗎?”
李椿年道:“糧食應該問題不大,即便擴軍,新兵也是要邊訓練邊屯田的。真有戰事,還是要靠鞏州軍來打!”
李孝忠也說道:“儘管目前鞏州軍隻有一萬人,就算是對上西夏主力三萬,甚至更多,也絲毫不虛。”
這也是劉錡的底牌,火槍火炮加上超強機動力,說是天下第一強軍也不為過。
方案定了下來,劉錡便即刻給劉仲武去信商量擴軍的事。劉仲武雖然性格寬厚,但既然兒子有了割據的想法,也就知道手裡有兵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此,劉仲武對劉錡的方案十分讚同,而且劉仲武在軍中說一不二,威信極高。因此,軍中部將不僅無一反對,甚至還有些興奮。畢竟大宋以文禦武,武將地位極低,跟著主將割據自保,不說將來怎麼樣,起碼不會再有被文官騎在脖子上的憋屈感了!
劉錡提出的各項人事安排,也很順利地就得到了實施。劉仲武給高俅寫去密信,高俅自是心裡明白,即刻稟報趙佶,著手安排陝西擴軍事宜。
高俅向趙佶陳訴利害:自從劉法戰死,童貫又調走了一部分西軍去了北線。留在陝西的西軍大佬除了種師道就是劉仲武了!種師道就不說了,年紀也老了。折家的老輩都已凋零,現任家主折可求年紀也不大,將來固守住府州也就不錯了,麟州楊家也一向跟著折家走,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楊家了。更不說這兩家本就是蕃將,動不動就聽調不聽宣,在當地盤根錯節,就和土皇帝一般當然,這句話高俅不敢明說,趙佶心裡也明白),也不敢太過倚重。
剩下的也就是劉仲武了!趙佶同意高俅的說法,童貫既然主張“聯金抗遼”,就讓他主持北方軍務;劉仲武全麵主持陝西軍務,擴軍募兵,防備西夏。
如此一來,陝西軍權名正言順的落在了劉仲武手裡。高俅當然不會虧待劉仲武,大批的軍需物資糧草輜重運往陝西。
趙佶為安劉仲武的心,還給劉仲武的兒子都封了官身。劉仲武也就借機讓幾個兒子都去了陝西,跟在軍中,這也是西軍將門的一貫做法,上陣父子兄弟兵的情況,在西軍中比比皆是。
劉錡也密令段景住,安排其他家人陸續撤離汴京去往陝西。
儘管劉錡也覺得趙佶對劉家實在是不錯,但趙佶更信任童貫,政治昏庸不說還盲目自信,這樣的皇帝是扶不起來的。
同時,劉錡隱隱的也有自己的一點野心,雖然沒認真去想,但要說真的一點都不想去嘗嘗做皇帝的滋味,劉錡自己都不相信。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劉錡來到這個時代,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倒不是自己去爭個皇帝做做,而是想辦法避免堂堂漢人被女真人和蒙古人奴役而從此一蹶不振。
劉錡最討厭後世所謂“民族融合”的論調,什麼不管誰統治了中原漢人,最終都被漢人所同化了,這副嘴臉簡直是奴性十足,加十足的阿q精神。
至於後麵怎麼發展,那就順其自然吧!
擴軍終於如願以償的開始了!
劉錡將整個陝西路分成了五個戰區,由劉仲武統帥,並提拔了一大群副將、部將,有些是陝西軍宿將,有些是軍中拔擢,當然還有跟隨劉錡一路走來的心腹將領。
東北戰區:麟府軍五萬五千人。
東部戰區:永興軍路、主要是陝州、虢州、商州、京兆府,這裡不是經濟文化中心就是重要關口、礦產所在地,十分重要。
主將李孝忠,副將邵興,部將吳玠、吳磷。
中部戰區:涇、原、隴、渭四州,加上德順軍、西安州、懷德軍、鎮戎軍,由種家軍負責。將來種師道三兄弟離開時,直接由種家小將們領新軍接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中南戰區:鳳翔府、鳳州、成州、階州、岷州、鞏州、秦州、會州、洮州。劉錡親領,副將史斌、癿春、何蘚,部將薛堅、薛剛、楊政、楊從儀、趙立、張宗顏。
西部戰區:熙、河、蘭、湟四州、廓州、積石軍、西寧州。
主將王猛,副將康炯、翟進、曲端。
戰區劃分清楚後,接下來就是落實擴軍計劃了。
西部戰區:熙河軍二萬+秦鳳軍一萬,共計三萬;
中南戰區:鞏州軍一萬+秦鳳軍一萬+新募軍三萬,共計六萬;
中部戰區:新募軍二萬;
東部戰區:岷州軍五千+新募軍五千+秦鳳軍一萬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