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龍泉辯經_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6章 龍泉辯經(2 / 2)

那種純粹的思想交鋒,竟在此刻重現。

"諸位..."陳恪清了清嗓子,"學生以為,知與行本是一體。"他指向院中一株老梅,"譬如見梅子而知酸,非嘗過不能真知。台州保甲法,正是學生在實踐中不斷修正..."

台下漸漸安靜,連風都停了似的。陳恪越說越順暢,將現代管理學的循環理論,巧妙包裝成"知行互證"的心學觀點。

講到漕糧改銀時,他故意拋出個尖銳問題:

"若按聖賢書,當嚴懲所有貪官。但學生隻辦了首惡,這是否違背良知?"

場中霎時沸騰。

一個方臉學子跳起來:"當然違背!《大學》雲"格物致知",不正應窮究其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然!"後排瘦高學子反駁,"陽明公言"事上磨練",陳大人這是因地製宜!"

辯論如野火蔓延,陳恪站在風暴中心,嘴角含笑。

這種純粹的思想碰撞,比朝堂上那些彎彎繞繞痛快多了。

"諸位且聽我一言。"陳恪突然提高聲音,"學生處置貪官時,發現個有趣現象——"他故意頓了頓,"越是底層胥吏,貪得越狠;越高層官員,反倒謹慎。諸位可知為何?"

滿座寂然。王畿捋須的手停在半空,錢德洪的茶盞傾灑都未察覺。

"因為胥吏隻知"不貪會餓死",卻不知"貪多會送命"。"陳恪指尖輕叩案幾,"而高官既知法度森嚴,又知如何規避。可見"知"的層次不同,"行"自然各異。"

常樂在台下捂嘴偷笑。

她太熟悉丈夫這種表情——每當要拋出驚世駭俗的觀點時,他眼角就會微微上挑,像隻狡黠的狐狸。

"所以學生以為,"陳恪環視眾人,"真知必能行,真行必有知。譬如..."他突然指向坐在前排的徐渭,"徐文長兄書畫雙絕,可曾想過為何下筆如有神?"

徐渭正搖著折扇,聞言一愣。

陳恪不等他回答,自顧自道:"因其胸中有萬卷書,筆下自生千裡氣韻。這便是知行合一!"

王畿突然拍案大笑:"妙哉!子恒此論,深得陽明公三昧!"他轉向錢德洪,"如何?我說四句教不必拘泥,你看子恒這番"知行之辨",豈不比死守教條強?"

辯論一直持續到日影西斜。

當陳恪講到"保甲法實施中,發現製度需隨民情調整"時,錢德洪突然打斷:"且慢!你方才說"製度要隨民情",這與朱子"格物致知"豈不矛盾?"

全場屏息。

這是暗中挑起了心學與理學之爭。

陳恪不慌不忙斟了杯茶,氤氳熱氣模糊了他的麵容:"學生鬥膽問一句——朱子可曾當過裡長?"

滿座嘩然。

王畿笑得前仰後合,錢德洪則瞪圓了眼睛。

"製度是死的,人心是活的。"陳恪輕啜茶水,"譬如學生在台州,若死搬《大明律》要求十戶聯保,怕是早被倭寇砍了腦袋。"他放下茶盞,聲音陡然清朗:"所以學生以為,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是"實事求是"四字。"

"實事求是?"王畿喃喃重複,眼中精光暴漲,"好個陳子恒!這四字,當為心學新注腳!"

夕陽將書院染成金色時,辯論才告一段落。

學子們依依不舍地散去,不少人圍著陳恪請教。

"子恒今日所言,頗有新意。"錢德洪送彆時意味深長地說,"但朝堂不比書院,有些話...慎言。"

陳恪深深一揖:"學生謹記先生教誨。"

回程馬車上,常樂興奮地比劃著今日見聞,珍珠耳墜隨著馬車顛簸輕晃。

陳恪卻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出神——今日這場辯論,讓他找回了些許前世那個知乎大v的感覺。

"穿越者終極守則:"陳恪對著暮色默念,"當你在古代重現現代生活片段時,請記住——思想的光芒可以穿越時空,但表達方式必須入鄉隨俗。"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四合院:他是老師? 詭秘禦獸師:從蛇進化成滅世青龍 警報!絕代龍尊歸來,鎮壓全球 港片:黑絲何敏吃我一記飛棍 最強英雄是白毛蘿莉 高武:錯練邪功,天下無敵 每天五選一,我不無敵誰無敵? 棺臨凡塵 神級半仙闖江湖 焚星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