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崗這個地方,除了有一堆爛尾的政府項目外,還有不少的爛尾樓。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很多爛尾的樓盤,往往都是在封頂之後才爛尾的。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在預售階段,購房者支付的首付款需要存入監管賬戶,開發商是無法直接挪用這筆資金的。
然而,一旦樓盤封頂,監管比例就會下調至百分之三十左右,剩下的資金開發商就可以提取了。
所以,為了能夠儘快拿到這筆錢,開發商會加快施工速度,爭取早日封頂。
但是,如果後續的銷售回款不理想,或者資金被挪用了,那麼開發商就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繼續推進工程,最終隻能選擇擺爛。
其次,在封頂之前,工程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施工方的墊資。
通常情況下,雙方會約定在施工至預售節點之前,由總包方負責墊資。
這樣一來,開發商的成本壓力相對較小。
但是,一旦樓盤封頂,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外牆、水電、園林等配套工程,這些費用加起來占整體成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這對於開發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如果資金鏈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導致工程爛尾。
一些毫無底線的黑心開發商也會算一筆賬。
他們發現,如果在樓盤封頂後選擇擺爛,那麼他們就能夠保留已經提取的資金。
而後續工程所需要追加的成本卻遠遠超過了剩餘的監管資金。
在這種情況下,將樓盤爛尾反而能夠減少他們的損失。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些黑心開發商通常都會毫不猶豫地主動選擇讓樓盤爛尾。
對於他們來說,自身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一個樓盤的爛尾所帶來的後果卻是極其嚴重的。
首當其衝受到直接影響的便是那些購房者。
許多家庭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往往需要透支幾十年的家底,才能按揭拿下一套房子。
一旦簽下購房合同,就預示著他們已經背負上了沉重的房貸壓力。
當樓盤爛尾時,他們的夢想瞬間破滅,不僅房子泡了湯,還可能麵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很多買到爛尾樓的購房者都會悲哀地發現,他們拿不到房子不說,就算想斷供,卻發現自己還欠著銀行一大筆錢。
首付款他們掏的是真金白銀,現在什麼沒撈著,卻還背上了一大筆貸款,擱誰誰不急?
除了購房者,施工方也是另一個主要的受害者。
他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樓盤建設,卻因為開發商的擺爛,而麵臨工程款無法結算的困境。
至於銀行,雖然他們不會替購房者買單,但也同樣麵臨著風險。
一旦購房者因為樓盤爛尾而選擇斷供,銀行也會遭受一定損失。
最後兜底的,還得是地方政府。
國家出台了‘保交樓’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對一個個樓盤的無限期爛尾坐視不管。
於是,地方政府不得不絞儘腦汁,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通過融資平台注入資金或者推動國企收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