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當初始皇帝力排眾議,舍王翦而不用,選擇李信征伐楚國,就是想要將他扶持成為大秦下一代的戰神。
可惜,李信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期盼。
因此他摔倒的時候,受到的打擊,也格外沉重。
始皇帝有自己的驕傲,他不可能為了一個李信,一味的屈尊降貴去安撫他。
但那種濃鬱的惋惜,卻成了始皇帝心頭的一根刺。
始皇帝顧及麵子,沒有處理。
但趙昆卻不會。
李信之事,他必須向始皇帝通報。
始皇帝表麵上再雲澹風輕,得知這個消息後,想必也會好受很多吧?
........
而與此同時,大宛王宮前。
大宛王率領文武朝臣,恭敬地垂手站立。
前幾日,大宛王收到了遠在大秦鹹陽的父王紫寡的急信。
這幾天,每每想到信件中的內容,大宛王就忍不住冷汗津津。
本都王國協助迦太基人,在大秦境內擄掠科學院人才,最終在秦人的反抗下,同歸於儘。
現在想起來,大宛王還是忍不住汗毛炸立。
本都王國,真特娘的好狗膽。
作為大秦在西域最忠實的舔狗,沒有誰比大宛更加清楚,秦國有多麼可怕。
西域的這些坐井觀天之輩,隻見過大秦軍隊滅樓蘭,章邯驅逐耶格缽,趙昆覆滅匈奴人。
他們以為,那已經是大秦軍力的正常水準了。
隻有熟知秦國曆史的大宛王才知道,之前大秦幾次在西域的用兵,完全就是大秦真實軍力的冰山一角。
但凡本都國王稍稍動用一下他的狗腦子,都能夠想明白這個道理。
之前在西域用兵的大秦,真的是打仗麼?
當初趙昆親自率大軍北征匈奴,差點覆滅匈奴,就連雄霸草原的大單於冒頓,都被趙昆弄死了。
如今凶名威震歐洲的匈奴單於,乃冒頓之子,也被他嚇得跟狗一樣,率領殘族衝入本都王國發起堪稱自殺的攻擊。
可以說,西域就沒有一個在大秦是有名有號的軍中宿將。
如今的章邯,隻坐擁五萬兵馬,便威震西域,讓他們這些國家不敢有稍稍異動。
可本都王國這次犯下的事情,卻讓二世趙昆派出足足二十七萬兵馬,遠征西域諸國。
統兵的,還是大秦的名將,王賁、李信。
如果西域的其他鄰國,說自己的哪個將軍是名將。
大宛王充其量嗤笑一聲,懶得搭理對方。
但是,大秦的名將,那是真的名將。
這些人,哪一個不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
華夏一統不過區區二十年的時間,很多事情都是有據可查的。
根據大宛王的了解,始皇帝在一統華夏的過程中。
秦國軍隊,總共殺了二百萬人。
其中,無敵名將白起,一個人便獨占一半。
在這個過程中,有記載的大型戰爭足足有二百二十多次。
光是這些戰鬥中,秦國軍隊便殺死一百三十多萬人。
可以說,大秦的軍隊,都是實打實的用人的血肉喂出來的無敵強軍。
這些數字,光是想一想,都能夠讓大宛王嚇得不寒而栗。
與這些戰爭相比,之前秦軍坑殺樓蘭人,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兒科。
而腳踩累累白骨,登上名將之位的大秦將軍,氣勢會是何等的駭人?
大宛王不敢想。
五日前,秦軍先鋒七萬兵馬,在李信的率領之下,大搖大擺的經過樓蘭,朝大宛奔來。
大秦出兵,消息早已傳得漫天飛舞。
而統兵的大將們,壓根不屑藏匿行蹤,玩那些虛虛實實的把戲。
秦軍什麼時候到達本都王國,大宛王相信,本都國王比秦軍自己都要清楚。
但知道又能怎麼辦?
這種慢性死亡的感覺,絕對無比煎熬。
彆說本都國王了,即便是大宛王,在得知秦先鋒軍要在大宛整頓三天的消息後,也都坐立難安。
相比於西域的其他國王,大宛王特彆清楚秦人的性格。
蠻夷畏威而不懷德。
這是華夏之地自古就有的一句話。
大宛王心中十分清楚,彆看自己和父王平時舔大秦舔得勤快。
但這些事情,對於大秦來說,其實可有可無,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因為本都王國,若二世陛下一個不爽,讓西域諸國連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大宛王才會戰戰兢兢,下定決心伺候好李信。
很快,一個士卒飛快從遠處跑來。
此人來到大宛王麵前,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就上氣不接下氣地稟報。
“王上,秦軍已至城外五裡。”
大宛王連忙打起精神,招呼手下群臣,徒步朝城外走去。
這種時候,他彆說坐馬車了,連騎馬都不敢,深怕給秦軍留下不好的印象。
大宛王都不大,很快大宛王便率領群臣來到城門外。
因為大秦軍隊的到來,今日大宛王都全城戒嚴。
城門口倒是清淨得很,除了守門的兵卒,沒有一個閒人。
他們到了不就,大宛王便聽到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
他連忙抬頭望去。
接著,大宛王便看到了一件讓他一生難忘的場景。
城門東方,一群漫無邊際的黑加騎兵,仿佛是從漫天的晨曦之中,突然走出一般。
殷紅的晨曦襯托下,他們身上的黑甲,顯得格外肅穆。
雖然陣型極長,但給人的感覺卻沒有絲毫的混亂。
最前麵的一排騎兵,手持半丈長戈。
戈上係著紅綢,光是這個景象,便讓人感到一陣莫名膽寒。
這些騎兵步調整齊,不快不慢,朝著這邊穩步而來。
再走近了,大宛王便能夠看清楚這些秦兵身上的裝備了。
每個人戰馬兩側,都掛著四個漆黑的陶罐,應該是科學院出品的火藥武器。
再後麵,掛著威力極大的弩弓。
長戈、短劍、弩弓,任何一樣在西域都是千金難求。
更不用說珍貴的火藥武器,即便是花錢都搞不到。
但是對於秦兵來說,這些東西,隻是標配的裝備。
每個人都披著黑色的鎖子甲,盔甲上還帶著麵罩遮臉。
走在最後的重騎兵,甚至戰馬都身披鐵甲,堪稱是武裝到了牙齒。
這樣的軍隊,彆說本便有赫赫威名,便是之前名聲不響,一見之下,也會讓他們的敵人感到發自心底的絕望。
看著眼前的這支秦軍,大宛王又是羨慕,又是感覺到慶幸。
羨慕的是秦軍裝備,慶幸的則是大宛跪的快,跪的徹底。
就在大宛王胡思亂想之際,秦軍已經停留在距離城門百步之外。
一隊騎兵從軍陣中分離出來,驅使戰馬,朝這邊踢踢踏踏的緩緩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