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金軍第一次南下,在金國朝堂內部,意見其實是不統一的。
金國軍事行動本質上是“股份製搶劫集團”,戰利品按軍隊貢獻分配。這次金軍南下分東、西兩路軍,分彆由完顏宗望東路)和完顏宗翰西路)統帥。
所謂東西兩路軍,不僅僅是指在不同進攻方向上的軍事部署,在權力結構上也被稱為“東朝廷”和“西朝廷”,因為他們各自擁有獨立的收稅、建立政權及分配戰利品的權力。
這種利益分配製度產生的矛盾,導致東西兩路金軍在戰略上缺乏協同,東路軍急於南下劫掠物資,而西路軍因頻頻攻打各處堅城而行動遲緩,比如太原。
金太宗完顏晟雖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但實際權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製於宗室功臣。
東路軍主帥完顏宗望的主要目標本來就是打算劫掠些物資,但當他意外獲得北宋降將郭藥師獻上的四萬套鐵甲等資源後,在郭藥師的帶路下,軍事進展迅速,欲望更是隨之膨脹,直接打到了汴京城下,大獲全勝,戰果豐厚。
而此時西路軍的完顏宗翰,主要目標是攻占太原等軍事重鎮,開疆拓土。可沒曾想太原久攻不克,遲滯了進程,最後因宋金停戰協議的簽署不得不退兵,好處沒撈到多少,對東路軍的豐厚戰果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
第一次開封之圍,雖然因為金國內部東、西兩派的權力博弈而導致了東西兩路的軍事行動脫節,但也徹底激發了金國征服宋國的野心。
因此,不久之後,金國就借口宋廷拒不交付三鎮,指責趙桓撕毀協議,再次南下。
這時,李綱已經因為金軍的暫時退兵,趙桓擔心他權勢過重而被架空,趙恒把戰、守、和的全權都授給宰相何栗,又封次相孫傅為守禦使,搞得令出多門,職責不清。
結果這孫傅和何栗一樣,把希望都寄托在妖人郭京鼓搗出來的什麼六甲神兵身上。同時又派出樞密使馮澥到金軍求和,既不通兵事也不懂外交。
這次圍城,斡離不的東路軍兵力增加到八萬人,主要將領完顏闍母、完顏昌、劉彥宗等都在軍中,隻有郭藥師以燕京留守的名義,留駐燕京。
而宋朝這邊,本來在金軍第一次圍城時,開封的禁軍,加上各路勤王軍,總數達到了二三十萬人。
解圍後,這些部隊中的一部分被遣送複員,一部分參加太原解圍戰被打的精光,另一部分在黃河南岸被打散潰逃,還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經濟上的理由遣散。
以致第二次圍城時城內守軍已經不滿七萬人。可各地原本打算過來增援的勤王軍,卻接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不知該如何是好。
隻有南道總管張叔夜與兩個兒子張伯奮、張仲熊拒不奉命,募兵一萬三千人勤王,在潁昌府和剛剛擊敗範致虛的完顏婁室部遭遇,大大小小打了十八次戰鬥,邊打邊走,互有勝負,損失頗大,殘部最後終於突入開封城,這是金軍二次圍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夠進入開封城的勤王軍。
而西路金軍,為了堵住潼關,粘罕率領的西路軍雖然比東路軍幾乎多出了一倍兵力,但繞城南下直奔潼關的完顏婁室部一萬多人,雖然擊潰了範致虛部,卻沒能占據潼關,反而和李孝忠部在陝州、解州一帶糾纏不清。
完顏銀術可所率主力九萬多人又在汾州被劉錡圍殲。
粘罕則率領剩下的五萬多人加上包圍太原的耶律餘睹部一萬多人,共六萬多人直接撤回雲州。
儘管曆史上被攻破的太原被劉錡解了圍,而且曆史上原本能夠參加汴梁之戰的西路金軍被劉錡擊敗,可因為郭京作祟,守城大將範瓊等人的叛變,汴京還是被斡離不率東路金軍獨力攻破了。
劉錡到底還是無法撥動那厚重的曆史車輪。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二十日,曆史上的北宋宣告滅亡。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貶為庶人,趙佶、趙恒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被金軍押解北上,無數金銀財寶被掠奪,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次年三月,斡離不押送二帝,滿載而歸。
話說劉錡進駐太原之後,便打算進軍開封,去解開封之圍。不過在去陝西之前,張孝純和劉錡長談了一次,深入交流了思想。
當然,劉錡的主要目的是想將張孝純拉入麾下,而張孝純精於事故,加上在太原守城日久,早已對趙宋王朝失望透頂,因此對劉錡的救命之恩十分感激。
因此,在劉錡說打算去救二帝的時候,張孝純頗有深意的對劉錡說了一句話:“忠君誤國!”
張孝純看得出來,很顯然,“君”,劉錡自然是不會去忠的,“國”,劉錡也不會去誤。
張孝純的忠君誤國之說,讓劉錡一時語塞。仔細想想,自己去解了開封之圍之後,又將如何自處?
劉錡頗有些頭疼。
解了圍,救了皇帝,自然成了大大的功臣、忠臣。可然後呢?自己手握重兵,必然會招致皇帝猜忌,這個戲碼,從古至今不知道演過多少次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之前計劃把兩代皇帝弄到陝西養著,說到底,除了讓自己覺得自己不那麼忘恩負義,真沒啥其他的好處。
學曹操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太可行。一個老皇帝一個小皇帝,本來就夠鬨心了,再加上一個馬上就要宣告繼位的新皇帝,這天下到底聽誰的?顯而易見,自己就算是打著趙佶、趙恒的旗號,肯定也是號令不了趙構的,到時候還不知道誰和誰鬥呢!搞不好,還有可能讓趙構這個慫皇帝聯合金軍一起打自己。嘿嘿,想想還真有可能哦!
到時候,在天下人看來,自己成了裹挾老少皇帝的大叛賊,而趙構對付趙佶、趙恒起來,也不會有絲毫的心理壓力,相反還會成為討伐自己的理由。
這樣看來,自己當初的想法還是有些天真啊!
送走了張孝純,劉錡便徹底放下了出兵去開封救人的想法,一心一意在太原鞏固城防,同時宣布,新成立“山西府”,治所太原,任命張克戩暫代山西知府。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被趙恒親封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曆史上對於高宗趙構,大多是持批判態度的。認為他性格軟弱、任用奸佞、妄殺功臣,劉錡在心裡對他原本也是極度鄙視的。
不過,在第一次金軍圍汴京的時候,要求以親王為人質,是趙構在其餘兄弟都不敢做聲的時候,挺身而出,不畏生死,自請前去充當人質的。
到達金營後,金人看他勇武過人,弓馬嫻熟,遇事冷靜,麵對斡離不也是不亢不卑,便懷疑他是個假冒的,根本不像是一位親王,就把他放回來了,讓趙恒另外派一位德高望重的親王去。
就這樣肅王趙樞代替了趙構前去金營做人質,成了趙構的替死鬼。
如此看來,起碼年輕時候的趙構也曾經是一個熱血青年啊。
想想也是,那個在告彆趙恒前往金營時能說出“若朝廷有便宜,勿以一親王為念!”這番慷慨激昂話語的趙構,那個在金營裡麵對刀山槍林能麵不改色的趙構,那個能手持弓箭對準斡離不的趙構,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印象中那個軟弱可欺的家夥呀!
後來估計也是覺得自己實力不夠,力不能敵,為了避敵鋒芒保存實力才一路逃跑的吧!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