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十年。
蒼梧王朝曆經七代明君,終於在現任皇帝沈凜的領導下,滅大國有七,滅小國有五,結束了中原群雄爭霸的局麵。
原先的十二國故都皆被拆除,磚石瓦料被運往蒼梧京城,耗費十多年,打造成現在的“十三國都”。
也難怪民間有言,說是如今的京城是自古史記錄以來,土木最盛之地。
今天的皇宮極為不同尋常,處處張燈結彩,人影綽綽。
聖旨半月前就已經下達,為慶賀天下大定十年,以彰帝王功績,宮內決定舉辦“萬歲宴”,特邀周邊郡縣內,年過花甲的老者一同赴宴。
與民同樂,不過如此。
端坐於望景台的沈凜神色平靜,但微微緊鎖的眉頭,還是暴露了這位人間帝王的心思。
一旁的內侍驅散了周圍的宮女,省得打攪到陛下的思緒。
都說帝王身份尊貴,翻手雲,覆手雨,將整個天下握在掌心,視為禁臠。
事實雖如此,但也不代表沈凜沒有煩惱。
這位從十六歲開始掌權,浴血拚殺三十載,謀得錦繡山河,開創景明年號的男子,如今已有五十六歲了。
膝下雖有三子,但太子之位至今依舊是個懸念。
長子晉王沈承璟,素有賢王美名,風姿美儀,仁愛孝深,朝臣之中多有受其恩惠者,若能繼承大統,定是一位守成明君。
次子秦王沈承爍,從小跟隨在沈凜身邊,熟讀兵法,勇猛無畏,更是親自帶兵攻下不可一世的楚國都城,那年他才十四歲。
齊王沈承煜作為沈凜的三子,跟兩位哥哥不同,整日與書為伍,被譽為能一肩挑起中原半條文脈的讀書種子,時間對他的影響,隻有筆杆上的涼與熱而已。
三位皇子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六部官員中意晉王沈承璟,武將們更信任秦王沈承爍,而齊王沈承煜則是名流大家的心頭好。
沈凜思索的則要更多些,雖然三個兒子都不錯,但就算是最年輕的齊王沈承煜,現在也三十二歲了。
按照欽天監監正的占卜,他最少還有二十年的壽數,將來難道要傳位給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這對於一個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而言,終歸少了些銳氣。
而且,天下太平一百年,是每一任王朝的目標,是盛世降臨的象征。
要想完成這個目標,起碼得保證三代內皇權的平穩的交接。
沈凜頂著多方壓力,遲遲沒有設立太子,也是因為以上兩條原因。
按照他的設想,得先確立第三代太孫,然後根據太孫冊立太子,到時候趁著自己手裡還捏著權利,來一個史無前例的雙禪讓,既能保證王朝的新君是一位銳意進取的年輕人,又能避免皇位相爭,天下大亂。
想到此處,沈凜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名字。
忽然,他手指一抖,思索再三後將最後“沈舟”二字抹去。
無他,皆因世子沈舟是齊王沈承煜的獨子,這些年來不僅沒有繼承其父的文采,更是一心撲在吃喝玩樂上,每日飛鷹走馬,雪月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