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總18歲出道就在中介,20歲在昆市人力資源中介名利場成名。
人情世故這一套玩的爐火純青。他懂得如何察言觀色,如何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更懂得如何用智慧和真誠搭建起信任的橋梁。
迷總以他獨特的個性和非凡的能力獨樹一幟。他聰明絕頂,總能迅速洞察市場的微妙變化,做出精準的判斷。然而,他卻總是保持著一種沉默寡言的態度,仿佛內心世界深不可測。
他的孤傲,如同冬日裡的一抹寒霜,讓人難以接近。他不屑於世俗的逢迎與諂媚,更不願被任何人或事所束縛。這種孤傲,讓他在人群中顯得格外顯眼,也讓他與周圍的人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他聰明、沉默、孤傲、有親和力,但是又不好相處。
他喜歡穿黑色的襯衫,衣擺恰到好處地紮在西裝褲裡,身姿欣長而挺拔。迷總特彆喜歡襯衫、馬甲和西裝套裝。笑起來十分迷人。
乾淨利落,完美的五官下一雙漆黑深邃的眼睛。
迷總也是關係戶進來的,她是二股東太太的人。業務能力非常強。
曾經聽迷總說過魚龍混雜的昆市人力資源市場情況和求職迷霧。
小青年站在那間昏暗的中介所前,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推開門,一股混雜著陳舊與汗臭的氣息撲麵而來。
“歡迎光臨,找工作嗎?”一個油頭粉麵的中介迎了上來,笑容可掬。
“是的,我想找份工作。”小青年答道,心中有些忐忑。
“簡單,先辦張工資卡,錄個考勤。”中介遞來一張表格,同時拿出手機,“身份證給我一下,我得拍個照。”
小青年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遞上了身份證。中介熟練地拍攝了正反兩麵,還要求他錄製人臉視頻和手持身份證照片。
“這是必要的流程,放心,我們很正規。”中介信誓旦旦。
幾天後,小青年發現賬戶裡多了10塊錢,中介告訴他這是注冊app的獎勵。但緊接著,他發現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用於注冊了無數手機卡。
“你們這是乾什麼?”小青年怒氣衝衝地回到中介所。
“你自己辦的手機卡,還能怪我們?”中介一臉不屑,“想敲詐中介費?沒門兒!”
“我根本沒辦過!你們這是騙人!”小青年吼道。
“少廢話,再鬨就讓你好看!”中介惡狠狠地威脅。
小青年無奈,隻能離開。但心中那股不甘與憤怒卻如野草般瘋長。
夜深人靜時,他坐在電腦前,指尖在鍵盤上跳躍:
“我,一個普通的求職者,卻陷入了中介的騙局……”
迷總也給我們講過薪資的迷惑。
寒風凜冽的臨近年關,同豐路上擠滿了尋找臨時工作的男女老少,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春節團圓的渴望和對額外收入的期待。
街角的中介所內,一張鮮豔的廣告牌格外引人注目:“高薪招聘,日薪200,誠邀臨時工加入!”
小姑娘就是這群臨時工中的一員,她滿懷希望地踏進了這家中介所。接待她的中介員笑容滿麵,拍著胸脯保證:“放心,我們這的工作絕對對得起那份工資!”
然而,當小姑娘結束了一天的辛勞,滿心歡喜地準備領取那200元的日薪時,中介員卻拿出了一張結算單,上麵赫然寫著:170元。
“怎麼是170?”小姑娘不解。
“哦,這個啊,白班是170,夜班才是200。”中介員輕描淡寫地說。
“可你們廣告上明明寫的是200!”小姑娘爭辯。
“那可能是我們疏忽了,您看,這上麵也有寫嘛,不過您這次是白班。”中介員指了指角落裡一張模糊不清的小字條。
小姑娘無奈,隻能作罷。但這隻是開始,接下來的每一天,她都像是走進了一個精心設計的“薪資迷宮”。
說好的8點上班,她6點多就等在廠門口,寒風刺骨,凍得她直打哆嗦。可到了結算時,中介員卻說:“廠裡考勤是8點半開始,所以隻能按8點半算。”
“那我們那半小時呢?”小姑娘問。
“嗨,那半小時就當是熱身了,乾點活還能暖和暖和身子呢!”中介員笑得狡黠。
更過分的是,廠裡明明統一11個小時就下班了,到了中介這裡,卻要給小姑娘按12個小時折算工資。還要扣除吃飯1小時,這樣一來,原本就不高的170元工資,又硬生生被砍去了幾十塊。
當小姑娘終於拿到那張寫著141元的工資條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00元變成了141元,這其中的黑心操作,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你們這是欺人太甚!”小姑娘怒吼。
“哎,話可不能這麼說,我們隻是按規矩辦事。”中介員依舊笑得從容不迫,“您看,這合同上可都寫得清清楚楚呢!”
小姑娘望著那張密密麻麻的臨時工合同,心中充滿了憤怒與無奈。她知道,自己隻是這龐大臨時工群體中的一員,還有更多的人,正和他一樣,在中介的“薪資迷宮”中苦苦掙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昆市,這座曾經繁華喧囂的城市,如今的人才市場卻顯得格外冷清。街道上,稀疏的招聘攤位與寥寥無幾的求職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曾經,這裡還是工廠招聘的熱門之地,很多年輕人在此尋找著屬於自己的舞台。然而,時過境遷,一些工廠或是搬遷遠方,或是倒閉關門,隻留下空曠的廠房和滿地的回憶。而那些仍在堅守的大廠,雖然仍在招聘,但麵對年輕人的冷淡態度,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在這個蕭瑟的背景下,迷總的出現如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身著一件筆挺的西裝,手提一個精致的公文包,步伐穩健地走進了這家中介公司。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與自信,仿佛是在告訴世人,他有著與眾不同的目標和計劃。
“迷總,您終於來了!”中介公司的負責人熱情地迎了上來,臉上洋溢著期待與敬意,“現在的人才市場真是越來越難做了,您有什麼高見嗎?”
迷總微微一笑,目光掃過空曠的招聘區,心中已有計較。“年輕人不願意進廠,有經驗的打工者又不需要來這裡找工作,這是問題的關鍵。”
他緩緩說道,“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機會。我們需要轉變思路,尋找新的突破口。”
個人之力終究難以阻擋大趨勢的洪流。
這位在中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將,開始積極尋找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