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跳加速,強作鎮定地問:"什麼特殊貨物?"
老人突然警惕起來:"你問這些乾什麼?"
阿美適時地插話:"外公,吳先生買了棟老房子,在裡麵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老人擺擺手打斷她,從藤椅旁的抽屜裡取出一個鐵盒,裡麵裝著幾枚泛黃的徽章和一張折疊的地圖。他展開地圖,上麵標注著基隆港周邊的幾個地點,其中一個紅圈特彆醒目。
"1949年底到1950年初,"老人壓低聲音說,"基隆港3號倉庫存放了一批沒登記在冊的文物。後來倉庫失火,官方說所有東西都燒毀了,但..."他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有些東西提前被轉移了。"
我取出手機,調出昨天拍的那張手繪地圖照片:"是這個嗎?"
老人看到照片,猛地坐直了身子,枯瘦的手指緊緊抓住我的手腕:"這東西哪來的?"
"在我買的房子裡發現的,在一個暗格裡。"
老人鬆開手,突然大笑起來,笑聲嘶啞得像老舊的收音機:"天意啊天意!那房子是不是在天母?以前的主人姓周?"
我點點頭,心跳如鼓。
"周胖子!那個貪心的倉庫管理員!"老人咬牙切齒地說,"當年就是他偷偷轉移了a10箱的東西,後來被人舉報,連夜逃到香港去了。"他湊近我,呼吸裡帶著濃重的藥味,"你找到鑰匙了嗎?"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從錢包裡取出那把銅鑰匙。老人接過鑰匙,對著光看了看,滿意地點點頭:"沒錯,就是它。這是基隆港老倉庫的備用鑰匙,現在早就沒用了,但那地方..."他指了指地圖上的紅圈,"還在。"
離開養老院時,老人塞給我一張紙條,上麵寫著一個地址和一個人名:"林茂生,我當年的戰友,現在在基隆開雜貨店。給他看鑰匙,他會告訴你更多。"
回台北的計程車上,我和阿美都沒說話。她靠在我肩上,手指輕輕纏繞著我的衣角。窗外,台北的街景飛速後退,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車內投下斑駁的光影。
"你真的要買那棟房子?"她終於開口,聲音輕得像羽毛。
"嗯,下午就去簽合同。"
她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那我幫你裝修吧,我有認識的設計師。"
"不用,我自己..."
"我想做。"她打斷我,語氣堅定得讓我吃驚,"就當...就當謝謝你讓我住那裡。"
我看著她認真的表情,突然明白了什麼——對她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棟房子,而是一個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一個她可以按照自己心意布置、經營的空間,而不是永遠寄居在彆人的屋簷下。
"好,"我輕聲說,"但彆太累著自己。"
下午,我在林文雄的陪同下簽了購房合同。陳中介樂得合不攏嘴,連說我是爽快人。手續辦得很快,台灣對外國人購房確實有限製,但我用香港公司的名義購買,省去了不少麻煩。
"吳桑真是大手筆,"回旅館的路上,林文雄感歎,"那房子值這個價嗎?"
"喜歡就值。"我輕描淡寫地說,沒提暗格和鑰匙的事。
老張和老鄰居已經在旅館等我了。老張興奮地向我展示他在故宮買的紀念品——一套仿製的汝窯茶杯;老鄰居則安靜地坐在角落,手裡捧著那本航行日誌,眉頭緊鎖。
"有發現?"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