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關內,當尉遲恭派來的使者告訴李靖他們有意投降隋軍之時,李靖欣然應允,並決定親自出關去接受他們的投降,以示對這些降卒的尊重。
不少隋軍將領見狀,紛紛勸李靖說對方有可能是在詐降,萬萬不可以身赴險,以免中了敵軍的圈套。
麵對一眾隋軍將領的勸告,李靖隻是笑了笑道:
“若他們是追隨劉武周東征西討多年的那些精兵,確實有詐降的可能。
可他們這些人不是被劉武周從軍中淘汰掉的老弱病殘,就是剛征募不久的新兵蛋子,既難堪一戰,又對劉武周沒有多少忠心可言。
若你們是劉武周,敢用這些老弱病殘和新兵蛋子來行詐降之策嗎?就不怕到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詐降變真降嗎?
因此,我相信事實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劉武周丟下他們帶著親兵跑了,他們這些人走投無路,隻能投降我們隋軍,希望可以保住自己一條性命。”
聽了李靖的話,一眾隋軍將領頓時恍然大悟,無人再勸阻李靖出關去接受劉武周軍的投降。
隨後,李靖隻帶上幾名親兵,便出了井陘關親自去了一趟劉武周軍大營。
當尉遲恭等一眾劉武周軍將領見到李靖隻帶著幾名親兵就敢來他們大營接受他們的投降,心中一時間又是感動又是佩服,紛紛帶著下麵的士兵拜倒在地,口稱若是李大將軍不棄,他們願意歸順朝廷。
李靖見狀連忙上前扶起跪在最前麵的尉遲恭,笑了笑道:
“秦大將軍一向唯才是用,尉遲將軍有萬夫不敵之勇,必能得到秦大將軍的重用。”
尉遲恭自然知道李靖口中的“秦大將軍”便是十二衛大將軍秦昇,見李靖竟對秦昇有如此高的評價,心中一時間也對秦昇生出了幾分好奇。
隨後,李靖又對其他拜伏在地的劉武周軍將領道:
“諸位能迷途知返,棄暗投明,善莫大焉,我也會跟秦大將軍表奏諸位之功,給諸位一個好前程的。”
“多謝李大將軍,多謝秦大將軍”
這些將領聞言不由一陣大喜,再次拜謝李靖和他們未曾謀麵的秦昇。
聽李靖安排好了他們這些降將的出路,尉遲恭遲疑了片刻,雖然明知有些不合時宜,還是忍不住幫下麵那些降卒問出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李大將軍,如今軍中還有兩萬多名士兵,不知你打算如何安置他們。”
李靖看著尉遲恭,隨即緩緩開口道:
“依照我軍舊例,凡是不願再從軍者,皆可發放盤纏放他回家與家人團聚。
若是願意繼續投身行伍者,隻要年歲在十八與三十五之間,又非家中獨子,可以視情況編入隋軍。”
聽到這些降卒可以去留自由,尉遲恭心中最後一塊石頭總算是落了地,隨後對著李靖重重一抱拳道:
“我尉遲恭代這些弟兄,謝過李大將軍,謝過秦大將軍。
我尉遲恭無以為報,唯有為秦大將軍效死!”
聽到尉遲恭說的是為秦大將軍效死而不是為大隋效死,李靖不由暗暗一笑。
這個尉遲恭表麵上看似粗魯,但內心敞亮得很,知道該為誰效力。
想到此處,他也不拐彎抹角,當即笑著對尉遲恭道:
“若是尉遲將軍想要報效秦大將軍,眼下倒是有一個立功的機會。”
“哦?李大將軍不妨直說。”
聽到有立功的機會,尉遲恭自然不會放過,畢竟自己剛投效秦昇,按理說也該納份投名狀。
李靖笑了笑,隨即沉聲問道:
“聽說尉遲將軍與鎮守晉陽城的尋相尋將軍乃是好友?”
雖然李靖沒有直說,但尉遲恭還是忍不住皺起眉頭道:
“李大將軍是希望我出麵去勸說尋相,讓他也獻晉陽城投降隋軍?”
李靖點了點頭,隨後又補充道: