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眾人愕然,齊刷刷地望向蒙毅。
“蒙上卿....請問。”
李斯哽咽了一聲,抬手道。
蒙毅麵無表情道:“敢問三府勘定,皇帝陛下口詔,傳達於何人?隨行史官可在場?行營東巡為何改道太原,不至九原?既然東巡乃國本,擅改國本路線,豈能言不妥?”
“張籍作答!”李斯朝張籍擺了擺手。
“好。”
張籍應了一聲,然後走上前,朝眾臣拱手道:“蒙上卿所言,三府也有疑慮,後經查證,陛下東巡之時,遭遇六國餘孽襲擊,乃有裡應外合之嫌;
所以,陛下遣出了史官。
而陛下信任之人,無非蒙上卿,兩位丞相,以及中車府令趙高,典客頓弱幾人。”
蒙上卿因姚賈之事歸國,兩位丞相又因陛下責難,閉府思過,身邊之人,唯有趙高和頓弱。
頓弱因救黎安君,遲遲未歸,陛下身邊之人,隻有趙高,趙高一人口述,雖為孤證,但趙高獨自隨侍陛下,早有先例。
至於改道太原,而不至九原,一則是陛下有遺命,二則山東六國複辟之心不死,怕影響東巡大局,如此作答,不知蒙上卿還有疑慮否?”
“暫無疑慮。”蒙毅沉著臉,退回了行列。
馮劫有些不滿的道:“什麼叫暫無疑慮?想問你就痛快的問,彆搞得咱們故意瞞你似的!”
“馮將軍,既然蒙上卿有疑慮,不如將趙高叫來,讓蒙上卿當麵問清楚?”李斯朝馮劫提醒道。
“費那麼多事乾嘛?”
馮劫眼睛一瞪:“大朝會是由眾臣商議決定的,怎能因他一人,耽擱大朝會進程?”
說著,掃視眾人,沉聲道;“你們都說,還有異議沒?”
“無異議。”眾人隨聲附和。
“好!”
馮劫大喝:“眾臣無異,孤議不論,丞相繼續大朝會進程!”
聽到這話,李斯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朝蒙毅拱手:“汝之異議,可等朝會結束,私下解決,馮將軍秉承大義,老夫當以大事為重,還望見諒!”
蒙毅聞言,默然不語。
李斯也不再糾結,便朝眾臣道:“今日朝會的第二件大事,便是皇帝甍難,吾等決議國喪之前,當確定帝國儲君,諸位大臣,可有異議?”
“李相是說,要在國喪之前,確立儲君人選?”馮劫朗聲追問。
“正是。”
李斯肅然道:“國不可一日無君。”
“非常時期,老夫讚同李相的提議。”馮去疾第一個附和。
“在下,也無異議。”諸位大臣哽咽出聲。
“好。”
李斯含淚點頭:“那就吃完飯,再做表決。”
“什麼情況啊這是?”
馮劫被李斯的操作搞懵了,第一個站出來叫嚷:“怎麼突然開飯了?!”
李斯苦笑道:“馮將軍,諸位大臣清晨而至,如今已到晌午,國難之際,身體為本.......”
他的話還沒說完,便被馮去疾揮手打斷:“好了好了,吃完飯再說!”
“這.....”
馮劫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馮去疾瞪了他一眼,低喝道:“就你話多,吃飯都堵不上你的嘴!”
“爹!”
馮劫有些不滿的喊了一句。
“爹什麼爹,叫馮丞相!”
馮劫:“......”
馮去疾:“.......”
兩人對視,皆是不語。
半響,鄭國走上前,喟歎道:“不立儲君,諸事不寧,午飯後,當早做決定才是!”
“老令卿覺得,當以那位皇子為儲君?”一位朝臣走過來,低聲詢問。
鄭國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以何人為儲君,自然是陛下說了算,吾等如何能決定?”
“此言有理。”
那名問話的朝臣點頭道:“陛下既然留有遺詔,吾等遵從遺詔便是。”
說完,自顧自的離開了大殿。
而大殿中的馮氏父子,李斯,蒙毅等人,則默然不語。
時間過得很快,那些吃完午飯的朝臣,很快回到大殿。
“諸位大臣,國不可一日無君,立儲朝會,尤為重要,還望諸位大臣,各抒己見!”
李斯站定,朝眾人鄭重其事的說了一句,然後抱出一青銅匣子,放在桌案上:“陛下寫完詔書,便命趙高封存於璽符匣子之中,老夫桌案上的青銅匣子,正是陛下命趙高封存之匣;
匣子裡的詔書,尚未開啟,老夫先對天起誓:無論詔書內容如何,老夫定遵從陛下旨意,但有違逆,天誅地滅!”
說完,朝馮氏父子抬手:“兩位大臣監詔。”
馮劫扭頭看向馮去疾,見父親不開口,又不忍李斯尷尬,於是率先開口:“李相何必如此麻煩,既然你已發誓,那就自己開了,咱們這麼多雙眼睛,難道還怕你做假?”
“馮將軍身為禦史大夫,馮丞相位列三公,此乃國事,不容兒戲!”李斯麵露不悅的道。
聽到這話,馮劫癟了癟嘴,再次看向馮去疾:“馮丞相,監詔否?”
“哼!”
馮去疾冷哼一聲,豁然起身道:“老夫與禦史大夫監詔!”
說完,徑直走到李斯桌案前,仔細查看青銅匣子,發現匣子被封條封存,完好無損,於是轉身朝眾臣道:“經老夫確認,詔書封存無誤!”
這時,馮劫也上前查看,朗聲道:“本將軍也查驗無誤!”
待兩人確認完畢,李斯拿出文書刀,遞給馮去疾:“馮右相,啟詔!”
馮去疾接過文書刀,打開匣子,一旁的馮劫再次朗聲道:“詔書匣子開啟,內製無誤!”
話音剛落,馮去疾伸手拿出匣子裡的白絹,當著眾臣的麵展開,然後不疾不徐的念道:“朕若有不測,李斯顧命朝政,啟詔安國,善後諸事!”
聽到這話,眾臣吃了一驚。
倒不是他們懷疑李斯顧命大臣的名義,而是驚訝這詔書竟然有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