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確,德國將以現有控製區作為領土歸屬的底線。”漢斯率先打破沉默,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隨後,他將一張標注著德軍實際控製範圍的地圖拍在桌上,地圖上,紅色的線條清晰地勾勒出從波羅的海沿岸到阿爾卑斯山北麓的廣闊區域,“但澤、華沙、布拉格必須屬於德國,這些都是德國士兵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土地。”
羅科索夫斯基冷笑一聲,用俄語快速說道:“做夢!這些都是蘇聯紅軍用鮮血‘解放’的土地,是屬於蘇聯勢力範圍的一部分。”他的翻譯話音剛落,便將另一張地圖推了過來,上麵的紅色區域幾乎覆蓋了整個東歐,“蘇軍將繼續西進,直到柏林插上紅旗,德國必須為其發動戰爭的罪行付出代價。”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強硬和威脅,會議室的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
艾森豪威爾抬手示意雙方冷靜,操著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說道:“各位,戰爭已經造成了太多的傷亡,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歐洲大陸滿目瘡痍。我們的目的應該是重建歐洲,而不是繼續流血衝突。”他頓了頓,眼神在漢斯和羅科索夫斯基之間來回掃視,“不過,萊茵河以西必須由盟軍接管,這是保證歐洲未來安全的必要條件,德國必須接受這一現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談判陷入了僵局。接下來的三天裡,三方圍繞領土劃分、軍備限製、賠償問題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每一個議題都充滿了火藥味。在領土劃分上,德軍堅決要求保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占領區,他們聲稱這些地區已經建立了穩定的統治秩序,當地居民也逐漸接受了德國的管理,維持現狀是保證地區穩定的關鍵。蘇軍則堅持要將勢力範圍推進到易北河,他們認為這是對在戰爭中犧牲的蘇聯戰士的告慰,也是蘇聯在東歐建立安全緩衝區的必要舉措。美軍則試圖在西歐建立親美政權,提出“萊茵河防線非軍事化”的方案,企圖削弱德國的軍事力量,同時擴大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
在軍備限製問題上,爭論同樣激烈。漢斯表示,德國願意削減軍備,但必須保證擁有足夠的自衛力量,以應對潛在的威脅。他提出了詳細的裁軍計劃,包括逐步減少陸軍、空軍的規模,但保留一定數量的先進武器裝備。羅科索夫斯基則要求德國徹底解除武裝,隻允許保留少量的警察部隊,以防止德國再次發動戰爭。艾森豪威爾則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建議三方軍隊數量限製在1939年水平,同時禁止研發射程超過300公裡的導彈,試圖在保證各方安全的前提下,維持歐洲的軍事平衡。
賠償問題更是成為了矛盾的焦點。蘇聯要求德國賠償200億美元的物資和工業設備,用於戰後重建。羅科索夫斯基義正言辭地說道:“德國的侵略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無數城市被摧毀,人民流離失所,這些賠償遠遠無法彌補蘇聯的傷痛。”美國則希望德國開放市場,為美國資本進入歐洲鋪平道路,他們提出以德國的工業產能和市場準入作為賠償的一部分。而漢斯寸步不讓,他激動地說道:“德國自身也是一片廢墟,城市被炸毀,經濟崩潰,人民生活困苦,我們沒有能力進行任何賠償。”
談判桌上,各方代表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每一句話都像是一顆子彈,在空氣中穿梭。會議室的氣氛愈發緊張,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激烈的衝突。而在談判桌外,媒體記者們焦急地等待著消息,全世界都在關注著這場關乎歐洲命運的談判,期待著能夠早日結束戰爭,迎來和平。
第四節致命籌碼:核武器陰影下的妥協
談判進行到第五天,局勢突然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當天上午,美軍代表艾森豪威爾收到一封絕密電報,看完電報內容後,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額頭上也冒出了細密的汗珠。他強裝鎮定,借口身體不適,暫時中斷了談判,匆匆返回駐地。
