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部迅速行動,消耗18萬積分,為部隊兌換了60門efh1840山地榴彈炮。這些火炮采用了輕量化設計,可以拆解成多個部分,由騾馬運輸上山。但即便如此,運輸過程依然充滿艱辛。士兵們牽著騾馬,在陡峭的山路上緩慢前行,腳下是萬丈深淵,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許多騾馬因為體力不支摔倒,連帶著火炮零件滾落山崖,士兵們隻能冒著生命危險下去尋找。
當第一門山地榴彈炮被組裝完畢,對準法軍碉堡時,士兵們的臉上露出了期待的神情。“開火!”隨著一聲令下,炮彈呼嘯著飛向敵軍陣地。“轟!”一聲巨響,法軍的一座碉堡被炸得粉碎,碎石飛濺,法軍士兵的慘叫回蕩在山穀間。但法軍很快組織起反擊,他們利用地形優勢,在山洞和岩石後架起迫擊炮,對德軍進行精準打擊。
在關鍵的聖哥達隘口爭奪戰中,德軍偵察兵經過數日的潛伏偵查,終於發現法軍的彈藥庫隱藏在一處隱蔽的山洞中。一支由150名山地獵兵組成的突擊隊,攜帶炸藥、攀爬裝備和便攜電台,趁著夜色發起突襲。他們身穿迷彩服,如同壁虎般沿著近乎垂直的山壁攀爬,冰冷的岩石將手指凍得失去知覺,但沒有一個人發出一聲呻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突擊隊接近洞口時,遭遇法軍哨兵的巡邏。一名德軍士兵眼疾手快,掏出消音手槍,迅速解決了哨兵。隨後,他們小心翼翼地潛入洞內,安置好炸藥。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巨大的氣浪將洞口的岩石掀飛,法軍的彈藥儲備瞬間化為烏有,洞內的法軍士兵非死即傷。
在正麵戰場,德軍的山地師與法軍展開了逐山逐嶺的殘酷爭奪。雙方在雪線以上的高地反複拉鋸,每一次衝鋒都伴隨著士兵的慘叫和槍炮的轟鳴。德軍利用積分兌換的防寒裝備,在極端天氣下保持著相對較好的戰鬥力,但法軍也憑借著熟悉地形的優勢,頑強抵抗。
在一座名為“鷹巢”的高地上,德軍與法軍展開了長達三天三夜的激戰。法軍占據著山頂的堅固工事,德軍多次發起衝鋒都被擊退,傷亡慘重。德軍指揮官決定改變戰術,抽調精銳組成敢死隊,趁著夜色從後山的懸崖峭壁進行突襲。敢死隊員們係著安全繩,在黑暗中摸索著向上攀爬,不時有碎石滑落,砸在他們的鋼盔上。
當敢死隊成功登上山頂,出現在法軍背後時,法軍頓時陷入混亂。德軍前後夾擊,經過一番激烈的白刃戰,終於占領了“鷹巢”高地。當德軍的軍旗在山頂飄揚時,係統提示音響起:【突破阿爾卑斯防線,獲得積分2.5萬;繳獲法軍重武器,獲得積分1.2萬】。但此時的高地,早已變成了一片人間煉獄,屍體堆積如山,鮮血將白雪染成了刺眼的紅色。
第四節戰略陷阱:盟軍的反擊狂潮
德軍在東西兩線的迅猛攻勢,如同在盟軍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引起了他們的強烈反應。華盛頓五角大樓內,美軍參謀部燈火通明,高級將領們圍坐在巨大的電子沙盤前,神情嚴峻。“德國人的野心不死,我們必須給予他們沉重的打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憤怒地說道。經過連夜商討,“回形針”計劃正式出爐——向歐洲緊急增派五個師的兵力,包括兩個裝甲師和三個機械化步兵師,並調配大量的作戰飛機和艦艇。
在倫敦,英國戰時內閣召開緊急會議。首相丘吉爾叼著雪茄,在會議室裡來回踱步:“德國人已經威脅到我們的大陸戰略,必須組建一支強大的裝甲集團軍,從側翼包抄他們!”很快,第二裝甲集團軍開始組建,集結了包括“丘吉爾”重型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在內的1200輛裝甲車輛,以及配套的步兵和炮兵部隊。
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內氣氛凝重。蘇軍元帥朱可夫親自掛帥,調動百萬大軍,準備發起一場規模空前的反攻。參謀部製定了“雷霆行動”計劃,目標直指德軍的柏林核心防線,意圖一舉摧毀德軍的抵抗力量。
