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太子殿下。”
隨著兩位老者入座。
王雪笑著介紹道:“兩位陳老與家父頗有淵源,經常討論農事,此番來鹹陽,也是想為農家學子搏一搏前途。”
“雖然大秦的耕戰製度,很適合農家的發展,但我農家子弟沒有功爵,無法獲得土地研究農事,隻能漂泊在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陳象說著,捋了捋胡須,歎息道:“此次科舉,雖然秦王也通知我農家主學,但農家曆來被各派打壓,想必也占不了什麼好處。”
聽到這話,趙昆會心一笑。
農家在戰國時期便已經出現,那時候的孟子大肆抨擊農家代表許行,導致部分儒家弟子,棄儒從農。
後來許行帶領十幾個農家子弟,穿草鞋,遍席子為生,將農家一步一步發展壯大。
再後來秦國崛起,以耕戰製度發展國家,使得農家地位大幅提高,才有今日主學的機會。
不過,畢竟是整日與田地打交道的一群人,又怎麼會是儒法那種廟堂斡旋之人的對手。
“科舉為的是國家吏治,農業為的是國家興衰,今日讓你們來,其實是我有求於你們。”趙昆笑著說道。
“太子殿下有求我們?”
兩位老者對視一眼,滿臉不可思議的看著趙昆。
趙昆笑了笑,道:“最近我父皇特彆關注農事,想讓我找一些可靠的幫手,共同完成一項研究。”
“是何研究?”陳新好奇的追問。
“你們先看看這個,看完了我們再討論。”
趙昆說著,從懷中拿出有關雜交水稻的筆記,交給兩位老者。
兩位老者麵帶疑惑的接過趙昆筆記,互相查看。
半響之後,陳新驚疑不定的感慨出聲:“想不到我等研究農作物一輩子,還不如太子殿下這幾張薄紙的學問高深,這可真是無價之寶啊!”
“以小物而證大道,太子殿下大才也!”陳象也目光灼灼的看向趙昆。
趙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這麼說來,你們都看懂了?”
“這其中的理論,老朽都明白,隻是再好的理論沒有實踐,也說不準。”陳象捋著胡須道。
“不錯。”
陳新附和道:“若是可以付出行動,說不定能看到效果。”
“先彆管付出行動,這理論你們真的都看懂了?”趙昆追問。
“嗬嗬。”
兩老頭相識一笑,侃侃而談。
“我們研究了農作物一輩子,儘管不比太子殿下大才,但也能觸類旁通。”
“太子殿下所寫的筆記,剛好為我們解了心中所疑,就連從前很多想不通的地方都清楚了。”
“至於雜交之事,理解起來倒也不難。”
“嗯,確實不難。”
眼見兩位老頭自信滿滿,趙昆還是有些麻不準,又問:“那你們是怎麼理解的?”
陳新想了想,道:“天地萬物,無非陰陽。”
“陰陽?”
趙昆懵逼,下意識看向王雪。
王雪抿嘴一笑,不言不語。
這時,陳象搖頭晃腦的說道:“人有男女之彆,植物也分雌雄,既然男女能生育,植物自然也能產出,這便是陰陽交合的結果,天地萬物都有這規律。”
“如此說來,倒也貼切。”
趙昆表示認可的點了點頭。
一旁的陳新又補充道:“雖然理論如此,但還需要實踐。”
“我懂你的意思,就是想要實驗田?”
“不僅要實驗田,還得要精通耕種得農戶配合我們。”陳象道。
“這個沒問題。”
趙昆點頭道:“不過為了保密起見,主持大局的人,還得由你們兩個擔當。”
“可現在馬上就要秋收了,難道要毀了那些農田?”
“這怎麼可能,就算要實驗,也要等秋收之後,而且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趙昆說著,忽然眯起了眼睛:“但實驗之地,不能在鹹陽周邊。”
“這是為何?”陳新有些不解的問。
“你們想啊。”
趙昆皺眉:“我們這是在做實驗,做實驗就有可能失敗,要是得到了鹹陽的關注,最後我們沒有成功,那豈不是丟大臉?”
“太子殿下深受國民愛戴,他們不會指責您的。”陳象笑道。
“這就是比喻。”
趙昆無奈道:“而且雜交這種事,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弄出來的,搞不好幾年沒有收成,這樣的挫折,不能讓國都的百姓喪失信心!”
陳新點頭:“好像是這個道理。”
“所以實驗田不能在鹹陽周邊。”
趙昆認真道:“精於耕種的農戶也不能用當地人,畢竟當地人圈子廣,指不定哪天就說漏嘴了。”
“這個倒是。”陳象附和。
趙昆接著道:“所以試驗田不能在鹹陽周邊,耕作的農戶也不能用當地人。”
“最好在蜀郡開荒一片土地,讓其他郡的農戶來種植。”
陳新眨了眨眼:“那這個開荒和調動農戶所需的錢財?”
“自然是朝廷支付!”
“最後得到的糧種也歸朝廷?”
“這不廢話嗎?”
趙昆翻了個白眼,道:“這樣的科研項目,前期投入那麼大,朝廷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但要是實驗成功,你們農家肯定水漲船高。”
“有道理。”
陳象點頭:“那科舉之事?”
“有些過了。”王雪忽然插嘴。
趙昆不滿:“多嘴,你現在是我的秘書,隻需聽,不許插嘴。”
王雪有點不高興,隻能在一旁生悶氣。
趙昆沒理她,又道:“對農家來說,這是無本萬利的買賣,你們應該明白。”
陳象疑惑:“但太子殿下為何如此信任我們?”
“因為如果你們不做,這天下間就沒人可以做。”
趙昆露出自信的笑容:“這種核心技術需要專業人士,就算你們空手套白狼,無本萬利,也隻能依附於大秦朝廷,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陳象想了想,發現真是這麼回事。
“雜交品種出世,大秦的農業會達到巔峰,你農家的地位,又怎會低於其他家。”
陳象和陳新點頭。
“所以說,你們是無本萬利,朝廷也是有利的。”
趙昆滿臉自豪:“這雜交品種的技術,隻要在大秦推廣開來,全天下的糧食增產五成,大秦富裕了,你們也功成名就了。”
“這可真是雙贏的局麵。”陳新捋著胡須笑道。
“那是。”
趙昆揚起下巴,意味深長的道:“其實我都是為你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