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棟親自跑到白峽,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外界展示他的一種姿態。
他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為何雲飛站台。
何雲飛在白峽的行動,事先肯定是要征求梁棟的意見的。
換句話說,這些行動實際上就是梁棟的意思。
既然如此,梁棟又怎麼可能真的去向何雲飛和汪信龍興師問罪呢?
汪信龍跟何雲飛可不一樣,他能夠當上縣長,是走了賀國武的路子的。
可以說,這個汪縣長算是賀國武的人,但絕對算不上是嫡係。
因此,當賀國武有意要跟南崗這邊脫鉤的時候,汪信龍就毫不猶豫地成為了第一批跟他劃清界限的人。
賀國武在南崗乾了大半輩子。
其間,他隻在北邊的一個市,短暫地擔任過兩年副市長,和兩年常務副市長。
而後不久,又殺回了南崗。
如果我們要把所有直接,或者間接經過賀國武之手得到提拔的乾部,都歸為賀係人馬,那麼整個南崗的處級以上乾部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屬於這個範疇。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梁棟不分青紅皂白地將這些人一網打儘,那麼整個南崗的官場,很可能會陷入一片混亂,甚至徹底崩盤!
如今的梁棟,早已不再是那個莽撞少年了,他在處理事情時,也學會了三思而行,懂得了瞻前顧後……
對於那些經賀國武之手提拔起來的人,也不能一概而論。
有些是必須堅決鎮壓的。
有些則可以給予一個機會,以觀後效。
還有一部分能堅守底線,工作上也能儘職儘責的人,還是可以放心大膽的去用的。
汪信龍無疑就是屬於這最後一類人。
白峽這個地方,對於賀國武來說,就如同他的大本營。
從他本人開始,到餘國峰,再到後來的劉宏聲,他們這些人在玩弄權術方麵,可謂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然而,當涉及到真正去做實事時,他們卻表現得一個比一個糟糕。
賀國武們在識人用人方麵,還是分得清賢才和庸才的。
工作終歸還是有人要去做的,即便是賀國武們,也絕對不會希望看到自己治下的各項工作都被搞得一塌糊塗。
因此,在某些時候,他們也不得不去提拔一些像汪信龍這樣的人。
這些人雖然對他們並沒有太多的阿諛奉承,也不願意真正融入他們的圈子,但卻是乾實事的好手。
他們能力出眾,能夠有效地完成各項任務和工作,正好跟賀國武們形成一個互補。
在南崗七縣兩區一市的政治格局中,有心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黨委一把手的位置基本上都被賀國武們牢牢掌控著,而政府一把手則大多會配備一個像汪信龍這樣能乾實事的區、縣長。
這種安排似乎成為了一種默契和慣例。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情況。
比如青州市的市委書記凡旭東,他並不是賀係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