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
一道光線映射進雲中城中。
隻見整齊的秦軍,排好隊站在城外,眾人的目光都落在前方的馬車上。
嬴政和趙昆站在馬車上,看著城外歡送的百姓,以及邊疆的將領,笑著頷首。
“陛下,太子,一路保重。”
韓信作為接替李信的九原將軍,第一個策馬上前,朝嬴政和趙昆,拱手行禮。
嬴政笑著道:“韓信,朕給你五年時間,務必將匈奴疆域,納入我大秦版圖!”
“陛下放心,韓信定不負您所望!”韓信鄭重答道。
嬴政滿意的點了點頭,又望向王離:“王離,隴西和羌族那邊,交給你爹去處理,你就安心的待在韓信身邊,多學學,多看看。”
“臣遵旨。”
王離拱手回了一句,忽又想起什麼似的,道:“那我妹大婚的時候,我可以回來觀禮嗎?”
聽到這話,趙昆猛地抬頭,惡狠狠的盯著王離,心說你小子哪壺不開提哪壺?
然而,還沒等他開口,一旁的韓信又補刀:“陛下,公子大婚,末將也想回來觀禮。”
“對對對,還有我們!”
韓信的話音剛落,葛嬰,彭越等人也跟著附和。
趙昆抬手扶額,真相掐死這群長舌婦。
你們是多擔心本君娶不到老婆?
一個個這麼著急?
就在趙昆暗暗腹誹的時候,嬴政笑嗬嗬的道:“趙昆大婚的時候,朕會大赦天下,到時候,會通知你們回來的!”
“哈哈哈,那就好那就好!”王離沒正形的大笑。
其餘眾將,也露出心滿意足的微笑。
趙昆癟了癟嘴,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正在吃屎,駕馭馬車的周魁,小聲提醒道:“陛下,時辰不早了,該出發了。”
“好!”
聽到提醒,嬴政回了一句,然後再次抬手望向前方的百姓,大喊道;“雲中的百姓們,朕回鹹陽了,下次再來看你們,再會!”
“陛下——!”
雲中百姓聽到嬴政的喊聲,呼啦啦的跪倒一片。
嬴政見狀,大為感動,但也隻是微微一笑,旋即回身進了馬車。
剛一進去,就聽車外傳來:“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昆創造的新名詞,成了這個新大秦帝國最特色祝福,嬴政很受用,百姓們朗朗上口。
一切都在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不過,當趙昆鑽進馬車的時候,就看到嬴政一手拿著報紙,一手拿著放大鏡,笑嗬嗬的看著上麵的內容。
“父皇,看什麼呢,這麼開心?”趙昆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然後扔了一顆乾果在嘴裡。
嬴政抬頭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小子編故事的能力可以啊,朕什麼時候拒絕你開放藏書了?”
“哎呀,這不是為了劇情需要嗎?”
“什麼劇情需要?”
“就是你的人設啊,你始皇帝在大家心中是暴君,那暴君怎麼能有求必應呢?”
趙昆說著,又拿起茶水嘬了一口,繼續道:“你拒絕了我的好意,大家不會覺得有什麼,你一口就答應了我,大家會想,這怕是假的始皇帝吧!”
“嗬。”
嬴政嗬了一聲,笑道:“父皇會在乎他們想什麼嗎?”
“父皇當然不在乎他們想什麼,但輿論在乎啊,我們要引導輿論,就是要讓大家按照我們的思路去想,去發聲!”
趙昆解釋道;“一道我們的導向正確,會吸引一大波粉絲的!”
“有了粉絲基礎,黑的都能洗成白的。”
“將黑的洗成白的,目的是為何?”
“目的....”
趙昆想了想,道;“目的是樹立國家形象。”
“作為大秦帝國的門麵,父皇必須高大,偉岸,這樣才能讓國家形象深入人心,畢竟接下來的報紙會傳入各國。”
“父皇不能有黑曆史。”
聽到這話,嬴政恍然明白了趙昆的思路,於是又道:“這麼說來,確實需要洗一洗。”
“之前我就說父皇不懂引導輿論,要不然那什麼天降異象,分分鐘給他搞成恐怖分子襲擊,讓國家人民譴責他們!”
“至於那些暗中搞事的跳梁小醜,絕對氣得他們七竅流血,寢食難安。”
聽到趙昆說的話,嬴政覺得頗為有趣,遲疑了一下,又笑道:“你小子聰明是聰明,就是整天說話不著邊,什麼恐怖分子,那是諸子百家的陰謀!”
“父皇看得明白,卻沒有辦法遏製,所以才讓諸子百家猖狂,這次回鹹陽,得好好收拾他們!”
“嗯,是該收拾收拾了!”
嬴政點頭,表示認可。
趙昆又繼續道;“科舉製度一出來,相信他們就要慌了,咱們先按兵不動,等他們跳出來!”
“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吧,我要去看看皇叔。”嬴政回道。
“嗯?”
趙昆愣了一下,道:“皇叔公的病情還沒改善嗎?”
“沒有,情況不是很好。”嬴政搖頭。
趙昆沉吟道:“我也去看看吧,如果有辦法醫治,那就儘力醫治他,畢竟我皇族的老人已經不多了,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說的倒是有理,那就一起去吧!”
嬴政點頭應了聲,便又拿起報紙查看。
趙昆沒再多說,掀起馬車車窗,看著不斷倒退的景色,陷入沉思之中。
........
與此同時,另一邊,鹹陽皇宮,某座偏殿書房。
扶蘇最近很忙。
隨著科舉製度的推行試點,經濟改革,農業推廣等政策,相繼鋪開。
正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扶蘇當家幾個月,深深感到了當家的辛苦。
此時此刻,他才明白嬴政的難處。
如今的大秦帝國,跟當初統一六國時,情況差不多,甚至有的地方,比那時候還差。
要不是常常與趙昆飛鷹傳信,他真要監不起這國了。
好在趙昆背後有始皇帝,有始皇帝縱覽大局,趙昆提出新奇意見,國內才逐漸趨於安定。
坐在書案邊的扶蘇,也拿起了最新報紙。
自從報紙發行,他就養成了讀報紙的習慣。
幾項政策頒布之後,朝中自然升起了一些議論。
有明智者揣摩當下頒布的政策,心中想到了許多。
讓全國有誌有才之士來參加科舉考試,入朝為官,為國效力。
那麼此舉一定會影響到某些權貴階層。
而這也正是趙昆想要見到的效果。
扶蘇明白趙昆的想法,那就是絕不能讓權貴階層一直出現在朝廷之上。
否則時間久了,不容易控製,而且也容易固化階層。
趙昆不願看到這樣一個結果。
扶蘇自然也不想看到。
當初商君變法,為什麼會失敗,就是因為階層的固化,讓利益成了他們殺人的刀。
一旦階層開始固化,將會引起諸多的影響,到時又得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