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個鐲子,"老鄰居在我耳邊說,"故宮流失的那批裡有一模一樣的。"
拍賣會準時開始。前幾件都是歐洲油畫和家具,直到第七件拍品,才出現中國文物——一組元代青白瓷碗。我們按兵不動,看著它們被一位德國收藏家以高價拍走。
第十二件拍品掀起了小高潮:一件"宋代龍泉窯青瓷"。當工作人員掀開絨布時,老鄰居猛地抓住我的手腕。那是一件鳳耳瓶,釉色如翡翠,造型端莊——但我們在故宮見過幾乎一模一樣的器物。
"贗品,"老鄰居咬牙道,"仿的是故宮那件。"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件贗品最終以兩百三十萬歐元成交。看著那位唐裝老頭興奮地上前驗貨,我胃裡一陣翻騰——這麼高調的贗品交易,背後一定有更大的陰謀。
中場休息時,我們注意到墨鏡女子一直在用手機拍攝會場。她似乎對某位工作人員使了個眼色,那人便悄悄離開了大廳。
"不對勁,"老張低聲說,"我去看看。"
他假裝去洗手間,實則跟蹤那名工作人員。我和老鄰居則繼續觀察墨鏡女子。她走到角落打了個電話,雖然聲音很低,但我還是捕捉到了幾個詞:"海關替換今晚"。
二十分鐘後,老張回來了,臉色凝重:"後麵倉庫堆滿了包裝箱,全是亞洲文物。我偷拍了幾張照片。"他給我們看手機——照片裡,十幾個木箱上貼著"中國·南海"的標簽。
就在這時,拍賣師宣布下一件拍品:"特彆呈獻,據信為鄭和船隊遺物,明代永樂青花海水龍紋大盤..."
展台上出現的,赫然是一件與我們在德·維特城堡所見極為相似的龍紋盤!老鄰居立刻掏出手機比對照片,臉色越來越難看:"紋飾細節完全一致,但德·維特那件明明..."
"被調包了,"我恍然大悟,"男爵的收藏被人替換了,真品被運到了這裡!"
我們必須在事態失控前采取行動。老鄰居負責聯係荷蘭警方和國際刑警,老張繼續監視倉庫,我則試圖接近那位墨鏡女子——她很可能就是關鍵人物。
我端著一杯香檳走向她:"精美的鐲子,是乾隆時期的吧?"
她轉過身,墨鏡後的眼睛看不出情緒:"您很懂行。"
"職業需要,"我微笑,"我在雅加達開古董店。"
"是嗎?"她突然用標準的中文反問,"那您應該知道,真正的收藏家不會在拍賣會上這麼張揚。"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摘掉墨鏡,露出一雙銳利的眼睛:"國際刑警藝術犯罪組,李敏。你們三個從布魯塞爾開始就被我們盯上了。"
原來如此!我長舒一口氣,正要解釋,會場後方突然傳來騷動。幾名工作人員神色慌張地跑向倉庫,其中一人對著對講機大喊:"有人闖入了!"
李敏臉色一變:"不好!"她拔腿就跑,我緊隨其後。
倉庫裡一片狼藉。幾個木箱被撬開,老張正和一個壯漢扭打在一起。地上散落著瓷器碎片和包裝材料,最令人心驚的是——角落裡躺著一名昏迷的工作人員,身邊是一套專業的文物複製工具。
"不許動!警察!"李敏亮出證件,但那個壯漢一把推開老張,從後門逃走了。
五分鐘後,增援趕到。經過初步檢查,確認倉庫裡至少三十件"文物"是贗品,而真品很可能已經被轉運。更驚人的是,在那些複製工具旁邊,警方發現了德·維特家族的收藏目錄——上麵詳細記錄了每件文物的特征,甚至還有顯微照片。
"專業犯罪集團,"李敏對我說,"他們複製真品,用贗品替換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真品,再通過拍賣會洗白真品。"
"李文昊也是他們的人?"我問。
她點頭:"小角色而已。幕後主使我們追查兩年了,今天終於..."她的對講機突然響起,荷蘭警方在碼頭截獲了一艘可疑貨船。
我們趕到碼頭時,天已經黑了。細雨中的阿姆斯特丹港燈火通明,海關人員正在檢查一個集裝箱。當箱門打開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裡麵整齊排列著數十件亞洲文物,其中包括德·維特城堡那件永樂青花龍紋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