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明知李斯在輕視自己,卻渾然不覺的道:“在下的意思是,太子已經擁立,大局主要還是順利登上帝位,目前,當務之急,應當清除太子潛在的威脅,否則,乾坤顛倒,竹籃打水。”
穀“哦?”李斯心中詫異,嘴上卻淡淡的道:“願聞其詳。”
“大秦朝堂,總共有五大勢力,若這五大勢力乾擾太子登位,那大局恐怕有變。”趙高沉沉的說道。
“五大勢力?”
李斯掩飾不在內心的驚愕,怔怔的看著趙高。
卻聽趙高一本正經的道:“大秦朝堂有李丞相主持,自然沒什麼問題,但五大勢力,有明有暗,咱們必須要知根知底。”
“其一,長公子扶蘇朋黨,蒙氏,以及馮氏父子。”
“其二,黎安君趙昆朋黨,王氏,以及王氏姻親,藍氏。”
“其三,李丞相一係,便是老常奉胡毋敬,左廷尉張籍,老令卿鄭國,以及章邯,楊端和等三公九卿。”
“這三大勢力,乃明麵上的勢力,朝野皆知。”
話到這裡,趙高一臉肅殺的道;“雖然黎安君投河自儘,但王家和蒙家是秦國的兩大將門,不排除他們聯合的風險。”
“趙府令之言,何其危矣,敢問兩大暗勢力,又在何處?”李斯心驚肉跳詢問。
趙高侃侃而談:“所謂暗處,指的是平常見不到的地方,大秦帝國真正的暗處勢力,其一便是頓弱之鐵鷹衛,以及丞相府下黑冰台,其二便是皇族成員,以及宗正府!”
說著,朝李斯反問:“敢問李丞相,在下所言,可有遺漏?”
“這.....”
李斯驚愕之餘,靜靜地看著趙高,良久,默然了。
趙高對秦國朝局的剖析,將他驚得背脊骨發涼。
李斯第一次感到麵前這個高大內侍的可怕。
一個在國家決策當中,從來沒有發言過的內侍,居然將朝局洞悉得如此透徹,就連他這個帝國丞相,都沒看得這麼清晰,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不行!
自己絕不能留下此人!
等站穩腳跟,一定要除掉此人!
李斯心中電光火石般得閃過一個念頭,然後逐漸恢複平靜。
一旁的胡亥見李斯默然不語,顯得有些急了,忙道:“敢問李丞相,如何肅清這五大勢力?”
話音剛落,李斯便回過神來,仔細打量眼前這位麵容稚嫩的太子,不由有些好笑的搖了搖頭。
胡亥的問話,很明顯是他自作主張的,沒有事先通氣趙高。
在這之前,胡亥說的那些話,李斯就感覺是趙高教導他的。
然而,就算如此,李斯也毫不在意。
你趙高能做他老師,我李斯難道就不能?
李斯心中不屑的笑了笑,然後朝胡亥道:“五大勢力乃趙府令提出的,我想趙府令應該有對策,不妨先聽聽趙府令之言?”
“這....”
胡亥遲疑了一下,轉頭望向趙高:“老師您看?”
趙高沒有理會胡亥,轉而朝李斯謙恭道:“李丞相國之巨臂,在下班門弄斧之言,不值一提。”
“趙府令乃太子之師,何必事事推諉老夫?”李斯微微一笑。
趙高神色坦蕩的道;“在下雖為太子老師,但教授的隻是‘刑名之術’,對於朝堂深奧,遠不及李丞相!”
“行了,都是自己人,我也不跟你客套了。”
李斯擺了擺手,思忖片刻,鄭重地道;“要想太子順利即位,第一策便是安定北疆!”
“李丞相之策,乃鎮國之策,在下景仰!”
說著,趙高撲拜在地。
胡亥也跟著跪在李斯身前。
驀然間,李斯的尊嚴達到頂峰,一種從未有過的暢快感,油然而生,隻見他笑著捋了捋胡須,喟歎道:“老夫得蒙先帝知遇之恩,雖位極人臣,但不敢不維持先帝大道。”
說完,豁然起身,朝趙高道;“趙府令,準備筆墨,印璽。”
“諾。”
趙高應諾一聲,立刻前去準備。
胡亥緩緩爬起來,恭敬的退到一邊。
很快,趙高便拿著準備好的東西,回到了廳堂。
李斯掃了眼胡亥,又看了看趙高,壓低聲音道:“老夫寫完詔書,吾等便沒有回頭之路了,兩位可有想好?”
“李丞相為胡亥儘心儘力,胡亥銘記在心,必不負厚望!”胡亥正色道。
“在下唯李丞相馬首是瞻!”趙高躬身附和。
李斯深吸一口氣,艱難地在羊皮卷上寫道:朕東巡六國故土,本打算震懾天下,然,屢遭六國餘孽行刺,實乃大謬也!
長子扶蘇,上將軍蒙恬,坐擁數十萬將士,不思南下勤王,扶蘇以得不到太子之位,日夜怨恨君父,是為不孝之子,特賜其拔劍自裁。
上將軍蒙恬與扶蘇共同管理九原軍事,坐視其不忠不孝,亦有不忠之嫌,特賜其死罪!
另,九原兵事,暫交由隴西侯李信代管,始皇三十七年,八月。”
當最後一個字落筆之時,李斯已然疲憊不堪,他幽幽的抬眼看了看趙高和胡亥,歎息道:“如此做法,非老夫之願也!”
聞言,趙高上前一步,恭敬說道:“李丞相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帝國,相信先帝,長公子,蒙將軍他們,會理解李丞相的!”
“是啊,李丞相高義,相信他們會理解您的!·”胡亥隨聲附和。
李斯揮了揮手:“罷了罷了,事已成定局,多說無益。”
“那.....在下是否蓋上玉璽?”趙高試探著追問。
李斯臉色一沉;“老夫已經將詔書寫完,此時不蓋玉璽,更待何時?”
“是是是!在下立刻蓋印!”
趙高心中大喜,連連點頭。
一旁的胡亥,緊張的看著趙高將玉璽拿出銅匣。
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玉璽,不由有些激動。
“老師,咱們蓋上玉璽,大哥他們就會聽咱們的嗎?”胡亥輕聲追問。
李斯古怪的看了他一眼,旋即暗暗搖頭。
這時,趙高已經蓋好了璽印,將詔書放到李斯桌案前:“李丞相,玉璽已經蓋好了。”
“既已蓋好,那就命人帶上詔書,前往九原郡宣詔。”
“謹遵李丞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