三小時後,艾森豪威爾重新出現在談判大廳。與之前不同的是,他的眼神中多了一絲難以捉摸的意味,步伐也顯得有些沉重。他緩緩坐下,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會議室的沉默:“我們掌握了可靠情報,”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目光緊鎖著漢斯,“德國正在秘密研發一種足以毀滅整個城市的超級武器。如果德國不做出讓步,我們將不得不采取極端措施,以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艾森豪威爾的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會議室裡炸開。羅科索夫斯基皺起了眉頭,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疑惑;漢斯心中一緊,心跳驟然加快,但他憑借著多年的戰場經驗和強大的心理素質,迅速冷靜下來。他明白,這是美軍在虛張聲勢——德軍的“天火計劃”雖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距離成功還遙遙無期。不過,他也深知,在這個關鍵節骨眼上,絕不能讓對方看出絲毫破綻。
“這是荒謬的謠言,”漢斯麵不改色地回應,語氣堅定而沉穩,“倒是貴國在新墨西哥州的秘密試驗,才值得關注。我們對某些國家試圖研發具有巨大破壞力武器的行為表示嚴重關切。”這句話如同利劍,直擊艾森豪威爾的要害。他沒想到德軍竟然掌握了“曼哈頓計劃”的情報,瞳孔微微收縮,臉上閃過一絲慌亂,但很快又恢複了鎮定。
短暫的沉默後,艾森豪威爾決定改變策略。他意識到,繼續以核武器威脅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讓自己陷入被動。“既然如此,我們不如各退一步,”他的語氣緩和了許多,“德國保留波德平原的控製權,但必須拆除萊茵河沿岸的所有軍事設施,以表示和平的誠意;蘇聯停止西進,但波蘭東部歸蘇聯所有,這是對蘇聯在戰爭中付出巨大犧牲的合理補償;美國則在西歐建立軍事基地,以維護歐洲的穩定與安全。”
羅科索夫斯基對此表示強烈不滿:“這對蘇聯不公平!波蘭東部是蘇聯紅軍浴血奮戰解放的土地,而且從戰略角度來看,波蘭東部對蘇聯的安全至關重要。我們不能輕易放棄。”但艾森豪威爾壓低聲音,在他耳邊說了些什麼,這位蘇軍元帥的臉色逐漸變得凝重,沉默良久後,緩緩點了點頭。
原來,艾森豪威爾向羅科索夫斯基透露了一些關於美國核武器研發的最新進展以及美國對歐洲未來戰略的規劃,暗示蘇聯如果不同意這個方案,可能會在未來的博弈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時,他也承諾在其他方麵給予蘇聯一定的支持和補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艾森豪威爾的斡旋下,三方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達成了初步協議:
1.領土劃分:德國保留波德平原、捷克斯洛伐克北部、丹麥全境,這些地區將成為德國未來發展的核心區域;蘇聯控製波蘭東部、波羅的海三國,進一步鞏固了在東歐的勢力範圍;美軍接管萊茵河以西地區,為在西歐建立親美政權奠定了基礎。
2.軍備限製:三方軍隊數量限製在1939年水平,禁止研發射程超過300公裡的導彈,同時對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的生產和裝備數量進行嚴格限製,以防止軍備競賽再次爆發。
3.經濟協議:成立歐洲經濟委員會,德國用工業產品分期償還部分“象征性賠償”,賠償金額和方式將在後續的談判中進一步確定。同時,三方將加強經濟合作,促進歐洲經濟的複蘇和發展。
當協議條款最終確定時,會議室裡一片寂靜。各方代表都明白,這個協議雖然不是最理想的結果,但在當前的形勢下,卻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然而,他們也清楚,這份協議隻是暫時的休戰,未來的歐洲局勢依然充滿了變數和挑戰。
第五節血色和平:協議背後的暗流
1945年7月10日,陽光透過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窗戶,灑在談判桌上。《斯德哥爾摩停戰協議》正式簽署,三方代表在文件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這一刻,整個歐洲大陸仿佛都鬆了一口氣,持續多年的戰火似乎終於要熄滅,和平的曙光即將到來。但實際上,這份和平協議,不過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在其背後,暗流湧動,新的危機正在悄然醞釀。
在柏林,漢斯站在指揮部的窗前,凝視著窗外滿目瘡痍的城市。他手中緊握著協議文本,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在給前線將領的密電中,他寫道:“協議隻是暫時的掩護,利用停戰期整軍備戰。我們
喜歡1945德軍團長的係統逆襲請大家收藏:()1945德軍團長的係統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