6月15日清晨,隨著盟軍最高統帥部的一聲令下,反擊狂潮正式拉開序幕。美軍的b17“空中堡壘”轟炸機群遮天蔽日地飛臨德國上空,目標直指德軍的鐵路樞紐。科隆、法蘭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火車站陷入一片火海,爆炸聲此起彼伏,濃煙滾滾。德軍立即動用積分,兌換高射炮和探照燈,在城市上空構建起防空火網。但麵對盟軍鋪天蓋地的轟炸機,德軍的防空力量顯得捉襟見肘,許多重要的鐵路設施和橋梁被摧毀,物資運輸被迫中斷,前線部隊的補給陷入困境。
在萊茵河戰場,美軍第3裝甲師發起了猛烈的反撲。他們集中了500餘輛謝爾曼坦克,在數百架p51“野馬”戰鬥機的掩護下,向德軍防線發起排山倒海般的衝鋒。德軍的四號坦克雖然在性能上略占優勢,但在數量上卻處於絕對劣勢。雙方在河岸邊展開了慘烈的坦克大戰,炮彈的爆炸聲、坦克的轟鳴聲、士兵的呐喊聲交織在一起,整個戰場仿佛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熔爐。
10坦克殲擊車擊中,炮塔被炸飛,車組成員全部陣亡。但德軍士兵們並沒有退縮,他們依托戰壕和工事,用“鐵拳”火箭筒和反坦克槍頑強抵抗。在激烈的戰鬥中,一名德軍下士連續擊毀三輛謝爾曼坦克,最後壯烈犧牲,他的英勇行為激勵著身邊的戰友們繼續戰鬥。
在北海,英軍的航母戰鬥群出動,艦載機頻繁起飛,對德軍的u艇基地和沿海防禦工事進行空襲。德軍的防空力量在英軍艦載機的攻擊下損失慘重,多艘u艇在港口內被摧毀,沿海的雷達站和炮台也被炸毀。盟軍還在荷蘭沿岸發起了小規模登陸,試圖牽製德軍的兵力,減輕正麵戰場的壓力。
在阿爾卑斯山脈,法軍得到增援後,向德軍發起了反攻。他們利用熟悉的地形,對德軍防線發動了多次突襲。德軍不得不分兵防守,戰線變得更加吃緊。整個歐洲戰場硝煙彌漫,戰火熊熊,局勢對德軍越來越不利,一場生死較量正在激烈上演。
第五節血色抉擇:積分係統的終極考驗
麵對盟軍來勢洶洶的全麵反擊,柏林地下指揮部內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漢斯站在巨大的電子屏幕前,目光死死盯著係統麵板上不斷下降的積分數字——85.萬。這個數字如同一個倒計時器,每一秒都在提醒著他局勢的嚴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參謀長朔爾茨抱著厚厚的戰報,快步走到漢斯身邊,聲音低沉而凝重:“元帥閣下,我們的處境非常艱難。西線萊茵河防線正在承受美軍的猛烈攻擊,每天消耗大量彈藥和裝備;北線北海的u艇基地損失慘重,潛艇數量銳減;南線阿爾卑斯山戰場,法軍的反攻也讓我們疲於應對。更糟糕的是,鐵路樞紐被轟炸後,物資運輸受阻,前線補給已經出現短缺。”
作戰室內,二十餘名參謀軍官圍坐在長桌前,神情焦慮。有人在低頭計算數據,有人在小聲討論戰術,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擔憂。“我們需要做出選擇。”漢斯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沙啞卻堅定,“是繼續進攻消耗積分,試圖打開局麵,還是轉入防禦保存實力,等待時機?”
會議室裡陷入了一片死寂,隻有電子設備的嗡嗡聲和人們沉重的呼吸聲。過了許久,一名作戰參謀開口道:“元帥,如果繼續進攻,我們或許能打破盟軍的包圍,但以目前的積分儲備,恐怕難以支撐長期的消耗。而且,盟軍的兵力和裝備正在不斷增加,我們的勝算並不大。”
另一名情報官卻反駁道:“如果轉入防禦,盟軍會趁機鞏固防線,調集更多兵力,到時候我們將陷入被動挨打。不如孤注一擲,集中力量在某一方向突破,說不定能扭轉戰局。”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得麵紅耳赤。漢斯閉上眼睛,揉了揉太陽穴,大腦在飛速運轉。突然,他睜開眼睛,目光如鷹般銳利:“通知各集團軍群,收縮防線,重點防禦萊茵河、阿爾卑斯
喜歡1945德軍團長的係統逆襲請大家收藏:()1945德軍團長的係統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