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侯天堯在省政府工作,侯天潤又怎麼可能不認識雷正軍呢?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他卻說出讓梁棟引薦的話來,這無疑表明他完全理解了梁棟話中的深意。
像侯家這樣的家族,雖然在當地也算是有一定影響力,但與那些真正的豪門相比,還是稍遜一籌。
在這樣的家族中,如果沒有像蘇玉磬那樣的定海神針式人物,那麼他們家族想要出一個省長,甚至是省委書記,幾乎就是異想天開。
副省長兼省公安廳廳長,這已經是侯家所能支撐起來的極限了。
要想在官場中更進一步,不僅需要個人的能力和努力,更需要強大的背景和人脈關係。
以前,曾經流行過這麼一個段子:省部級乾部是生出來的,市縣級乾部是買過來的,鄉鎮級乾部是喝出來的,村乾部是打出來的……
雖然這隻是一個段子,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卻也算得上是一針見血。
到了省部級這個層麵,尤其是省長和省委書記這樣的一方大員,沒有背景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
蘇家之所以能夠讓蘇懷山做到省委書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家有個蘇玉磬這樣的關鍵人物。
然而,再往上走,以蘇家現有的底蘊,恐怕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官場如戰場,越往上,競爭就越激烈。
蘇玉磬的離世對蘇家來說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整個家族也瞬間分崩離析。
與燕京的何家、魏家等大家族相比,蘇家這樣的地方家族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如果上麵不對燕京的那些大家族加以約束,憑借他們占據中樞之地的先天優勢,其勢力必然會如滾雪球般不斷膨脹。
這種情況若持續發展下去,最終的結果便是權力高度集中於少數幾個家族手中。
長此以往,一個新的門閥時代就會悄然形成。
回顧曆史,東晉時期就是因為門閥士族掌控朝政,為後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正因為有了這樣慘痛的曆史教訓,才有了那個關於家族子弟的約定——從第二代起,最高不得超過省部級。
這個規定的存在,旨在防止家族勢力過度擴張,避免重蹈覆轍。
對於侯家這樣的地方家族而言,他們在渭城或許還能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在燕京那些大家族的眼中,他們不過是一群不折不扣的“鄉巴佬”罷了。
這便是家族之間的歧視鏈,殘酷而現實。
想當年,何家何其風光,然而突然間卻如流星般墜落,家道中落。
與此同時,魏家卻如同一匹黑馬,迅速崛起。
魏家的崛起之後,甚至一度都恥於跟何家、艾家和秦家三家為伍,昔日的‘四大家族’,也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麵。
然而,世事難料,魏家也不過就風光了那幾年,很快就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