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六國紛紛擁立楚懷王羋心為反秦‘盟主’的時候,章邯大軍已經抵達魏國境內。
此時,章邯營地內,眾將正在群情激憤。
“大將軍,楚項不除,吾等寢食難安啊!”一名將領朝章邯悲憤拱手。
另一名將領泣聲附和:“是啊大將軍,那項羽當真喪心病狂,竟然屠戮了兩萬襄城父老,此仇不報,吾等無言麵對先帝在天之靈!”
聽聞兩人發話,一旁的司馬欣沉沉的道:“六國之兵,唯楚項猛卒,楚項占據江東之地,又借由楚懷王的旗號,壯大聲勢,再讓他們發展下去,必將成為我大秦禍患!”
“不錯!”
時任左將軍的董翳,朗聲點頭:“楚項不滅,大秦難安!”
“既然諸位將軍對楚項深惡痛絕,那章某請問諸位將軍,可有什麼破敵之策?”坐在主位的章邯聲音平緩的問道。
“大將軍在此,吾等自然都聽您的,您說怎麼打,我們就怎麼打!”司馬欣表情謙虛的衝章邯拱了拱手。
雖然論資曆,他在章邯之上,但論實力,他遠遠不及章邯,所以謙虛一下很正常。
然而,章邯卻搖頭道:“大梁乃舊魏都城,易守難攻,我軍兵力遠不如對方,就算仗著軍備之利強行攻城,也難如登天,我暫時沒有好辦法!”
“啊?”
眾將聞言,紛紛露出詫異的表情。
往昔間,章邯率領刑徒軍,一舉滅掉張楚政權,以及數個反秦勢力,可謂天資卓越,如今竟被一座舊都難住,實在匪夷所思。
“大將軍,可是有什麼難處?”董翳皺眉追問。
章邯看了他一眼,歎息道:“相信諸位也清楚,咱們軍中的糧草已經不多了,我曾多次奏報陛下撥糧,陛下皆未回應,長此以往,我軍將陷入缺糧危機!”
“這.....”
眾人互相對視,麵麵相覷。
秦二世沒回應章邯的奏報,眾人心知肚明,無非是趙高從中作梗。
但趙高勢力滔天,眾人也敢怒不敢言。
就在眾人紛紛沉默的同時,一名傳令司馬匆匆跑進大帳,朝章邯拱手道:“啟稟大將軍,末將在旗杆上發現一封箭書!”
“嗯?”
章邯一愣,旋即沉沉的問:“何人發來的箭書?”
“屬下不知,乃哨兵巡邏的時候發現的。”
“何時發現的?”
“就在剛才!”
“呈過來我看看!”
“諾。”
傳令司馬應諾一聲,立刻拿出帶有絹布的箭矢,遞給章邯。
章邯打量了一眼箭矢,心頭微動,片刻,取下絹布,展開一看。
隻見絹布上寫著八個大字:引蛇出洞,誘殺項伯。
......
魏國舊都,大梁。
各路諸侯紛紛聚攏在大梁城內,幾十萬兵馬也各自安營紮寨,準備迎接章邯大軍。
秦軍的強大,六國諸侯都深有體會,雖然章邯用的是刑徒軍,但優良的軍備,讓那些刑徒軍跟真正的秦軍沒什麼兩樣。
特彆是最近崛起的秦國大將章邯,儼然一副名將之資。
而麵對此等人物,六國在死守與對攻中,產生了分歧。
有人建議出城決一死戰,這樣一來,隻要剿滅了章邯的秦軍主力,大軍便可以壯大聲勢,並一路挺進鹹陽。
也有人建議據守大梁,在這裡跟章邯大軍消耗,等反秦勢力越來越多,章邯陷入內外夾擊,必定死路一條。
然而,聽到眾人爭論不休,時任六國盟軍統帥的項伯站了出來:“好了,諸位聽我一言!”
嗡——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禁聲。
項伯頂替了項梁,一手建立了楚國政權,在其餘諸國心中,威望不遜當年的項梁,
此時,眼見項伯站出來,眾人紛紛朝他望去。
卻聽項伯道:“如今我們聯軍數十萬,每日消耗的糧草,不計其數,相比起章邯大軍,我們的消耗更多!”
“再者而言,城外的秦軍遠沒有我們多,如果讓天下英豪知道我們占據優勢,卻據城死守,那天下英豪如何看待我們?”
“沒錯!我建議出城一戰,不管結果如何,一定要打出義軍的氣勢!”
項伯的話還沒說完,項羽立刻站出來,憤慨道:“不就是一個章邯嗎?怕他作甚,早年他阻我刺殺嬴政,今日必取他性命!”
“羽兒退下——”
項伯瞪了項羽一眼,後者不滿的皺了皺眉,然後扭頭看向範增,範增微微頷首,他也隻好老實退下。
而其餘六國,再次將目光落在項伯身上。
項伯沉吟了一下,又道;“項羽雖然有失禮數,但話裡的意思,跟老夫如出一轍,老夫也讚同出城迎敵!”
聽到這話,六國互相對視,片刻,齊聲呐喊:“好,一切全憑項將軍指揮!”
反正打頭陣的不是他們,他們隻需跟在後麵呐喊助威便是。
就如此,眾人簇擁著項伯登上大梁城頭,開始觀看秦軍戰陣。
聯軍雖多,但人心不齊,項伯自然不是傻子,他之所以答應出戰,其實是因為楚國需要壯大聲勢。
之前的戰爭都是小打小鬨,而決定楚國盟主國地位的,自然是一場罕見的大戰。
經過幾天觀察,項伯早已看出了章邯大軍的破綻,首先是軍備不齊,有的裝備精良,有的卻粗糙破爛。
其次,很多刑徒軍瘦弱不堪,顯然是營養不良。
綜上所述,項伯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章邯大軍的糧草出了問題。
古語有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想打勝仗,肯定需要充足的糧草,一旦糧草出問題,輕則軍心渙散,重則全軍覆沒。
所以,當項伯發現章邯大軍的糧草出了問題,才與範增商議,主動出擊。
“諸位,本次出城迎戰,老夫親自指揮,還請諸位為老夫壓陣!”
項伯環顧眾人,朗聲高喝。
眾人紛紛附和:“武信君但請放心,吾等誓死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